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

2019-03-09 04:39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
天津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感小朋友数字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 王 娴

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感知能力,对数之间关系的体会,是对数的深入理解之后,将这种能力内化为数的应用能力。数感是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意识,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培养中低年级学生的数感,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的认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习是十分基础和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条件,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进行“数的认识”教学中,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创建教学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数感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儿童对数学的感悟也离不开生活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和题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启发学生用已知的生活经验来认识数学知识,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况,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交流,体会生活中数字发挥的作用。并且为学生展示相关数的概念,促进学生对数的理解建立良好的数感。比如,小学一年级数学,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利用学生对生活场景的认知,数一数生活中的常见物体的数量,进行数的初步认识,1张桌子、2个人、3把椅子等等,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感知数的含义,体会身边的数字。“0”表示没有,教师在教学生认识0时,可以准备一个分苹果的视频,视频中教师将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A分到3个,B分到2个,C分到1个,D一个也没有分到,这时就可以用0表示,这时学生可以体会到0代表没有。就此教师可以继续安排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0体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0的体会,并且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意识,对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交流有效性,加深数表示方法的认知

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教学实施的重要原则,数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交流探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提高成功体验和自信心。10以内的数认识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数小棒、堆积木、数格子等这样的方式学习“10以内的数”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认识20以内的数,学生改变了10以内的逐一计数方式,改为按群计数,1个10相当于10个1。学生在后来的数认识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利用对应计数器实现写数和读数,并能够体会到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此类推,直到认识千位数和更多的数,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通过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内化数感

小学低年级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两点,数的组成和分解、数的大小关系。数的意义是数的组成和分解教学的基础,数的大小教学中需要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学生理解数大小的实质,低年级数大小比较主要是10以内的数,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物的多少来比较,让学生慢慢体会而不是急于引入大于号、小于号等概念。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会逐渐自主寻求其他方法比较数的大小。比如学生在学习100以内大小比较时,一对一的方法显得麻烦,不便于应用,这时学生会自主寻求其他方法,比如数数法、计数单位对齐比较法等,学生在此也会感觉到比较数大小用对齐计数单位的便捷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小学生从一个一个数的方式逐渐习惯二二数、五五数、十十数等计数方式,帮助小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四、数形结合,优化数感

小学低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不能够单纯让学生认识数,而是要结合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数感,数形结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优化数感的方法。比如认识序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数感,如:有一群小朋友们去郊游,站成一列向前走,浩浩前面有3小朋友,后面有4小朋友,想一想这个队伍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个问题可以变为:在春游的队伍中,从前往后数,浩浩在第2位,从后往前数,浩浩在队伍的第5位,问队伍由多少个小朋友组成?这样的问题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讲很难理解,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笔在纸上画一画,用圆形代表浩浩,用三角形代表其他小朋友,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数形结合,加深对数的理解。

五、通过计算,发展数感

低年级小学生能够接触的数字运算只有简单的加减乘除,即使只有此四种计算方式也可以变化出多种计算形式,帮助低年级小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数字、认识数字与计算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来反思数字,例如:50+2○50+20与50-2○50-20,要求小学生在○中填上“>”“<”或“=”,教师不仅是设置这一组计算结果大小对比类题目,还可以设置一组与此相似的题组,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了解、认识数字,认识数字与计算的关系,初次见到这样的题目,部分小学生计算得很快,得出结果也很快,部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得出结果的速度较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有没有不用计算过程直接得出答案的“简单”方法,而后教师可以总结或引导学生寻找“相同基数情况下加上一个数,这个数越大,计算结果越大;减去一个数,这个数越大,计算结果越小”这一规律。又例如:5+2与2+5的关系,5-2与2-5的关系,通过此类题目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到“+”两端数字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两个计算式的结果相同,而“-”则与之不同,两端数字调换位置,计算结果发生变化,应当进行区别记忆和理解。如此一来,运用相似计算式的对比,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数字和计算,加深小学生对于数的理解,发展小学生对于数的计算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提升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目的。

六、通过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直觉,提升数感

除计算外,还有一种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感,那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应用题的出题方式将数处在固定的环境和情况下,可以帮助教师在不同实际应用情况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帮助小学生在认识数字、了解数字在生活中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数字的实际运用,使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在最初接触应用题时,小学生受限于生活常识和视野范围,对很多应用题的求解会出现一些小误会,这时就是教师培养小学生数感和直觉的恰当时机,例如:教师为小学生设置两道数字关系一致的应用题,一道是4 张纸制成一个纸筒,现在共有30 张纸,问能够制成多少个纸筒?另一道是小明每天吃4个苹果,现在共有30个苹果,问小明几天能吃完?小学生运算时不难发现,都是30÷4=7……2,但对于题目的最终结果有了分歧,第一道题结果是7个纸筒,第二道题却是吃8天,分歧在第二题的苹果,最后余下的2个苹果要不要再吃一天,这时候是教师引导小学生相信直觉、相信数感的时候,吃苹果和做纸筒都是生活常见场景,然而剩余2张纸做不成一个纸筒,剩下的2个苹果却可以吃掉,所以造成了两道题目的结果不同。教师应当鼓励小学生相信数感和直觉,而不是固守30÷4=7……2这个计算结果,通过更多类似的应用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数感和直觉。

七、结语

数感的培养需要从低年级做起,打好数感的基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引导提高学生的数感。在数感培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低年级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小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习潜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考虑到小学生的差异,关注小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保留小学生对数感差异的阐述空间和机会;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尊重并鼓励小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用数、数感、计算来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不为小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进行呵斥和批评,使小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鼓励,更有利于小学生数感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数感小朋友数字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答数字
找茬儿
数字看G20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Let’s DIY Poster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