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图书馆……

2019-03-08 02:50张燕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桑塔格毛泽东图书

张燕

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写的《阅读史》中,有一幅照片,深深震撼了我的阅读视野——

1940年10月22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了英国伦敦,顷刻,这个城市战火燃烧,房屋倒塌;位于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已是断墙残壁,满地砖石;不料,还有读者不顾生死,在书架前翻看自己喜爱的图书。

这幅照片告诉我,什么是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什么是人的理想家园:它就是图书馆。

时下,谁也不能否认物欲横流,对图书馆的冲击和跻压;但图书馆依然是城市的光点和座标;在战争年代,炮火摧毁不了它;在经济大潮中,物欲替代不了它。注目图书馆,使我看到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与它有关的真实故事。它激励着我,让我度过厄运和难关;它伴随着我,让我找到灵魂的栖息之地。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在1978年,有一幅自己的生活写真照:她与满架图书比肩而立,双臂环抱,笑容扬溢;她与书已经溶为一体,她自己就是一本书的传奇——她一生没有汽车,没有电视,但留下近2万册藏书,留下一座“珍宝”荟萃的图书馆。

桑塔格不穷,图书馆就是她的最贵重的财富。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晚年,生活处于穷、病交加的困境,他还写了《老乐》诗,写了自己小小的“图书馆”:“架上书堆方是富。”我想,这句诗也是对桑塔格“满架图书”的参照和最好的解读。

图书馆为什么会如此迷人?读书的迷点终究迷在那里?

当代作家裘山山的一篇文章说得既实在,又具体:“其实你每天只要专注地读上五分钟的书,就可以减少百分之五十的压力。”她还针对现代人过于忙迫的繁琐生活,没有空间读书,她说:“喜欢读书……过最简单的生活。”(摘自《上海文学》2009年第九期)

换一个活法,从繁琐中解脱出来,生活简单一点,阅读时间就会充裕一点;读书,是人减少生活压力的唯一良药。

图书馆,也是改变人生的最好的大学。

著名语言、文字、哲学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金克木,原来只是个低学历的小学毕业生,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为什么能胜任大学教职,并成为中国唯一精通梵文和佛典的“稀缺人才”呢?关键之处,他是从图书馆里自学炼出来的。1930年,18岁的金克木靠着好奇心和钻劲,在北平图书馆钻研英语书籍和文学原著,学会了世界语;1941年到1946年,他在印度工作和学习,他虽然没有去哪个大学进修,但他有缘在印度著名的寺庙图书馆里饱读佛教典籍,再一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图书新天地,从而跻身中国最优秀的教授行列。

马克思日复一日地出入在英国图书馆,最终写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巨著《资本论》。图书馆不仅出巨人,图书馆的管理者,也会脱颖而出,独树一代大旗:五四运动的文化领袖之一,马克思思想的播火者李大钊,当初就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主任;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求学”的地方,就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工作。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了他对毛泽东很“神往”的北大图书馆的工作:

那时,生活条件很艰苦:“毛泽东当时与七八个人住一间小屋,挤在炕上睡觉时,几乎透不过气来。”可是,酷爱读书的毛泽东,在图书馆“炼”出了人生的激情和诗意;毛泽东说:“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梅花盛开。我看到楊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岺参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我的惊叹和赞美。”

毛泽东在战争岁月,千里转战,也不会忘记把自己最心爱的“图书馆”带在身边,收藏和保管好他所读过的每一本书。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老人说:中央机关撤离枣林沟的时候,毛主席带了那么多的书,很不方便;当时,敌兵已追来了,枪声都听见了,他再带书赶路可能影响行军速度。于是,他让名叫马汉荣的战士把几箱书“寄存”起来。第二天,马汉荣赶上部队,报告主席说,书藏好了,不要说国民党了,土匪也找不到,请主席放心。一直担心并放不下心的主席听了露出了笑容,连声说谢谢。

毛泽东读书终生,他的卧室,唯一摆设就是一座满架书籍的图书馆。

一代伟人毛泽东随处带着“图书馆”,阿根廷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博尔赫斯同样情系图书馆:他的书房,可谓一个小型图书馆;他出外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带上几箱书;博尔赫斯为了“住”在图书馆里,终生放弃舒适的生活,坚守清贫,他说,“我很少参加应酬,因为时间是用来读书和写作的。”

图书馆对谁都是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它对名人伟人是如此,它对我这样的平凡人也是如此;我从图书馆里,获得了读书的真谛:从兴趣而读,会获得快乐;从无功利处而读,会获得充实,使你“悄悄成为你自己”。(作家赫尔曼·黑塞语录)复旦大学文学教授陆谷孙在近日说出了我对图书馆的心里话:“如果真是把文学作为一个爱好来追求的话,你的良心可以始终保持柔软状态。”图书馆,就是全人类的良心!

猜你喜欢
桑塔格毛泽东图书
严肃与自由:苏珊·桑塔格文学评论分析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历史与现在
桑塔格的自我激励
苏珊·桑塔格:小城姑娘的“命运武器”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