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远洋
自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由于政策用尽,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出现新问题,东北地区仍处于低增长阶段。 实施“一带一路”,特别是在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借此帮助东北经济转型与发展,这一点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巩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整合资源与协调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分析了目前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大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搭建创新平台、加大政府投入等有效措施,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助力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自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随着政策利好用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东北地区仍处于低增长的发展阶段。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在2014年8月新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之后,这一现象更是尤为突出,进一步释放了政策红利,在巩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成果的同时,全面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为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目前主要靠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来促进。在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中,这一点更是尤为重要,创建产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借此来巩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整合资源,优化协调产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力。首先是充分发挥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潜力,突破核心的关键技术,构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帮助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其次,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让企业拥有主要的创新技术,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的创新可以引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更能促使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等多方面工业产业的增强,高新技术的产业的良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服务业的有效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伴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着竞争,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挑战。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了相关的政策倡导高校的成果转化来推动产学研创新体系的构建,高校自身以及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发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地方高校参与产学研用合作的协同合作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高校及科研院校所只负责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不负责后期的成果转化,无法形成生产力并得到应用,脱离了科研成果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攻关及科研项目是衡量高校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人员职称评定的依据,没有要求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导致了一部分高校老师和科研人员会忽略掉企业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以及产品本身的实际效果,从而只顾及专注于追求学术价值的体现和理论上的研究。
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目标是为了衡量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研究人员的职称评定,自身的利益与企业所需要的成果应用效果存在一定障碍。二者之间的合作,只是短期的项目合作,没有从战略的视角建立一种高效、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为企业不断的输入创新技术转化成果,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形成核心竞争力,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中存在障碍。
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科技人才优势和不断出创新的科研能力,而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二者的合作可以实现可研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使科研成果形成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科研价值。但是二者之间缺乏协调和合作的有效机制。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或缺乏市场指导,转型难的问题,或资金不足导致后续科研成果的创新和转化成为障碍,无法形式生产力;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具有竞争力的科研成果的核心,或缺乏研发。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和效果。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一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协调和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的完事和落实,助力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地方政府在认真落实国家给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红利的同时,也要加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主线,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核心,坚持企业主体、系统集成,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着力建设各类协同创新平台,全面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沈大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首先,地方政府应加快建设企业科技孵化器,从税收、人才引进等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其次,相关政府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一批产业化急需的技术开发,信息服务,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然后是发挥开发区,创新园区和高新技术区引导和带领作用,给科研开发,技术企业认定,成果转化,重大项目产业化等多方面带来有效的支持。促使产业需求往科技攻关的方向转化,科技计划项目指南要充分反映企业技术需求,使产学研联合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比例得到扩大,鼓励企业进入高校研发活动,推动鼓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产业的规划早日投入研发。最后是促进科技攻关成果向中试成果转化,使用股权投入和贷款贴息等形式,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经过中试就地转化。
1.建立技术和人才共享平台。利用当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构建高校之间和跨省级高校之间的合作共享平台,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为供需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导航和特色服务推介,并对平台供需双方给予一定补贴。
2.建立科技人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一是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产权评估改革,以创新质量和可行性研究为导向,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标准。 二是建立灵活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使科技人员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三是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直接转化科研成果。
3.建立校企合作利润分配机制。 在建立高校科研机构目标利益改革和校企平台建设的同时,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一个资源服务平台,可以促进大学成果转化,开辟企业所需的科技成果。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了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促进了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应用技术研发资金大幅增长,建立自主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攻关,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由地方政府成立产业扶持基金,一是对可研成果的转化形成生产力的企业和高校提供资金补贴。二是鼓励债务股权融资,并为发行中小企业提供补贴,以获得成功的中小企业融资。三是对创业投资企业进行引导,尤其是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另外,风险投资企业的部分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按规定扣除,并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损失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