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全面遗忘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

2019-03-09 07:16崔维棋贾树红彭丹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点状核磁短暂性

崔维棋 ,刘 丽 ,贾树红 ,彭丹涛

(1.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 内三科,北京 102206;2.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医院 内一科,河北保定 071400;3.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科,北京 100029)

短暂性全面遗忘(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表现为突发的一过性顺行性遗忘,伴有重复的提问,有时会出现逆行性遗忘,持续时间<24h,不伴有其他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最初报道于1956 年[2],年发病率约十万分之 3.4~10.4[3],迄今为止,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总结近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42例TGA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所有临床诊断TGA的患者共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49~81岁,平均65.7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一过性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伴顺行性遗忘,其中6例伴逆行性遗忘。既往史:高血压15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6例、手术史7例、下肢静脉曲张1例、血小板增多1例、焦虑障碍1例、晕厥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4]:①发作时必须有目击者;②发病期间必须有明确的顺行性遗忘;③无意识障碍,自知力存在;④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⑤症状持续时间必须在24h内,无明确的后遗症;⑥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无明确新发的脑损害病灶等。

1.2 研究方法

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全项、甲状腺功能、肿瘤标记物、感染筛查、凝血功能、心梗4项、免疫指标筛查等。完善头部核磁平扫、脑电图及脑血管评估(核磁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发病诱因:Valsalva动作 (如呕吐、大便、生气、紧张、游泳)16例;活动中发病10例,醒后发病12例;无明确诱因4例。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伴顺行性遗忘,其中6例伴逆行性遗忘。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79岁和81岁)伴视空间障碍、失用等多领域认知障碍,其中1例既往有记忆下降病史3年。其他症状:12例患者发病时伴头晕、头胀痛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0.5~10h,平均 5.2h。

2.2 实验室检查

2例血白细胞轻度升高,1例轻度贫血,5例低密度胆固醇轻度升高,4例尿酸升高,2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例癌胚抗原增高,3例糖类抗原72-4升高。

2.3 头部核磁平扫

所有患者完善头部核磁平扫检查,检查时间距离发病0.5~10d,平均2.7d。6例磁共振弥散加权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出现单侧海马区点状高信号,左侧4例,右侧2例。其中1例患者于发病当天核磁检测未显示新发病灶,发病4d时复查核磁提示右侧海马点状DWI高信号(图1见封三)。28例患者显示轻度脑白质变性,T2加权像双侧放射冠区少量点、小片状高信号。8例患者存在少量腔隙性梗死灶,分布在基底节区、近皮层区。

图1 TGA患者的头部核磁弥散加权像

2.4 脑电图

34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其中3例为长程脑电监测。4例患者脑电图显示轻度异常,存在非特异性慢波。其余30例患者脑电图正常范围。

2.5 脑血管评估

38例患者行头部血管评估检查,13例行头部核磁血管成像(MRA),25例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6例存在轻度颅内动脉狭窄,其中1例为左侧大脑后动脉狭窄。

2.6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

7例患者行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检查,3例存在额、顶、颞叶皮层散在血流灌注减低区。

2.7 治疗及预后

31例患者给予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治疗,18例给予抗血小板、降脂治疗,16例给予降压、降糖和(或)叶酸等对症支持治疗,1例急诊予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完全恢复。随访半年~8年,1例患者在1年后复发1次。

3 讨论

短暂性全面遗忘的诊断依赖详尽的病史、体格检查、认知功能评估,在询问病史时应注意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目前诊断仍采用由Caplan提出,并由Warlow和Hodges修订的诊断标准[4]。

3.1 TGA的临床表现

TGA的发病年龄大多在50~70岁之间,症状持续时间为数小时,通常在4~6h,<24h[3]。本组患者症状持续0.5~10h,平均5.2h。发病时表现为重复问问题,如“几点了?”“我怎么在这里?”由于海马功能受损丧失了对新信息的编码能力,所以答案瞬间被遗忘。其他的认知功能相对保留,如程序性记忆,仍然可以使用先前学会的技能,如开车、打字等。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回顾性记忆损害,尤其是近几年的事件[5]。也有报道其它认知域受累,如视空间功能。但患者意识清晰,人物定向力、语言、运动、感觉、共济等均不受累。本组患者均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伴顺行性遗忘,其中6例伴逆行性遗忘。2例(年龄分别为79岁和81岁)伴视空间障碍、失用等多领域认知障碍,表现为不会穿衣服、不会刷牙。其中1例既往有记忆下降病史3年。影像学检查提示2例患者均存在颅内动脉硬化表现,核磁提示双侧多发点、片状白质高信号,广泛脑萎缩表现,故多认知域损害考虑与先前存在的多个脑区功能下降有关。

3.2 TGA的发病机制

部分患者发病有一些诱发因素,如Valsalva动作、情绪紧张、浸泡在冷水或热水中、性生活或疼痛[6]。本研究42例患者中16例可能由Valsalva动作诱发,包括呕吐、大便、生气、紧张、游泳等。Valsalva动作导致胸腔压力升高,阻止静脉回流到上腔静脉,因此,在颈内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会导致颈静脉回流,使颞叶内侧静脉压升高,静脉回流增加促使动脉收缩,导致局部低血流灌注从而导致遗忘症状。这就是TGA发病机制假说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静脉血流假说[7,8]。发病时的SPECT提示颞叶局部血流灌注减低以及核磁DWI出现海马点状高信号是该假说的有力证据。但该假说也受到质疑,存在颈内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者并不是每次做Valsalva动作都发生TGA,而且大部分患者从来不出现TGA,也不是所有TGA患者存在颈内静脉瓣功能不全。

3.3 TGA的MRI特点

TGA的核磁表现,不同的研究报道阳性率差异较大。有报道接近80%的TGA起病24~72h DWI序列出现单侧或双侧海马高信号[9]。但也有研究未发现海马区新发病灶[3]。本组42例患者中6例患者DWI出现单侧海马区点状高信号,左侧4例,右侧2例。其中1例患者于发病当天核磁检测未显示新发病灶,发病4d时复查核磁出现右侧海马点状高信号。提示如果24h内核磁未见异常,应注意复查。具体复查时间文献推荐为48h内[3]或24~72h[9]。本研究中6例核磁阳性均在发病24~96h完成检查,24h内(24例)及 96h后(8例)的核磁均阴性。海马点状高信号在核磁其他序列中并不常见,且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及 T2序列的海马点状高信号具有可逆性,提示并非由于缺血梗死引起[9]。

3.4 TGA的鉴别诊断及预后

TGA症状具有自限性,因此无需给予特殊治疗,目前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主要是避免诱发因素。随访研究显示TGA复发率2.9%~23.8%[3]。本研究中42例患者随访半年至8年,1例患者复发1次。如患者频繁发作,需考虑除外癫痫。短暂性癫痫性遗忘 (transient epileptic amnesia,TEA)[10],表现类似TGA,但持续时间更短、发作更频繁,可伴有口部自动症及幻嗅或幻味。在回顾分析我院病例资料时,有4例患者(未纳入本研究)入院诊断“TGA”,反复发作遗忘症状3~5次,持续时间20~60min,可由紧张或劳累诱发,长程脑电监测捕捉到颞叶癫痫样异常放电,核磁提示外伤后表现或占位性病变,出院诊断为TEA。此外,还需鉴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卒中、癫痫发作后状态、精神性失忆、创伤后遗忘、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等。

TGA是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磁共振弥散加权出现单侧海马区点状高信号可以辅助诊断。发病机制仍不清。文献报道[11]偏头痛与TGA有相似的发病机制,但由于认识不足,本研究未记录患者偏头痛发病情况。由于随访未复查核磁,海马区高信号是否可逆不得而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保证临床资料的完整性。

猜你喜欢
点状核磁短暂性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老人摔倒为何需要拍核磁?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点状”音色在我国打击乐中的具体表现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解放还是奴役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