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019-03-10 13:51孙占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孙占茹

摘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幸福,成为他终身的习惯,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给他们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适应时代选拔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高震东校长说:“很多人为兴趣而读书,岂有此理!读书有什么兴趣?”他那是为了强调责任感才这么说。读书当然要兴趣!没有兴趣学生会投入地读书吗?培养兴趣,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喜欢学语文,知道语文不仅是升学的工具。笔者认为孔庆东教授讲得很好,他的话可做指导思想: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不妨把他的那篇《怎么样学语文》和学生好好聊聊。教学中,教师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尽可能切合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吸取营养。比如学习哲理散文《蝉》,不必去介绍什么叫哲理散文,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层次结构什么的,而应引导学生结全自己的经验,感悟其中的哲理,想想自己是否有类似经历,能不能也谈谈感悟之类。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勵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班组辩论会、名著知识竞赛、故事接力等。比如介绍学习了《在山的那边》《理想》、冰心的《母亲》《纸船》等诗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筹划一个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兴趣。

二、美读是作者与阅读材料之间的融合

人与阅读材料是一种互为主体、互为解释、互为沟通的关系,是彼此交互作用的审美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无不追求这样的美读情趣。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它朴实的语言表现出极大的感动力,蕴含至爱的深情,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人文美感,字里行间充满着“慈爱”,“孝敬”的人伦价值。特别要注意教学父亲穿越铁道买橘子的情形,使父子深情进一步升华。不要说20岁的儿子,其他任何读者也会触发父爱子的精神。“他穿越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通过美读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动作灵活,一撑就上去。作者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有些学生问:“为什么20岁的小伙子不去呢?”这更体现了父亲的慈爱,因为爬过月台,让儿子去,父亲放心不下,同时也表现出父亲爱护儿子的一片热情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同学们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美读,再结合自己,都能讲出许多身边的事来证明伟大的父爱、母爱,产生同感,发生共鸣。总之,美读的过程是一种悦耳悦目的愉快过程,它不但给人以认知,而且给人以精神享受,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能力,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活起来,主客体在互相碰撞之中产生了“美的历程”,同作者在鲜活的生命律动中体味物我同化,通融一体时的共鸣。

美读不仅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更是解决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良方。可以肯定的说,传统机械的语文教法是不可取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快乐的一方天地,因为大家知道,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反映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构建互动型师生关系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开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1~2项,根据目标质疑,预设1~2个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点拨。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