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跆拳道竞赛规则的变化对体能训练的新要求

2019-03-08 14:33程惠如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6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

程惠如

摘  要:跆拳道电子护具的出现以及新规则的实施和跆拳道技战术的变化对运动员体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时间的同时要做到全面发展:安排个性化体能训练、专项技术动作体能训练、针对跆拳道技战术体能训练以及身体素质训练,以赛代练培养运动员实战心理素质也是增强体能的好方法。本文所提出的建议,希望能对跆拳道事业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跆拳道规则  规则变化  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c)-0057-03

随着跆拳道在世界各国的普及与推广,各项跆拳道国际比赛也越来越成熟,为了适应新的比赛环境,提高跆拳道的关注度,世界跆拳道联盟对跆拳道的规则也不断完善与提高。这也对运动员各项能力带来新的挑战,对技战术、心理素质以及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省跆拳道在轻量级以下在全国都属于第一阵营,在每次的全国大赛中都能斩获奖牌。这些都源于认真钻研每次新规则的改变,解读其中的变化,对得分点的提高做到精心准备。

1  跆拳道规则的变化

跆拳道新规则的应用实施,是为了对跆拳道现有状况的一种革新,为解决原跆拳道比赛沉闷、缺乏新意、没有关注度的窘境。对击头技术、转身技术的得分增加从而提高了比赛的紧张性、刺激性以及观赏性。近些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规则做出了改变。

1.1 电子护具的应用

在电子护具未出现之前,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得分主要是由4位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比赛情况主观判断得分[1]。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直观有效的得分技术,比如中位的横踢技术、高位的击头技术很少应用。主要是高位技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高,而且选手没有一击得中很容易被对手反打得分。这就导致了跆拳道比赛保守,场面很难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场景,观众也很少。世界跆拳道联盟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发明了电子护具,并且随着赛制和规则的变动,鼓励击头技术的使用,加强运动员击头技术的得分,让比赛变得越来越精彩。电子护具的应用也是让比赛更加公正,推动了跆拳道的发展。

1.2 跆拳道规则的不断完善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最高击头得分给2分,2009—2010年增加3分的得分点,2013年规则中就鼓励旋转技术击头的应用,加大了得分力度,2015年规则中加大了對旋转力度的应用,旋转踢技术击中躯干由原来的2分提高到3分。到2018年规则对各个得分做了详细补充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高了旋转击头技术的得分最高5分。从2005年到2018年的竞赛规则变化可以发现:规则鼓励选手应用更加高难度动作得分,改变了原来一板一眼的得分方式,让比赛更激烈和精彩。

1.3 跆拳道技战术的变化

跆拳道竞赛规则不断改变和完善,对每个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战术也带来变化。前横踢、后横踢、双飞、三飞、高位后横踢、下劈、360°旋风转体、转身后踢、转身高位技术等跆拳道技术都要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是主动进攻还是防守反击或者边角战术都需要选手和教练在赛前根据自身情况和对手的特点精密的布置。而现在跆拳道每场比赛2回合,每回合2min,中间休息1min[2],这无疑加快了对比赛的进度,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  规则的变化对体能训练的新要求

随着跆拳道电子护具的应用、规则不断完善、技战术的变化,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是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练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结合赛场中的变化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还要对每一个运动员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要注意运动员的均衡发展,肌肉间协调性训练,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做到全方位提高。

2.1 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时间

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训练计划。第一,要安排好平时的体能训练即比赛前的准备期和强化期:准备期要以增强基础体能,提高柔韧性、耐力、强化意志等等为主,训练量为一般体能60%、专项体能30%、赛场体能10%。强化期以技巧训练、实战对练、积累临场经验为主,一般体能30%、专项体能40%、赛场体能30%。第二,要安排好比赛期间体能训练:这时候要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让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负荷量小于强化期,负荷强度可以提高,一般体能5%、专项体能40%、赛场体能55%。第三,要做好赛后恢复训练:一次比赛打下来,有时候是一两场,竞技状态好的时候一路打到决赛。在这一段时间中身体会累计一定的情绪,赛后恢复主要以10km慢跑加上柔性性训练以及教练的谈话为主,做到身心放松。

2.2 个性化安排体能训练

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技术特点,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比如该省队员吴镱超,其身高臂长,转身技术突出,360°旋风转体是他的招牌技术,在跆拳道58kg级中是和赵帅一个级别的选手。要根据规则的变化加强他招牌技术专项体能训练,以求在大强度变化快的比赛中能够稳定得分,同时也兼顾其他技术训练做到全面发展。

2.3 专项技术动作体能训练

随着规则的变化和鼓励,各种击头技术是层出不穷比如拐子腿,只要脚能蹭到头部基本都能得分。因此专项技能训练在平时体能训练中要得到重视,根据规则教练员要针对旋转技术动作安排好体能训练,比如180°转体、360°旋风转体等;同时也要针对腿法做好专项体能训练,比如横踢、内挂、外挂、下劈、后踢等单一跳跃踢靶动作;最后要结合好步伐进行移动训练。

2.4 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机体能力[3]。尤其是耐力、敏捷、柔韧和速度在跆拳道比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体能训练中要针对运动员肌力、耐力、速度、敏捷、协调性以及柔韧性安排训练。比如肌力训练方式有移动式机械重量训练、增强式训练、拮抗训练、等速训练以及无器械的负重训练等。速度训练分为一般训练的加速跑、斜坡跑等和专项训练的步伐练习、起脚练习等。耐力训练分为一般耐力越野跑(3~10km)、变速跑等以及专项耐力的各种长时间技术动作训练、组合技能训练等。

2.5 针对跆拳道技战术体能训练

所有的技术动作最后需要战术的合理运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犀利的个人进攻并不能赢下所有的比赛,有勇有谋才是跆拳道的真谛。因此,主动进攻、防守反击、假动作以及边角战术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后才在比赛场上灵活运用的。尤其是在时间紧促、千遍万化的赛场上,更是很需要合理分配体能。在平时的训练对抗赛中要针对技战术的特点安排体能训练,做到最大的体能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2.6 以赛代练

跆拳道比赛不仅是运动员技术上的比拼更是战术、体能、教练员的比拼。一场精彩的跆拳道比赛需要技术和战术的同时较量、心理素质的强大、对规则的了解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以赛代练能够检验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体能储备情况、技战术安排,并且在比赛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并做好总结进行矫正。尤其是近几年国內跆拳道大型比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以赛代练也是增加运动员体能的手段之一。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随着近十几年来跆拳道规则的不断改变,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赛场上的风云变化。体能训练要随着规则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拖了技战术的后腿,让运动员全面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丰.跆拳道技战术的变化对体能训练的新要求[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8):39-40.

[2] 邱共钲.台湾地区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20(3):51-53.

[3] 罗强,龙佩林.跆拳道的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J].科技视界,2013(28):116,174.

[4] 李帅.跆拳道体能训练的特点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6(8):139-140.

[5] 卞秀玲.对北京市跆拳道队重点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效果检验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第十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6)论文集[C].2016.

[6] 黄岩.对国家跆拳道队重点运动员刘哮波的个性化体能训练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

[7] 缪珊.竞技跆拳道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J].才智,2017(8):65.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
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关于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与教学实践的探究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研究
拳击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刍议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