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 凡
内容提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参加赴澳大利亚报业新媒体运作培训班学习,观察到澳大利亚媒体重视播客、沉浸式新闻、定制新闻的现象,以及细分市场运营、通过深入研究数字化新闻培养人才等举措,并结合国内媒体发展提出了思考和见解。
得知我要去澳大利亚学习一段时间,几位资深的同行告诉我,“他们怕是落后了,还要学习我们呢。”带着这个疑虑,2018年11月中下旬,我前往悉尼参加了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的报业新媒体运作培训班。
在悉尼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在澳大利亚的新媒体是“落后”还是“先进”的想法之间徘徊,试图搜索到支持某一方观点的蛛丝马迹。
“你们来得太巧了,下周就要揭晓我们的‘普利策奖’了!”到悉尼没几天,我们的辅导老师娜塔莉就告诉我们。她所提到的澳大利亚“普利策奖”,就是沃克利新闻奖(Walkley Awards),是澳大利亚新闻界的最高奖。
几天过去后,在一次讲座上,请来的授课老师提到了播客,坐在一旁的娜塔莉忽然神秘一笑,向我们透露,沃克利新闻奖(Walkley Awards)昨晚刚揭晓,金奖获得者就是一个播客节目《老师的宠儿》!
这是一个由《澳大利亚人报》首席记者哈德利制作的真实犯罪调查播客节目,讲的是一桩36年前的悬疑谋杀案,当时一名女子突然神秘失踪,警方怀疑她被丈夫谋杀,但至今仍未找到尸体,也没有发现她还活着的迹象。记者哈德利花了6个月时间对这一案件进行追踪调查,制作成了播客节目,成为第一个在美国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的澳大利亚播客,被誉为“全球最火播客”。
娜塔莉兴致勃勃给我们现场搜索了《老师的宠儿》这个节目的链接,并且播放了其中一段,那种快节奏且带着一连串发问的开头,配合鼓点般的配乐确实瞬间吸引了大家。“全球2500万!”娜塔莉很自豪地向我们宣布了当时这个节目的下载量。
不止一位授课老师提到播客,可以看出,播客是澳媒体在新媒体方面重点发力的样式。培训期间特别邀请了一位播客公司(bitesz)的创办人休来讲课。他专门研究了播客的听众,做了一份研究报告,包括听众的性别、收入、所花费时间、什么时间收听、各播客平台受欢迎程度等。他认为播客的听众是有远见的人、有推动力的人。对于播客的赢利方式,他总结了三个渠道,一是插入广告进行商业化运作,有开始、结尾和中插,根据点赞量和收听量定广告价格。二是付费订阅,有些内容只能付费才能听到,在社交媒体建付费用户群。三是销售周边产品,比如水杯、T恤、球鞋等。
思考:国内新媒体音频产品的发展还有空间,目前个别的大型主流媒体的客户端和微信有音频产品,如人民日报微信的“新闻早班车”和新华社微信的“为你读新闻”是相对独立的音频产品、浙江日报客户端浙视频全新音频栏目《浙音频》于2019年元旦上线,这些音频产品多是新闻播报型,故事型较少。目前感觉,国内大部分新媒体在音频产品发展方面应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听到的另一个比较多的词是“沉浸式新闻”。在澳联社总部大楼,总编辑托尼激情满满地向我们描绘澳联社的未来新闻——利用人工智能和可视化,为人们带来未来沉浸式新闻体验。
用户可借助VR技术瞬间“抵达”新闻现场,并进行360度全景审视,减少报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息衰减”,被称为沉浸式新闻。2017年全美网络新闻奖——沉浸式报道卓越表现奖的作品《监禁之后》曾给人以很强震撼力。这部沉浸式新闻作品采用了摄影测量、VR技术等,报道曾在缅因州监狱长期被单独监禁的犯人肯尼压抑、黑暗的监狱生活,作品打破了传统新闻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让用户如一个身临其境倾听者和感受者一样,倾听肯尼诉说在监狱的绝望心理挣扎和所见所感,感受监狱真实压抑的环境。
这次在澳大利亚培训期间,也感受到他们对沉浸式新闻的追求。
普华永道的一名合伙人在讲述媒体信任经济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澳大利亚有一本《选择》杂志(澳洲消费者联盟杂志)是一个有68年历史的杂志,他们创新的内容就包括在app上用增强现实功能来看生出鸡蛋的那些鸡。
悉尼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莫妮卡也表示,该校明年将和几所大学合作,发布一个联合网站“junction”,突出沉浸式新闻,发布学生实习作品。
思考:沉浸式新闻是一种新闻报道和生产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性”“交互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新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在新的传播形式下需要我们学习和熟练掌握。
2018年初,人民网研究院发布了一篇研究文章,以2016年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VR新闻报道为研究议题,以新华网、光明网和中新网三家传统媒体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三家媒体网站在呈现形式、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等3个类目的特点和区别,发现我国媒体目前在VR新闻报道探索实践方面较为生疏浅显,总结出内容话题较为单一、VR技术应用笨拙等问题。
现在距当时的报道已经过去2年多,未来,沉浸式新闻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内容上都值得我们再深入研究。
定制新闻是很多细分领域的媒体公司的主攻方向,在新闻媒体方面,比较具代表性的是澳联社适应新形势而做出的改变。
培训期间邀请了很多独立媒体公司的人员来做交流,他们基本都是提供定制新闻的代表,如一个名为折射的媒体公司,其CEO介绍,他们针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基础科学,与google、大学、科研机构等合作,一年四个学期出四本杂志分别针对四个领域,请代表性人物讲述他们的职业故事,免费送给每个中学100本,目前几乎覆盖所有中学。
去探访澳联社时,其总编托尼明确表示,他们不再像以前大规模采写新闻,而是调整种类,突出定制新闻、个性化新闻,以前澳联社每日提供900条稿件,现在是300多条。他介绍,目前,澳大利亚受欢迎的新闻类型主要是犯罪、法庭、体育、自然灾害和政治。
□ 2018年11月12日上午,在悉尼科技大学,赴澳报业新媒体运作培训班全体学员与悉尼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莫尼卡(中)、悉尼科技大学讲师娜塔莉(左9)在一起。(张凡供图)
思考:澳联社新闻生产方向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澳大利亚主流媒体面临的境遇并不乐观。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以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主流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
国内的定制新闻、个性化新闻,主要在新闻推送方面。以细分化数据分析为基础,进行个性化新闻推送,成为新闻客户端的重要方式。这方面,“今日头条”是个典型代表。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客户端引入算法模式,比如长江日报的客户端就引入了智+新闻算法模式,除了一些特定的新闻外,每位使用者看到的新闻页面内容不尽相同,尽可能提供个性化服 务。
这次接触的澳大利亚的媒体公司较多,来讲课的公司就有7家,可见在当地媒体行业中的分量,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内深耕细作。
不仅包括前面提到的播客公司和折射公司,很多独立媒体公司眼光敏锐:寻找一些新鲜的、空白的领域,比如澳洲创新网的创始人是一对夫妻,丈夫原来在报社和通讯社工作过,他们观察到全球在关注创新,对各种创新政策、举措、案例的了解和交流很有必要,于是从2015年开始创业,针对细分群体,对政府的创新举措包括人才、税务、出口、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传播,2019年准备发布亚洲创新网,想把办事处设在香港或深圳。
这些媒体公司的业务广泛,除了领域差异化外,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比如“对话”网站,主要展示学术人员的科研成果、教育、健康、突发事件等方面新闻、观点等,由学术人员签字发布,供免费阅读和转载(需注明出处)。他们为大学和科学家做量化指标,衡量科学家的指标如作者写后被聘用和被邀请做演讲的概率增加了多少,为大学做的指标包括谁发的文章吸引人、什么话题吸引人、哪些地区对哪些领域感兴趣等,以找到潜在投资者。
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很多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令人焦虑,在媒体运营方面也需要敏锐的眼光发掘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能不能走出更多更新的路子,澳大利亚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不久前,有媒体人士专门研究了媒体融合发展需深耕细分市场,提出我国媒体市场充满了巨大机遇和无限可能,无论是对于全国性的大型媒体集团,还是对于地方性的媒体,只要通过开辟大类、细分市场,都有可能在这场融合大潮中大有作为。如考虑到西藏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情况,西藏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专门推出听说功能产品,解决了牧民看报不便的问题。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唔哩”客户端针对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推出以场景阅读为特色的泛阅读类资讯app,迅速抢占了市场。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公信力、影响力是竞争的核心资源,关键是怎样把影响力变现,把受众变为用户。
在新的形势下,澳大利亚对新闻人才能力的需求和新闻学的研究也在改变:悉尼科技大学于2017年7月成立媒体转型中心,由法学院、艺术和社会学院部分人员合并构成,关注于伦理、商业、法学等领域,研究澳媒体中新媒体的作用,支持繁荣媒体的多样化模式。其新闻系主任莫妮卡坚持认为,传统新闻学没死,现在正是“黄金时期”,将屹立不倒,继续存在。她回答为何仍存在的问题,表示因为“世界需要”。新闻传播的工具5年前想都没想到,媒体涅槃变成数字化平台,我们要学习跨界技巧。
数字化新闻学——悉尼科技大学提出这个新的学术领域,主要是应对挑战,把视频、社交媒体写作、编程都加入教学,让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数字技术、现实技巧,包括调查新闻和数字化新闻学、合作性新闻学。
悉尼科技大学高级讲师特蕾西为国际奥委会培训青年记者,她提出8天培训法:2天学习基础知识、2天学习新闻播报、2天学习社交媒体、2天学习纸媒。
思考:在新闻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上,我们也在进行着新的摸索,也需形成新的理论,不断更新我们的学校培训教材和实践方法。
目前,国内新闻学教育前沿的几所高校在新闻课程安排和实践教学环节,很早就着眼于媒体融合形势,在实践教育方面不断完善,除了持续的新闻实习环节、在实践课程中增加新媒体内容之外,还通过开设独立实验课、搭建媒体实践平台等,让新闻实践教学从实验室更深延伸到社会。如清华大学设立的“清新传媒”,就包括报纸、电视、APP、微信等多种媒介类型,学生可以实现多媒体情境下的新闻生产。武汉大学新闻学课程中设立了独立的实验课,包括非线性编辑实验、电脑图文设计实验等,这些课程的授课与考核与传统理论课都大有不同,就融媒体新闻报道和融媒体新闻写作方面,目前的教育形式比较丰富多样,不过就融媒体新闻理论这方面,还缺乏成熟的理论,这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