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
摘 要: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维修及相关服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由此汽车维修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随着实际教学情况与社会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与创新。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汽修人才,许多学校都开始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学习中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强化他们的理论实际操作能力。校企合作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和必要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对本校汽修专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深远的影响,更能对学生、教师的技能起到优化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改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汽车产业和汽车服务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导致了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高校的汽车专业是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周边产业的人才摇篮,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汽车专业化人才。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汽车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完成系统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高校采用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更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更适合的专业人才。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在模式和方法上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来开发更为科学合理的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中的管理标准不一致
由于学校和企业都有自己长久以来的执行标准,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学生需要交替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更为严格,而企业实践通常较为自由,学生到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易出现松散和难以管理的状态,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
(二)校企合作中的资源利用率不高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通常具备较好的研发能力,企业拥有完备的实践条件,很多的校企合作仅限于学生顶岗实践技能的培训,而在专业技术层面的沟通与合作上不足,导致难以形成校企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深层次合作模式。
(三)校企合作中的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
现阶段的合作模式存在着学校指导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与企业的工作人员相比在实践能力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企业的导师在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很难快速的达到高校的教学要求,导致出现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充分、教学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四)校企合作的后续沟通不及时
校企合作的模式要想真正得到发展,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后续沟通和对合作模式的改进就必不可少。由于校企合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因为缺乏双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些问题就很难及时的反馈给对方,也就出现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与进步速度过慢。
二、基于校企合作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学项目化
学生在跟随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时,更多的是对汽车底盘构造和维修的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然而,对于汽修专业来说,只精通于理论显然不足够。为了使学生有更高的汽修理论实践能力,学校可以联系合作企业找一些对汽车底盘构造十分了解、并且精通汽修技术的师傅进行兼职授课,可以每周安排一次到两次的课程,让那些具备高超技术的教师将前沿的高科技技术、理论传授给学生,可以将教训内容按照汽车的项目进行具体的划分,给学生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项目,并由企业导师在一旁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整个项目,且相关的设计标准应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标准,也就是说将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这样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运用能力,又能够让他们从师傅身上学到更多有用的实践知识。
(二)用问题结束课程,给新课设置悬念
教师在结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前,可以为学生下节课的学习制造一个悬念,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该课程学习的内容,又能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当每周进行兼职授课的企业导师在为学生解释汽车底盘构造制动系的辅助制动部分时,可以提出与本节课相关又能引起下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如辅助制动与真空制动的区别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你们在观察实际的汽车底盘构造的时候,所看到的是否和书上描述的相同。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同时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虽然上课时间有限,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此一直持续到下节课程的学习中。
(三)引进企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
学校可以主动提供场所,以较低的租金及优秀毕业生优先挑选权等作为回报条件,吸引一些企业入校。企业负责投入經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必备的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可以与高校汽车专业共建大型品牌4S店或汽车维修厂并对外经营。在这种合作形式中,企业可以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而学校以共建大型品牌4s店或汽车维修厂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设备设施作为汽车专业学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学生们平时的课程就可以在这一场所完成,老师可以一边教学一边向学生们展示汽车的底盘构造,解决了实训场所及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这门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和社会接轨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共赢。
三、结束语
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提高其专业素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采用校企合作形式,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捐助设备、培训师资,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大大提升,提升了学院品牌,获得了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郑建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汽修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7
[2].林可春.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探究———以汽车专业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