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静
摘 要:砚是一种研墨泚笔的工具,又称砚台。从新石器时期的研磨器到近年来的新型砚,我国砚的历史延绵5000多年,种类达数百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形制的砚或登台或退场,共同演绎了一部灿烂的中国砚史。
关键词:砚台;形制;演变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砚”。砚是一种研墨泚笔的工具,又称砚台。从新石器时期的研磨器到近年来的新型砚,我国砚的历史延绵5000多年,种类达数百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形制的砚或登台或退场,共同演绎了一部灿烂的中国砚史。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相适应的。中华文明通过书籍、文字、图绘等载体而源远流长,砚便成为文明的渊薮。
一、带研石的研磨器——无研石的书写砚
宋代苏易简在《砚谱·叙事》上说“昔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研。距今5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皇帝时代已经有研出现,并且是用玉琢制而成。中国最早的玉器产生于七千年前的早期新石器时代,玉石质地虽硬,但先民们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可以用玉裁制出各种动物的形状,制作出比较精美的玉质器械。所以黄帝时代用玉制砚是具备了条件的。但是苏易简未能考证出砚产生的源头,连黄帝玉砚的形状也未能作出具体的描绘,似乎不能定义为砚的源头。
真正实物的是在1980年的考古工作中,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发现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带盖的石研,研面凹处还有一支做研石的石磨棒,研旁有黑色的颜料和灰色陶质水盂。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最早的文化用具。中心带有凹槽,加以石杵压着颗粒状和片状墨研磨、石杵约占磨盘的四分之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战国至秦初,其墓葬中的砚是最古老的书写砚。最初砚无定形,且墨的矿物质材料粗糙,要用杵棒助研,成粉状,和水使用。
在汉代,专供书写使用的砚已被普遍使用,造型以圆形、长形为主,另有山形、龟形等。从资科可以看出,汉代砚品种呈多样化,形式始趋复杂化,雕凿逐渐艺术化。
由于东汉之前还未发明纸张,所谓的书写,是蘸墨汁涂写在竹木简上,对墨汁质量的要求甚低。而当墨由用粥和发展为用胶和,把墨制成较大的块体,使墨可在砚上直接研磨,促使砚最终丢掉了研石,从研磨器中分化出来,砚的形制确立。从西汉多有带研石的砚发展到东汉无研石的砚,是中国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砚台构成中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足支砚——平台砚
1958年长沙市出土的晋代一件瓷质对书俑,塑造两个长衫曳地的文吏相对跪坐,两俑之间就放着一张低矮的几案。几案一侧,摆放的正是带足的砚台。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按剑而跽”。“跽”是席地而坐时的一种动作。“席地起居”为特点的传统生活方式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物体形制。由于席地而坐,书写时跪坐在低矮的案几边,这就要求砚的形制有足,或三足,或圈足,或箕形,等等。
在两汉时期,具有稳定性的三足砚是足支形砚最早的表现形式。如西汉时的“十二峰陶砚”砚面之下为三足,足面刻出深阔的横纹,状如叠石。东汉时的“三熊足兽纽石砚”,三足则雕琢成三个熊头。1955年河北沧县四庄村东汉墓出土,河北博物院馆藏砚台精品汉代双龙钮盖三足砚,青石雕成,圆形带砚盖,砚盖圆雕昂首对峙的双龙,整体雄浑天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砚型有圆形、长方形、风字形,并有多足。这一时期,砚脱离了砚盖,是砚台定型的阶段,是足支砚发展的鼎盛时期。
到了初唐多足砚盛行,多足砚是由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三足砚发展而来的。三足砚在唐代已开始演变为四足、五足、七足等,甚至有二十多足的砚。砚足的增加反而使其实际作用减退,仅成为了装饰,多足砚联成一体变成圈足砚。盛唐以后箕形砚盛行,前期箕形砚的砚堂倾斜度较大,不利于磨墨,所以后来砚堂部位的斜度也逐渐减小,趋于水平状态。
隋唐时期,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以及僧侣、“胡人”的大量移居内地,部分“胡式坐具”逐渐被汉人所接受。从五代著名的画家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室内的家具已经有长桌、方桌、长凳、圆凳、扶手椅、靠背椅、圆椅等,高型家具类型己基本具备了。由于高型家具的流行与垂足而坐的风习,使人们写字作画也逐渐形成了伏案的习惯,于是有足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此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云集,故而笔墨纸砚的需求旺盛,制砚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宋代的长方形抄手砚代替了唐代的箕形砚,由唐代两足演化成两侧墙足,再加上砚的一端支撑着整个砚台。
发展到明清,砚台脱离了砚足的支撑,采用了底部支撑着整个砚。无足的平台砚取代了足支砚,砚的形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时期也是随形砚发展的巅峰时期,精雕细琢,砚台在艺术设计上璀璨夺目。
明清时期制砚业进入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各种材质、各种形制的砚,应有尽有,异彩纷呈。这一时期出现了随形砚,因材制砚,形式多样,造型、雕饰古朴典雅。明清两代所制的砚,从实用转为工艺美术品,配有木质随形砚匣加以装潢。随形砚,也称异形硯,是根据砚石的自然形态进行设计制作的。但随形并不是随意,不是每一块砚石都能制作成随形砚,它必须符合审美的意味,必须符合观赏的情趣,从而增强了艺术气息、文化内涵,使砚艺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升华到一种新的审美意境。
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上达帝王公卿而成为贡品,下至庶民学子而梦寐以求。古砚为文人把玩,今人对砚如晤古人,书画摆放,墨良纸精。案头布列,可颂风雅,可助幽情。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用双手敲打电脑键盘,也没有与中国传统文人的案头文玩完全割离。
笔墨纸砚让中国画散发出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成为传统固有的模式,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而喜闻乐见。所以砚台即使演变到当代,也不会淘汰在时代的车轮下,而会作为一种更新更有文化内涵的造物存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瑰伟.文人用砚的设计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0301.
[2]孙敦秀著.文房四宝纵横谈[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