论紫砂器“盘龙鼎”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

2019-03-12 08:22申屠国洪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青铜器青铜紫砂

申屠国洪

(宜兴214221)

江南水乡宜兴是一座山明水秀、风景秀丽、人文流彩、史话千年的历史名城,坐落在江苏南部、太湖之滨,这里有着独特的“氿”和“陶瓷艺术”,都是独步天下,别无他处的代表。 绵延千里的竹林、漫山遍野的茶树、五彩斑斓的溶洞、古朴自然的紫砂,让来这里游玩的人们流连忘返, 许多游客来过之后回味无穷,有的甚至在这里安家置业、养老溪山。 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宜兴紫砂特有的魅力所折服了,情不自禁地迷上了紫砂,从原料的开采、泥巴的炼制,到全手工制壶、紫砂刻绘、窑上的烧制等等环节都想要弄得一清二楚,由此可见紫砂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考证, 最早的紫砂陶器出现在宋朝,“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是北宋大诗人梅尧臣赞扬紫砂器的千古名句,也可以证明早在宋朝的时候,紫砂器已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只不过当时的技艺还比较粗糙,烧制的窑温也没有现在高,外观效果和使用性能也差一些。 直到明朝的时候,从“供春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器紫砂壶才开始逐步地流行,紫砂行业的发展步入了快速成熟的阶段,无数的能工巧匠用自己巧妙的双手演绎着紫砂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传奇故事。

与此同时, 以紫砂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其他作品器型也颇受人们欢迎。 从紫砂茶文化衍生出来的茶宠、紫砂摆件、文房杂玩等等紫砂制器也从文人圈流传开来,有的造型栩栩如生,充满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有的抽象艺术化,表达了创作者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有的则惟妙惟肖,让人观之啧啧称奇,有的则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身, 让人在普通的生活实践中还能享受到艺术的美好。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成为了紫砂匠人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来源。 在这些历史文化的产物之中,青铜器便是最好的历史参照物, 凝缩着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迭代更新。 青铜器作为中华文明古老的政治和权利的象征,也是我们中国人生产力水平的进化史,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进化史。 以青铜器为蓝本和造型来源的紫砂艺术作品, 不仅仅能够体现出古老青铜器的文化魅力和岁月的痕迹, 更能在保留原有形制和纹理的同时减轻重量,增加实用性,成为了广大茶友和收藏圈炙手可热的把玩和收藏珍品。

紫砂器“盘龙鼎”(见图1)的设计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 整件作品威严庄重、 古意盎然。 整器从底足到耳把最高点通高49 cm,也是传统意义上的香炉造型,鼎身圆润饱满,底部三足鼎立,鼎口处设有两耳,口沿处有回形纹饰装饰。 最为壮观的是, 此鼎由九条龙蜿蜒盘绕装饰而成,所以也称作“九龙香炉”,龙的造型设计可以称作鬼斧神工、叹为观止,充分利用了紫砂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先把九条龙的气势表达出来,然后再用细致入微的手法把龙首、龙鳞、龙尾等等细节上面反复地修正推敲,最终呈现出大气磅礴、工艺精湛、气势逼人的艺术效果。

图1 盘龙鼎

众所周知, 在中国历史上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随着青铜鼎的出现,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造型,鼎口处有两耳。 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数量的规定。 再后来,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或者楼堂会所, 既是装饰物, 又是焚香的容器,故称之为香炉鼎,成为一种礼器,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又蕴含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整体观之,这件作品洋溢着紫砂特有的古朴典雅的内在之美和青铜艺术造型装饰的历史沧桑文化之美, 充满着中国传统古老文化的浓浓气息, 是中华民族古代先民的智慧创造和紫砂艺术才智的完美结晶。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孕育出灿若星河的艺术文化瑰宝, 紫砂艺术也是其中靓丽的一朵奇葩。 紫砂器型的千变万化,紫砂艺术的传承发扬, 归根到底离不开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哺育和滋养。 值得欣喜的是,当代的紫砂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实践,把古老的青铜造型和装饰创新性地运用在紫砂造型艺术上面, 表达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 这样的结合使得青铜文化通过独特的紫砂艺术表现出来, 而且更加的具有实用和欣赏的价值, 同时也为紫砂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青铜器青铜紫砂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雕像里的故事
无相
青铜器辨伪概论
青铜之光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刘少白
青铜器上的中国密码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青铜古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