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该门课程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为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就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所以,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3-0071-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出现了新的变革,生活化情境教学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该种教学模式的出现更新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感受道德、法治无处不在,从而为日后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一、从生活化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和朋友在一起”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把握好文本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实际教学时,可以以“我的好朋友”“当与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等内容为主题开展交流、讨论。在以“我的好朋友”为主题进行交流讨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你认为怎样才算好朋友?你认为好朋友对你有怎样的意义?利用这些生活性比较强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当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反例,让学生对“朋友”的含义有更深入的了解,如“自己的好朋友偷拿了别人的东西,我应该怎么做”“好朋友和自己吵架了,我应该怎么做”等,将这些生活化的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在课堂上和师生分享,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评价。此外,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的观点提出疑问,或是进行补充,让学生可以真正了解生活中的朋友,知道真正的朋友是什么,甚至通过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些事去反思自己,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从生活化情境入手,引发学生思考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更有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和谐,进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想象,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1]。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和朋友在一起”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情境:情境一,最近小红感到非常郁闷,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以前自己看到男生,尤其是调皮的男生就很烦,而现在,自己忽然变得非常愿意和男生讲话了,在各种活动中,觉得有男生在才更有动力,总爱表现自己,获取更多男生的关注。这是为什么?难道是自己现在变坏了,不喜欢学习了吗?小红有点担忧。情境二,周五放假回家,小明心情不好,饭都没吃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妈妈敲了半天门,他才开门向妈妈说出自己不高兴的原因,因为自己脸上长了很多痘痘,前桌女同学笑他,说他的痘痘很吓人,而这个场景正好被他欣赏的女孩看到,小明觉得很没面子。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分析、讨论这两个情境。这些都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会遇到的情境,是他们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比较感興趣的话题,这就是青春萌动,希望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就像小红、小明一样,这是青春期正常的表现。这样的情境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从生活化活动入手,提升学科素养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除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让道德与法治学习回归生活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富强与创新”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参观人民英雄纪念馆、名胜古迹,参观校园、城市面貌,聆听英雄人物故事,体会改革开放、人民富强、创新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意义,并让学生围绕本单元内容去观察生活,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总结了学生节假日的一些经历:(1)我和父母乘坐高铁去旅游,方便快捷,感受了现在服务业的发展。(2)我暑假参加了志愿者环保活动,感受到了环境与生活间的联系。(3)假期,妈妈带我去商场买了很多衣服,质量好,样式多,而且还能在网上购买、支付等。这样,学生就从生活实践活动出发,感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在学生对这一内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从平时的生活经历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需要怎么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四、从生活化作业入手,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学生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布置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能够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然,要将课后作业的作用发挥出来,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纸质形式,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作业,调动学生作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社会生活规则素材,并将各种规则进行整理,哪些是不合理的规则,哪些是必须遵守的规则,逐一列举出来,并结合自身实际,将自己遵守过的规则打钩,没有的打叉。过马路时,按照红绿灯提示有秩序地过马路;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让垃圾;尊老爱幼,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内容,都是学生可以去遵守的规则。教师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知道社会生活需要规则,需要秩序,要自觉遵守规则,弄清社会秩序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从内心敬畏规则,将规则看成自己行为的准绳,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 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打好基础,对未来的生活、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观念,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生活间的联系,从生活化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化情境入手,引发学生思考;从生活化活动入手,提升学科素养;从生活化作业入手,巩固所学知识,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唐磊.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8(07):34.
作者简介:朱有明(1969.12—),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