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宏观经济下会计人员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9-03-11 10:37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人才能力

程 晔

一、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也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进入到了人工智能阶段。在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会计职业中基础的核算监督职能将被逐步替代,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基础工作中脱离出来,由简单的服务者向决策者的身份转变,更多的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决策做出贡献。而“一带一路”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不断提出,也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的、跨专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真正从基础财务工作者向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会计人员转变。

二、我国会计人员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需求。目前,我国传统会计人员数量已经趋于饱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易行为也愈发趋于复杂,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会计人员并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专业素养,还得具有人际交往能力、税务知识、法律知识、投融资等跨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适时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抉择。为满足社会客观需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能站在公司整体角度,对公司的每一项决策建议做出相应的指导,并对电子商务操作、数据库应用技术等网络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熟悉性,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会计人员职责的转变。传统会计人员通常依靠纸张、表格等进行记账和审核,仅执行会计的基本职能。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很多基础重复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甚至会计报表都已经由系统数据自动生成,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传统的手工记账逐步被无纸化办公替代。会计人员不再仅限于财务部门内部,财务信息得到了共享,相关财务分析报告各部门都可以看到,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职能中脱离出来后,也有了更多时间,会计职能从传统的核算监督,逐步向事前的财务预测、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事后的企业未来规划转移,这也对会计人员的预测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学会如何进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参与相关企业资金的运作和预算管理工作,真正从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

3.高校培养脱节。虽然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方向产生了转变,但是各大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仍然局限于会计核算方面,偏向理论知识的讲授,企业相关核算软件并未进行细致全面的培养,学生缺乏相关实践学习的经验。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仅依靠理论考试来评判,无法对其实操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发展并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由此导致他们初入社会,专业知识迁移能力较弱,无法适应企业的相关会计处理流程,高校的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并不接轨。此外,高校对于课程设置仅限于单一的专业课程,而企业需要的是一个有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只有书本知识的会计人员。加之大多数高校老师并未实际进入企业工作,对企业的相关操作流程和需求也不清楚,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完善,更加无法指导学生达到要求。因此,这就导致了会计人才的输送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供给不匹配。但是目前高校的培养还仅限于书本知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够夯实,对其他相关的知识并未提出要求,学生还仅限于专业,达不到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高校仍在不断对外输出传统会计人才,然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市场依旧稀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仍在进一步加剧,不利于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对之后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三、我国会计人员培养路径改革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相关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相关实践指导经验的培养,提升会计人员的学习自主性,不仅教会他们相关知识,还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高校应当以不断向社会输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目标,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水平、有较强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其他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参与企业投资决策,帮助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2.加强会计实践教学。(1)完善教学设施。目前高校对于会计类专业设施的投入资金占比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流于书本。因此各大高校应当增加资金投入,购买相关财经类操作软件和设施,为开展相关会计实验教学提供必要条件,例如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2)校企合作。教师在校针对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之余,学校可以和企业相互合作,将企业纳入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为学生建立实习平台,这样就能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会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相融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企业项目,进行适当的实际训练,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相关公司进行合作,成立实习基地。站在高校层面,可以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锻炼学生的财务知识的实操能力;站在企业层面来看,不仅可以为企业做到一个宣传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安排相关老师对企业会计员工进行培训,规范企业会计处理流程。二、邀请企业共同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制,不断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更好的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三、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邀请相关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对之后的就业方向也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3.深化专业课程改革。首先,我国高校针对会计课程的安排,以财务会计为主,涉及到的管理会计内容较少,忽略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是造成当今社会会计人才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增加有关管理会计类课程的培养学时,并依据相关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真正帮助学生从财务会计知识步入管理会计知识的深入学习。其次,完善专业课程学习框架。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各高校资源配置情况,在安排授课过程中,将相关课程进行捆绑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并能融会贯通。最后,当今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会计知识,对于投融资、法律、税务等知识的获取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会计的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依靠一些其他学科的设置来达成。四、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应当设定不同的定位。针对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基础知识为主,硕士则应当更进一步,在掌握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深入企业,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进入博士培养阶段,则应当侧重于培养其宏观层面的思维方式,真正达到一个具备管理会计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4.优化教师队伍质量。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一方,不仅应当满足当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企业当期生存和发展,还要着眼于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需要,培养出具有前瞻性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准则在不断完善,国家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也要不断学习企业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这样才能在讲授过程中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教师也要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等相关辅助教学设备,对传统会计知识进行延伸和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升学生的视野。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变,会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变化。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变得更高了。会计人员不再仅限于账本的核对,而应当跳出财务系统,站在公司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事情的预测、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核算,对于信息系统的掌握也有了更好的要求。各大高校也应当紧随社会需求,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教学实践课程的开展,进行课程改革,并强化师资队伍,帮助学生提升视野,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人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