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大,模仿性很强,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几年来,我们这些老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现在的孩子太懒了,难管理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最突出的是以下两点:
一是独生子女(尽管现在放开二胎,有的独生子女成了,哥哥、姐姐,可从前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很难改)。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必然有其独特性.
1.娇气和任性
由于原来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也有精力去疼爱孩子,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受委屈。对孩子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自私、专横、娇气和任性的坏习惯。
2.独尊心态
由于独生子女受众人的疼爱和服务,易产生惟我独尊的心理,忌妒心理表现特别突出。
3.依赖心强
由于独生子女受到过度的呵护,必然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我们学校2012级五年级学生李剑母亲经常到学校替孩子整理桌洞里、做值日。
4.逆反心理
娇宠的孩子难以接受家长说“不”,会很容易形成有意违反家长意愿的逆反心理。
二是当今社会的“留守儿童”和 “单亲家庭”较多,这种长期在隔代教育和缺失教育下生活的孩子比较内向、孤僻,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当今的教师最重要的职责还是“育人”。教育学生做人与做事这句话很简单,但要落到实处不那么容易。其一,教育孩子要有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其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业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认知、接受、转化和灵活应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爱好学习、善于学习、自己学习的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内教会学生这两件事,是不容易的。
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第一,严抓勤管。今年,我接了个一年级班,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能够迅速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至关重要。要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就是抓纪律。新生入学后的两三个月是成败的关键。好的习惯和恶习一般是在这一时间段里产生的,这一阶段,刚开始时必须天天坐班,天天和学生在一起。调整桌椅对齐,保持教室清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提醒开小差的同学,教孩子安静聆听,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特长等,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给学生倒水,盛菜,系鞋带,扣纽扣,找书本等,拉一拉师生关系,两三个月下来,基本上就形成了较好的习惯。
第二,班干的培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班干部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将会带动全班同学和班集体不断前进,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第三,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教育学生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大事是小事的累积,轻视一件件平凡的好的小事,就不会做出伟大的事情。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次关灯,一句善语,一次让座,一个微笑,都是对公共利益的贡献。让我们始终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四,牢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培养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吃饭要按时定量,不乱吃零食,不吃垃圾食品。平时,不乱说话,不多说话。做个文明的好学生。
第五,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讲卫生,爱惜名誉,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尊重老师、团结互助、言行一致;不说谎,勤奋学习、上课专心听讲,孝敬父母,积极劳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六,老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从。”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小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记得,83年刚刚参加工作,接了个一、三两个年级的复式班,一年级学生陈超的妈妈跟我说,孩子边吃边玩,管他时,他说:“你又不是老师,你又不是班长,你还管我?”多么天真、幼稚的童话啊!她却让我懂得了教师职业的神圣、教师的责任、为人师表的重要性,35年来她鼓励着我,在教育这片沃土上默默地耕耘,得到了丰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