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因地而异,文化自信人人参与

2019-03-08 02:50杨秋荣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杨秋荣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增强文化自信,以古城荆州为例浅析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要发现文化,突出建设文化特色,呼吁人人参与文化保护事业中来,共同建设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历史文化保护;古城改造;荆州胜利街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的建设道路上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做好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看到自身的文化之灿烂。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源远流长的历史沉淀和文化成果;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华文化包罗万象,数不胜数,每一寸土地都有不一样的文化特色,有的是民族特色,有的是异域风情,有的是历史遗迹,每一种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抹色彩,共同汇聚成耀眼的中华文化。其次,要尊重文化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依附地域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去发展,去传承,在注重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保护其文化的特色性和不可复制性。文化研究者要与文化建设者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不仅要深入研究城市的文化内涵,更要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特色。最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最离不开的便是人,这里的人不单指文化的建设者,更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都应该意识到历史文化的珍贵,去发现并且重视那些浸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个物品也好,一个习俗也罢,最不该的就是对他们司空见惯,当它们逝去而全然不知。真正的文化传承不仅要有典型的文化保护项目,更要让传统文化自然流露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灿烂的国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文化的保护者和建设者。

众所周知,荆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忠义神勇之关公,也有忧国忧民之屈原,历史之厚重,文化之灿烂可想而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荆州文化保护和传承事业蓬勃发展,荆河戏、马山民歌、汉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蒸蒸日上;荆楚戏博园、荆州关公文化园、中国楚文化博物馆等文化产业项目被列入荆州市文化建设规划中。

沙市胜利街作为沙市老城区的代表性老街之一,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在经济结构、市场功能上发生了巨大改变,昔日的商埠码头文化不复存在,缓慢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所以改造建设是它必然的走向。在建设过程中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尤为重要。2000年,荆州开启了老城改造计划,近年来,荆州市老城区棚改项目正在火热进行,胜利片区、宾阳楼片区、江津西路片区等片区都被圈入棚改范围。可是在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不足,许多老城、老街区在改造过程中忽略了它本身的文化底蕴。以沙市胜利街老街为例,沙市胜利街位于中山路和北京路之间,原名九十埠街,俗称九十铺。沙市解放后,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欢庆胜利,政府便命名为胜利街。曾经的胜利街商贸繁华、经济十分兴旺,一度成为沙市商业中心。后来随着沙市城市中心逐步向北边发展。2016年,在一系列商讨之后,胜利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两年过去了,今年当我们再走进这条承载拜年历史的老街时,住户已经陆续撤离,但天井式采光建筑、石库门、马头墙、封火墙、木式特色建筑仍然散发着历史文化的韵味。这些正是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特色之处,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缩影,它值得人们去保护去。在建设与保护的双重考验下,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好的建设经验值得学习,但要深刻认识本城市的文化特色,特色创新才能特色发展。

历史文化保护不能只关注典型的文化保护项目,也要注重那些微小的历史文化特色保护。在时代更迭中,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冲突必然存在,古老的传统难以适應现代社会发展,必然受到冲击,但城市不该成为被遗忘的老人,不该被轻易丢弃。在旧街区改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那些可视可触的物质文化,同时也要重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非物质文化已经社会心态的保护。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文化,保护文化不仅是保护城市记忆,更是历史得以延续的根本。这些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要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每一个都能看到身边的文化,并引以为豪,自觉加入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中来。

文化自信在于发现身边的文化,在于发展特色的文化,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平淡生活之中。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所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文化自信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珊珊.文化消费背景下荆州市城市文化特色塑造思考[J].四川建材,2016(9).

[2]黄宝连,林振东.文化自信培养路线:基于社会思潮流变下的思考[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818(12).

[3]魏益军,付凯.旧城更新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6(8):27-28.

[4]卢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J].新西部,2010(10):100-102.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