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让主流舆论强起来

2019-03-12 07:34刘思扬
中国记者 2019年2期
关键词:舆论融合

□ 文/刘思扬

内容提要 主流舆论的鲜明性、准确性、生动性特性,要求我们坚定政治方向,提升新闻报道的“高度”;要求我们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新闻报道的“精度”;要求我们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手段,体现新闻报道的“温度”,守正创新,做强主流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无疑,今天的思想领域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做强主流舆论成为主流媒体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所谓主流舆论,就是占据舆论主导地位、反映时代主流本质、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并且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舆论。主流舆论的“主流”,是价值观的主流、议题的主流,也一定是影响力的主流。

主流舆论的特性,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认识。

一是鲜明性。鲜明性体现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鲜明地突出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鲜明地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中央权威;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反映人民心声、人民奋斗、人民创造,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开展舆论斗争,旗帜鲜明地同与党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现象、违反宪法法律的言论和现象、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和现象等作斗争。

二是准确性。准确性是主流舆论的本质特点,既指主流舆论反映社会现象的真实性,从社会现象的联系中可以窥探其内在本质;又指主流舆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引领多元,凝聚思想。

三是生动性。生动性体现在主流舆论的贴近性,群众爱听、爱看、爱讨论,“入耳、入脑、入心”;体现在主流舆论的多样性,针对不同受众,可以表现为多种个性化形式。

主流舆论的鲜明性、准确性、生动性特性,要求我们坚定政治方向,站稳人民立场,敢于澄清谬误,提升新闻报道的“高度”;要求我们加强调查研究,反映事物本质,把握时度效,增强新闻报道的“精度”;要求我们活学活用群众语言,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手段,体现新闻报道的“温度”。

提升“高度”,增强“精度”,体现“温度”,就是守正创新,就是做强主流舆论。

一、在基础性工作上下功夫,聚焦新闻报道主业,回答好高举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

▲ 《留声40年:那些改变你我的故事》。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突出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报道。2016年,新华社成立“第一工作室”,专门负责习近平总书记报道,推出了《领航》《誓言》《大道之行》《那年,我们21》《红色气质》《四个全面》等一大批体现“高度”“精度”“温度”的融媒体产品,产生强烈反响,其中《誓言》被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收展。为源源不断推出优质内容产品,我们提出“每日有重点,每周有力作,每月有精品”的融合产品生产目标,并通过一系列制度性措施确保实现。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采编流程,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报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还要聚焦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现象,敢于亮剑。我们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推出校园“毒跑道”、洞庭湖“私家湖泊”等一批有影响的报道,直接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努力在舆论监督和热点报道中引领舆论,做到“坚持真理不含糊,明辨是非敢担 当”。

二、在关键要害处下功夫,推进融合发展、移动优先,回答好“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问题

一是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传统媒体时代,一场重要活动报道,写几条文字稿,拍几张照片、几段视频,纸媒、电视就够用了;融合发展初期,将文字、照片、视频放在一起播发,就是融合了;而现在,我们不仅要多拍照片、多拍视频,还要根据不同受众需求,制作适配不同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的文字、动图、短视频、轻应用、表情包等,甚至还要与受众互动,根据互动内容进行二次传播,拓展的内容、使用的形式、产生的效果都比过去大了几个量级。2018年下半年,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华社推出《父亲·我们·时代》《留声40年:那些改变你我的故事》《时代记忆通讯社》《我梦想,我奋斗,我奔向》等一大批创意十足、浏览量过亿的融媒体产品,充分体现新媒体时代个性化生产、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的要求。

以“留声40年”为例,作为新华社推出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融媒体报道,“留声40年”从最微观视角出发,以大众最熟悉的“音乐”为切入点,以1978年—2018年四十年来不同时代音乐为主线,通过“音乐影像展”、六个时代金曲为主题的沉浸式场景车厢形式,将征集的受众感言融于其中,生动、丰富、立体再现了四十年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具有“以声见大”的时代高度。“留声40年”报道中不少内容的作者并非新华社记者,而是参与线上互动的网民,他们生产了1.7万条、20余万字的内容。这些UGC(用户生产内容)经过二次加工后形成的报道,在新华社微信公号播发后,10多分钟阅读量就超过10万。“留声40年”网上传播总量超过1.8亿。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的交互,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二是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体制机制问题不突破,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融合。理顺适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新华社今年的一项重大改革。要通过改革,彻底破除制约融合发展的障碍:建设集中统一、融会贯通、高效共享、安全可靠的基础数据库,全面整合新闻信息资源,为融合发展和业务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构建适应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传播要求的通讯社业务架构,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业务布局;深化供稿线路改革,升级改造新媒体专线、短视频专线,构建新型供稿体系;优化新闻产品生产机制,实行源头端全媒体采集、新媒体优先发布、社级新媒体主账号集中运营,提高一体化、集约化水平。新华社将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使具有通讯社特色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更加高效,“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实现突破性进展。

三是解决好产品生产问题。融合发展的成效,归根到底要靠内容产品检验。近年来,我们推动内容、技术、渠道等全方位、全链条融合,加大产品供给,取得重要突破。

常态化运行的全媒体栏目“新华全媒头条”,年均发稿300多组,新华社两微一端平均点击超300万、传统媒体刊播平均超300家,2017年成为首个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融媒体栏目。2018年以来推出浏览量过千万的融媒体产品100多个,其中过亿产品50多个,实现权威优质内容与先进传播手段有机融合,在网上营造出正面舆论强势。

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是新媒体发展大势。我们加大视频业务布局力度,探索通过市场化资本化手段,聚合社内外视频资源,逐步实现“线端一体”,不断提高原创视频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做大做强“现场云”移动直播平台,向媒体用户提供智能化工具和平台化服务。目前,“现场云”入驻机构用户超过3000家,日均发起直播379场,累计发布短视频36万多条,是国内最大的原创直播新闻在线生产平台,有效服务全国媒体融合发展。

四是解决好技术引领问题。先进技术是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异军突起,新闻生产传播模式正在重塑。

2018年12月27日,新华社“媒体大脑·MAGIC”智能化视频生产平台正式发布,这是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在媒体领域集成化、产品化、商业化应用,对媒体智能化具有标志性意义。2018年11月,新华社发布全球第一个“AI合成主播”,运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取真人主播的声音、唇形、表情动作等特征,运用多项机器深度学习和合成技术,“克隆”出与真人主播拥有同样播报能力的“分身”,呈现出与真人相同的播报效果。这不仅在全球AI领域实现创新和突破,也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近期,拥有世界一流先进技术装备的媒体创意工场在新华网正式运行,为打造优质内容产品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加快打造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人机协作为特征,以大幅度提高生产传播效率为重点的智能化编辑部,全面推进智能技术应用,实现策划、采集、编辑、供稿、传播一体化指挥、多环节协同、多终端分发,推动技术建设与内容建设深度融合,让先进技术为主流舆论插上翅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在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好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问题

媒体融合关键在人。要调整优化融合报道人才布局,让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打造一支与新型业务相适应的融合报道队伍。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调查研究是新华社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扎根工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中锤炼思想、陶冶情操、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涌现出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我们将持续推动采编人员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体察民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 者。

二是深入观察分析,不断增强“眼力”。要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结合起来,把国家发展与群众感受结合起来,把先进典型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充分发挥主心骨、压舱石、定盘星作用。

三是强化政治意识,不断增强“脑力”。要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准确把握时度效,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加强议题设置,以主流引领多元,让我们的议题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话题,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好地凝聚到奋斗目标上来,更好地发挥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作用。

四是改进报道方式,不断增强“笔力”。强化用户思维,增强跨界叙事能力,用心用情打造让群众爱听爱看、入脑入心的融合精品,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们将继续加大创新创意力度,不断丰富和创新产品供给,推动内容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传播优势,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舆论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