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2019-03-11 09:51顾明远
中国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奥数班北京师范大学奥数

顾明远

鲁迅《未有天才之前》是1924年1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讲演,由葛超恒记录。最初发表于师大附中《校友会刊》第一期,后经鲁迅校正,于同年12月27日刊于《京报副刊》,最后收入《坟》。

讲演的主题是“天才”,怎样看待天才和大众,怎样才能出现天才。鲁迅认为,想要有天才,首先要有民眾。他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鲁迅并未否定天才的存在,他在最后讲道:“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同时又说:“泥土与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艰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

鲁迅这篇讲演是在95年以前,但他讲的问题,好像确在眼前。今天虽然没有喊出天才,但是对所谓创新人才,大家都如饥如渴地期盼着。社会上流传着“钱学森之问”,我国什么时候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产生一种急躁情绪。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于是从娃娃抓起,上奥数班、艺术班、各种辅导班,参加各种竞争。有的名校为了培养杰出人才,想方设法办起各种“尖子班”“掐尖班”。这些班办了几十年了,不知道是否出了几个杰出人才。我想他们应该跟踪调查一下,这些班的毕业生中究竟有几个杰出人才。

我想,就像鲁迅说的,没有教育的普及,大众的提高,也不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杰出人才绝不是从小“掐尖”出来的,是在普及教育提高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办好所有学校,普遍提高教育的水平,杰出人才,才能脱颖而出。我们不否定英才教育。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要因材施教。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及早发现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顺其自然地引导他发展,待到一定程度,为他创造条件,使他的才能得到迅速发展。杰出人才不是教育培养出来的,教育只是提供条件,杰出人才还需要自己的勤奋和意志,需要各种有助于他发展的品质。也就是说教育只是培育杰出人才的泥土。

附带说一句,昨天听到一种舆论,似乎取消了奥数班(其实并未取消,各地不是变相地在办吗?),我国在国际奥数竞赛中得奖少了。这真是奇怪的论调。1986年我任北师大副校长时,北师大实验中学办起第一个,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奥数班,第一年在国际竞赛中就拿了4块金牌。现在全国都在办了,金牌反而少了,说是因为取消奥数班的结果?这不是咄咄怪事?我并不反对奥数班,但它只适合一小部分在数学上有天赋且感兴趣的学生,全民学奥数,恐怕并非好事。

所以鲁迅说到,要做好的泥土也不容易,没有艰苦卓绝的精神和工作是做不好的。因此,做泥土也是伟大的,也是大有希望的。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甘心地、安心地做泥土,努力耕耘,不要去做揠苗助长的事情,这样才培育出好的花朵——杰出人才的出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奥数班北京师范大学奥数
奥数的始作俑者
我给老爸报奥数班
The Impact of Celebrity Endorsement in Chinese Fashion Market: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urce Credibility
Moliere’s Sublimation of the Three Unities
An Analysis of Negative Capability in To Autumn
奥数是不是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学生轰赶奥数班检查组凸显了谁的尴尬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