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战斗英雄董来扶驾驶装甲方队的领队坦克“功臣号”,第一个驶过天安门广场。“功臣号”是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在辽沈、平津等战役和抗美援朝中屡立战功,1959年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展出。
果断抢来第一辆坦克
1945年8月,中央军委指示:立即派干部奔赴东北,收缴日军坦克,建立特种兵部队。9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延安炮兵学校、摩托学校迁往东北,并多次指示各战略区,要把炮兵、工兵等特种兵建设作为“军事建设方面的中心任务”,并要东北部队注意接收东北兵工厂及收集日军散在民间的技术兵种的武器、器材,以加强特种兵建设。
11月中旬,在延安学会开坦克的高克来到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任职,他的主要工作是搜寻坦克。在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的大仓库里,他看见一堆旧零件下有两辆日制97式坦克,让警卫员董来扶再去侦察。董来扶换上旧棉袄,戴一顶破礼帽,混进了坦克修理厂。董来扶13岁从山东来到沈阳,在日本人的工厂做童工,会说几句日语。一连几天,董来扶与几个日籍工人聊天。得知坦克修好了,副司令员吕正操下达命令:“一定要把坦克搞回来!”
当晚高克腰插子弹上膛的驳壳枪,套上“保安大队长”的臂章,带着董来扶等人走进坦克修理厂。这时几个国民党特务正在拆卸坦克,高克立即掏枪命令他们赶快安上。然后一挥手,两组人员分别钻进坦克,踩响了马达。等国民党特务反应过来开枪阻止,两辆坦克早已冲出大门,开到事先看好的沈阳铁道西的一家工厂里,用谷草掩埋起来。以后这两辆坦克被命名为101、102号。
只剩唯一的“老头”坦克
几天后,高克等人在沈阳又搜集到2辆装甲车、2辆牵引车和1辆汽车,以及一批器材和油料。同时组织日伪技术人员修复刚刚缴获的101、102号坦克,临时组成装甲车队。
在转移途中,几名日本战俘弄坏了101号坦克和一辆装甲车,连夜逃跑了。唯一的102号坦克怎么也开不动,这时在苏联学习过坦克和炮兵的孙三带人来接应,找几匹大青马拉着102号坦克,向通化方向撤退。坦克大队拿着朱德发的“护照”沿途求援,终于到达东北炮兵学校所在地马家湾子。
12月1日,延安炮兵学校的人马抵达通化,改名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学校。校长朱瑞召开会议,宣布中共东北局成立坦克大队的决定,隶属炮兵学校,孙三任大队长,毛鹏云任政治委员,高克、霍舒亭、刘大祥任副大队长。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坦克部队,但只有一辆102号坦克。朱瑞说:这是开头,是基础,是建设强大的人民坦克部队的开始,要争取早日参战,在战斗中成长壮大。
此时,副大队长霍舒亭等人正拿着沈阳保安队司令部参谋长伍修权签发的通行证,在四平搜集坦克。他们搜集到整整一仓库坦克器材及油料,还有6辆冻在泥水沟里的坦克。当地政府找来30个壮劳力,挖了两天两夜,挖出4辆坦克。另外两辆陷得太深,天寒地冻,只能放弃。霍舒亭等人押着4辆坦克、1辆汽车、大批坦克器材和油料,12月中旬到达通化,与东北坦克大队会合。
12月28日,坦克大队夜宿沈阳郊区小轿子屯。董来扶听见日本战俘在争吵,原来一个日本战俘谎称接到命令要发动坦克,被哨兵阻止。董来扶立即对日本战俘说:上级命令不发动坦克了。他不由分说把日本战俘拉到大队部,从他身上搜出一小块白布,上写“队长”和一行日文。高克和董来扶正在看,日本战俘冷不防连击两拳,将他俩击倒后夺门而逃。高克立即吹紧急集合哨,紧急搜查日本战俘的宿舍。董来扶从一个战俘的枕头下抽出同样的一小块白布,上写“队员”二字,原来这是日本战俘的暴动袖章。日本战俘已经把60枚手榴弹塞进102号坦克,只等三亮三灭的电灯信号,炸毁坦克后逃走。董来扶疯了一般冲向车库,取出坦克里的手榴弹,保住了坦克。
1946年1月下旬,东北坦克大队向抚顺方向转移。2月1日是农历大年三十,102号坦克被拖到通化火车站。本该董来扶站岗,高克看他一天未吃饭,替他站岗。董来扶迅速跑进一家面馆,喝了两大碗热面汤,回来就睡了。高克下岗后也睡了。一个日本战俘反穿羊皮袄,慢慢爬到刚换岗的哨兵跟前。因风雪太大,哨兵误以为是一只白狗。不曾想“狗”爬到哨兵跟前,突然站起来,举起大洋刀。哨兵躲闪不及,左胳膊被砍断了。高克听到动静,一把拽起董来扶。董来扶披起大衣,拎着枪就往外冲。这时102号坦克油箱底的螺丝已被拧下来,柴油流了一地。董来扶一脚踹开日本战俘的房门,来不及逃走的战俘只得承认他们要烧毁坦克,然后逃走。在这之后,董来扶吃饭睡觉都在102号坦克上。
董来扶终于开上了“老头”坦克
这时东北坦克大队已扩大到40余人,3个月的技术培训后,举行大比武,成绩优异者才能担任坦克驾驶员。董来扶是技术工人出身,驾驶坦克起步、停車、辨别声音、观察仪表都技高一筹,如愿成为首批坦克驾驶员之一。分配给他驾驶的坦克是日式轻型坦克,俗称“小豆”。这种“小豆”坦克机动性强,杀伤力大,可以用于阵地防御。
1946年7月,东北坦克大队移驻黑龙江东安,改称东北战车大队。11月23日,东北战车大队配属2纵5师围攻靠山屯,这是我军坦克首次配属步兵参战。却不料战斗打响前,董来扶的“小豆”坦克化油器意外失火,他和坦克都被烧伤了。董来扶不顾伤势,反复要求押解送弹药的马车,终于上了前线。战后董来扶被调到另一辆“小豆”坦克当第二驾驶员,转移时“小豆”坦克的四个缸坏了一个,动不了。董来扶建议卸下坏缸,虽马力少了四分之一,但还是如愿开动了。路上“小豆”坦克的电瓶又出了故障,每次发动都需要别的坦克拖着走一段。董来扶用纸卷掖在电瓶的弹片上,使发动机能够充上电,这样“小豆”坦克就可以自己发动了。此后,董来扶成了东北坦克大队的坦克“医生”。102号坦克车龄长、毛病多,被戏称为“老头”坦克。董来扶想方设法修好了它,并担任驾驶员。高克回忆:试车那天,巨大的轰鸣声震动了炮兵司令部,大家围着“老头”坦克欢天喜地,转了一圈又一圈。
在锦州战役首立大功
1947年10月,东北战车大队扩编为战车团。全团560余人,各式坦克20多辆。1948年9月,战车团的坦克被装上军列,秘密拉到锦州前线,这是我军坦克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为保持坦克内的温度,以便能随时开动,董来扶用草席包了一包炭火灰,揣半块饼子,坐在坦克里一动不动。到锦州附近的英庄时,董来扶已经被炭灰熏成了大花脸。
10月9日晚,锦州外围战打响,董来扶驾驶“老头”坦克冲在最前面。10月14日11时锦州战役总攻开始,董来扶用“老头”坦克上的炮炸掉了城墙上的母堡,然后开着坦克冲进炸开的城墙,率先突入锦州新城。到10月15日午前,锦州新城的敌军基本肃清了。董来扶等坦克手又主动请战,用4辆坦克配属7纵攻打老城。不料出师不利,3辆坦克相继趴了窝,其中领队坦克的驾驶员牺牲,连长也负了伤。只剩下“老头”坦克了,而“老头”坦克也不幸掉进水沟,车底被卡住。同车的指导员陈明大喊:“董来扶,你不把坦克开出来,我枪毙了你!”董来扶冒着密集炮火钻出坦克,奋力排除了车底障碍,又用力往坦克底部塞了几件军大衣,终于将坦克开出水沟,冲进锦州老城。
董来扶加大油门,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左摇右摆,一边躲避敌人的炮火,一边把炮塔调转180度,打掉了敌人的战防炮。可是很快敌炮又开了火,“老头”坦克的炮塔钢板被打穿了几个洞,冷却器坏了,油箱也漏了油。董来扶通过潜望镜仔细观察,发现铁轨车厢下有几个沙袋,他试着往车厢上打了几炮,果然打掉了敌人的暗堡。这时指导员陈明负了伤,他不让董来扶包扎,命令他赶快抢修坦克。董来扶很快修好了冷却器,不一会冷却器又被打坏,董来扶再次修好。就这样,董来扶驾驶“老头”坦克边打边修,在锦州老城打了一圈,消灭了30多个暗堡。最后打到敌人城防指挥部,几炮过去,敌人举出了白旗,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当了俘虏。战士们高兴地跳到“老头”坦克上,大声称赞:“你们的‘卫生打扫得真干净啊!”锦州战后董来扶荣立大功。
天津战役再立大功
1948年底,包括“老头”坦克在内的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战车团1营的30辆坦克,首批奔赴华北战场。“老头”坦克太老了,气温又太低,电瓶出了毛病,打不着火。没有牵引车,董来扶借来桃花村的4头大黄牛拉坦克,可是重达15吨的“铁房子”纹丝不动。老乡又牵来十几头骡马,老头”坦克总算往前走了。可是很快打头的黄牛就累得拉不动了,只好不断更换打头阵的牲口。几十里地走了整整一天,董来扶非常着急,这个速度肯定赶不上打仗了,能不能用汽车电瓶试试呢?他拦住两辆过路的汽车,司机不愿意借电瓶,于是董来扶花高价把电瓶买下来,终于发动了坦克。一路急行军,“老头”坦克开到天津前线,这时距离天津外围战打响只有3个小时了。
天津战役动用27辆坦克、30辆装甲车,是解放战争中使用坦克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前为快速通过护城河,减少伤亡,各部队开展“想办法运动”,如苇子桥、活叶桥、翻梯、船桥等,但都不太理想。时任平津前线总指挥的林彪问还有什么办法,刘亚楼说:“我在苏联时听说坦克开到水里当桥墩,可是我们坦克不多。”林彪说:“坦克还是有的,人争取活着爬出来。”天津战役打响,没想到护城河的冰足够厚了,坦克开过护城河时并没有掉下去,而是开到了对岸。这样所有坦克都加入了冲锋的行列。
天已经黑了,指导员张云亭冒着危险将头伸出炮塔为炮手指示目标,不幸中弹牺牲,战后张云亭被追任为特等功臣。董来扶一心报仇,要马上出击,被连长阻止。天刚亮,连长下达冲锋命令,董来扶驾驶“老头”坦克冲在最前面。在距离敌人200米时,敌人两个地堡射出的子弹打得步兵寸步难行。“老头”坦克连打几发炮弹,打哑了两个火力点。步兵刚要冲锋,敌人暗堡又射击了,董来扶眼疾手快,为坦克炮手指示目标,一举打掉了敌人暗堡。进入突破口后,“老头”坦克从天津自来水公司方向往纵深发展,率先打到会师地点金汤桥,将敌人拦腰截断,逐一消灭。天津战役后,“老头”坦克全体人员立功,董来扶再立一次大功。
“功臣号”首先驶过天安门广场
1949年2月3日,“老头”坦克参加北平入城式。3月25日,四野战车师的40辆坦克被喷涂一新,在西郊机场接受毛泽东检阅。5月,四野战车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1师,直属中央军委总参谋部。7月,99辆受阅坦克在卢沟桥训练。由于场地是沙滩,又改在五棵松。9月底,受阅坦克利用夜间在天安门广场演练了三四次。
10月1日4时,受阅坦克从丰台驻地开到南池子,分成3路纵队。董来扶驾驶“功臣号”坦克作为领队坦克,车内一名乘员探出半个身子,高举猎猎作响的军旗。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董来扶看见毛泽东正向“功臣号”坦克挥手致意。天安门城楼前有十几位记者拍下了“功臣号”坦克的英姿。
“老头”坦克战功卓著,被授予“功臣号”名符其实。是谁授予?说法不一,有说第四野战军,有说东北军区炮兵。笔者在1988年撰写《开国纪事》一书时,曾问过《解放军文艺》的编辑纪鹏,他说“功臣号”是他授予的。纪鹏,吉林九台人,1948年从长春学院肄业,成为松江军区前进指挥宣传队队员,1949年2月成立战车师时担任《战车报》编辑。为参加开国大典,所有的受阅坦克都被粉刷一新,纪鹏建议在“老头”坦克一侧刷上“功臣号”三个大字。
1950年9月,董来扶被授予“坦克战斗英雄”称号,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令他难忘的是,在宴会上他向毛泽东敬了酒。
抗美援朝第三次立功
1951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战车师接受原蘇军T-34坦克两个团的装备,入朝参战。这时董来扶担任了坦克2连连长,他参加1951年国庆观礼后回到连队,马良山战斗已经打响。马良山位于朝鲜涟川西北,距临津江4公里,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志愿军三度失守,危急时刻,上级命令坦克2连、4连配属64军191师一个团反攻马良山。在距离总攻还有两分钟时,2连的两辆坦克被燃烧弹击中。董来扶指挥战士跳出坦克,拼命扑打大火,而坦克上的炮手始终没有停止射击。志愿军步兵按时发起总攻,顺利占领马良山主峰。战后坦克2连荣立集体二等功,董来扶荣立个人三等功。
“功臣号”被军博收藏
抗美援朝后“功臣号”坦克被列入北京军区装甲兵序列。1959年7月,董来扶护送“功臣号”坦克入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建议把战争中更换的57毫米炮换回原来的日式47毫米炮。
1986年,董来扶从坦克1师副参谋长的位置上离休,住进了天津警备区第七干休所。他经常应邀到各单位做报告,一不吃饭,二不要报酬,三不收纪念品,被北京军区授予“先进离休干部”称号。2010年4月25日,董来扶因病逝世,享年81岁。
现在,“功臣号”坦克正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地下展厅公开展出。它被安放在“庆祝天津解放”凯旋门正中,车身上的红五星和“功臣号”三个大字鲜艳如初。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