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英
摘 要:今天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们,面对的是一群毫无意识和觉解的学生,他们有些被动地来到职业学校,对他们的人生没有太多期待,对他们自己没有太多信心,有些顺其自然的任命心态,有些随波逐流的听之任之。在课堂上,他们对老师没有期待,对知识没有渴求。坐在教室里,一副自然境界状态,听父母之命而为之;又一付天地境界的状态,无欲无求,神仙般逍遥。他们基础相对薄弱,理解力不强。而让他们学到知识,充实自己;帮他们提升未来和人生的质量,是我们当老师的天职,不管他们怎样看待他们自己和我们当老师的,我们都不能以此作为做好自己本质工作的一种条件,再难,也得做好,再累,也得达到目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抓住;学生;注意力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们对自己定位模糊,目标不明确,学习目的性不强。没考取高,中,大学之门被堵,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没了信心,而他们又正处于一个自负的年龄,就表现出了一种即自负又随波逐流的心理。学习过程中就处于一种无意识无觉解的自然境界状态,最多也就是功利境界,所以给中职学生上课就显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基础课,学生们看不到其中的功利,专业课还能满足他们学一技之长的功利目的,有一点点的意识和觉解,上起课来相对好一些。上基础课的老师们就得做足功课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无意识无觉解的自然境界状态下学到东西,不荒废学业。下面我就语文课老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抓住学生的神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抛砖引玉,对中职语文教学难题以尽绵力。
一、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的功能,帮助其提升学习的境界
第一堂语文课上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明白语文的功能,这非常重要。人从生下来到呀呀学语,可以说就开始接触语文了,幼儿园学得最多的是语文,一年级正式发下语文课本,一路作为主科学到现在。语文对他们来说太不陌生太熟悉了,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可以说语文老师们首先就输在了这里。易子而教,也是同样的道理,做老师的几乎都有一个共识:不让子女在自己所教的班级就读,就是害怕熟悉的地方没风景。没了这份好奇,也就少了很多动力。由于对语文的了解不深入不彻底,所以语文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件漂亮外衣,好看不实用,所以他们不重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重视起来,让他们深入了解语文的功能,让他们重新认识语文,让他们知道语文对于他们整个的人生都不可缺或,语文作用于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职场中,需要与领导沟通,与同事沟通。有了良好的沟通,我们工作才会顺利,事业才会成功;有了良好的沟通,环境才会和谐,才能把精力放在有建设性有意义的事情上去。目前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口号是: 只有成功的团队,没有成功的个人。单打独斗的个体户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所有的成功都得以团队为载体。老总具有沟通能力,才能带领好一个团队;职员具有沟通能力,才能把能力变得有形并得以发挥。所以在当今社会,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中,需要与家人沟通,与朋友沟通。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亲密无间,但也难免磕磕碰碰,有了良好的沟通,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达成和谐的家庭环境,就会使人心情愉悦,身心健康。沟通失败,就会激化矛盾,使矛盾升级,失去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就会使人心情郁闷,影响身心健康。生活中也少不了朋友,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朋友就显得尤为重要。两千年后出生的,虽然父母赶上了二胎政策,有了弟弟或者妹妹,但年龄差距太大,都有了代沟,也非常需要朋友。
有了良好的沟通,你就不乏三朋四友。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有了朋友,人生之路就会走得顺畅一些。
学生明白了这些,学习的动力也就有了源头,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帮助学生恢复信心,重新认识自我
中职学生大多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信心不足,都觉得辉煌人生的起点都在大学校园里,想想大学校园里曾经的同窗或者是同桌,感觉自己的天空都是灰色的,对学习没兴趣,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所以,帮助学生恢复信心,重新认识自我,就成了我们中职语文教师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我们得让他们明白,人生不到终点就没有定性,除非自己放弃自己。
他们的父辈一代,小升初开始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年月,被刷下来的想要走出山村都困难,就别想前程之类的问题了。可后来怎么样了呢?走出去的大多成了月光族,常常会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刷下来的大多成了老板,挣儿孙钱。 让他们明白,凡事皆有可能,况且中等职业学校在目前就是一条现成的成功之路。在他们的父辈一代人可没有这现成的好事,都是靠自己摸爬滚打走出来的路。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走好这条时代和政府为他们铺好的路?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看轻自己,儿戏人生?在他们这个年龄,不缺激情,不缺力气,也不缺一颗灵光的脑袋,就差一个心理上的疏导,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了这道程序,中职生的神思就能集中起来;有了这道程序,他们沉睡的心灵就会被唤醒;有了这道程序,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就会成为可能,中职老师们给他们的施肥耕耘就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找准学生的接受点
虽然中职学生跟高中生一样,走过同样的路,学过同样的课程,但是没有得到同样的收获。中职学生小学初中阶段大多是一路玩过来的,对学习不重视不上心,所以普遍基础很差,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所以,作为中职老师,要保证自己的授课效果良好,找准他们的接受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讲深了,他们理解困难,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浅了,他们没兴趣,你所讲的内容只要他们知道十分之一以上,那这堂课就没戏了,他们会对你这老师的水平产生怀疑。所以,备课备学生,这是非常必要的程序。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是针对某个阶段的学生,考虑不了个别差异,这个只能由我们上课的老师针对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完成。
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别也很大,备课时也要根据个别情况面面俱到,我们没有权利只顾优生放弃差生。用简单易懂的模式讲解复杂的问题,这是中职老师们必須具备的素质。
在《善良》一文中,作者王蒙针对目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待“善良”的错误观点:认为善良已经过了时,认为善良就是愚蠢,并以《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儿狼》两则寓言故事为证,王蒙则以“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这一观点来破一些人们对待善良的错误观点。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些的时候,他们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是当我把生活中他们司空见惯一些现象——老人因生病倒在大街上没人管,很多人看到因车祸倒在路上,而肇事司机逃逸没人管的伤者时,宁愿绕道而行也不愿搭把手——拖进讲堂时,同学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两者之间有很多关联,都能说明作者的观点,但前者学生们需要想象,因为他们没见过蛇和狼,而后者的车水马龙存在于他们的脑袋中,不需要想象,听起来就形象而简单。这种讲解对于他们就有了意义。问他们:“遇到倒在街上的老人你们会去救吗?”同学们几乎是发出异口同声的声音:“不会,害怕遇到‘碰磁的”——现代版的《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的故事时有发生,所以导致了善良一词变味的局面。
“同学们,咱们来一个残酷的假设:假如倒在地上的老人是你的爷爷或者奶奶,倒在车祸现场的是你的某个亲人,而路人从他们面前匆匆而过,那该怎么办?”我趁热打铁地再问,同学们沉默了。我知道,王蒙作家“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善良应该保持”的观点在同学们心里成立了。这就是找准学生接受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语文是一门非常灵活的课程,可延展性强,讲解模式灵活多样。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不断延展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讲解模式;从他们熟悉或接近的生活中寻找例证。
昨天听了一节同事的语文课,前两项她就做得非常好。她选择的讲解课题叫《听话和说话》
说实在的,现在的中职学生之所以学无所获,就是吃亏在他们不会听话上面,小学中学一路走来,成绩平平,就是因为他们不长耳朵:老师讲课听不见;告诉他们要怎样学习听不见;告诉他们该怎样做人也听不见。所以导致他们今天他们不上进,只知道调皮捣蛋,所以这个课题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上课伊始,这位老师让十个男生十个女生上台,分成两组做传话游戏,结果两组学生都没把话传对。所以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说话和听话”五个大字时,同学们都竖起了耳朵,神情专注地看着老师……这位老师成功了:她以游戏开头,调起了学生的兴趣;简单的游戏,出乎意料的结果,抓住了学生的神。这堂课的意义不在于当堂课的教学效果,而在于帮同学们“长出了耳朵”,这是目前中职学生们非常急需的东西,这就是这位语文教师的智慧之處:投学生之所好,给学生之所需。
从学生熟悉或接近的生活中寻找例证,其一,学生会感兴趣;其二,学生会更信服。这也是抓住学生们神的最佳方式。我在给学生讲《哦,香雪》的时候,学生们没办法理解山村的姑娘们为什么会对火车上的城里的乘客如此感兴趣,对外面的世界会如此的陌生,所以他们就觉得这描写有点假,也就没了兴趣。我知道这些孩子都来自农村,就跟他们说:“回去跟你们的父母聊聊,看看他们小时候的农村是个什么状况?”接下来就给他们讲了我小时候亲眼见证的一件事情: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八十年代,邻居家一个漂亮的大姐姐,追求的小伙子很多。可她在如花似玉的年龄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就勇敢地走出山村到外面去闯了一闯,这一闯,就闯掉了她一生的幸福。
回来之后就没人再敢追求了。小伙子们若有想法,父母们坚决反对,理由是“一个姑娘家野马山丘的,坚决不能要”——虽然封建的思想禁锢解除了,闺女们走出了闺阁,但依然走不出山村;虽然改革了,开放了,但封闭的大山,依然封闭着老一辈人的思想。因为是改革初期,所以这姑娘没能闯得彻底,没能真正地走出去,她还是只能回到山村,最后嫁给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头,过一生穷巴巴的日子。我跟这些学生父母的年龄差不多,所以这故事的真实性可以从他们爸爸妈妈的口中得到验证。
这些孩子虽然生活在“日行千里”甚至万里的年代,但这些故事发生在父辈的世界,离他们并不遥远,能提起他们的兴趣,也能帮他们理解课文,所以能抓住他们的神。
五、保持课堂和谐氛围
保持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本来就不强,缺乏自主性和自控力,对待一切都是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表面上吊儿郎当,内心深处却有些自卑,有些脆弱。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得保护他们的自尊,维持与他们的良好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让他们愿学而不厌学。
这学期新任一个班的语文课,是一个二年级的老班级生,特调皮的一个班。刚进教室,一个牛高马大的男生就抛给我一个挑衅:“老师,你来上我们的语文课啊?”
“嗯。你们班这个学期的语文课由我来上。”我边说边往讲台走。
男生却不依不饶地跟了上来:“老师,今天早上我在楼道上看到了一个美女老师,那颜质和气质,太女神了!非常希望她能来上我们班的课。”
遇到这种情况,一个老师的正常反应可能应该是给他一个白眼,然后命令他回到座位上去准备上课。但我当时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笑着反问:“嗯?我来了你很失望吗?”
“没有没有,只要你能给我加分就行。”
“只要你有加分的表现,那肯定没问题。”
这男生确实是个好动坯子,课堂上要么找同桌要么找前排的同学总有讲不完的小话。这时候我就看定他,当他的目光与我的目光对接的时候,我便微笑着说:“同学,你在给自己减分了你知道吗?”
一来二去,这同学也就乖了。现在的中职学生你要想强迫他去听课那是自讨没趣,你要想敲一下堂木就让他们安静下来那可能就是天方夜谭了,只能用他们所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安静下来。
还有一次,一个男生在课堂上低着个头自顾自地在那儿玩,我盯着他半天他也不知道,旁边的同学碰碰他才抬起头来看我,我便对他说我看了你一分钟了,他硬着脸回了我一句:“看我干什么?”
声音很小,但还是被我给听见了。当时我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对他说:因为你长得太帅了。全班都笑了,那个男生脸红了。课堂又回到了正常的运行当中。
要“收拾”调皮学生其实很简单,就是要以爱为基点,再没心没肺的学生,他也能闻出这爱的味道;再逆反的学生,其实内心深入也不希望老师放弃他们。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正值青春逆反期,处于无知无畏、不计后果的年龄,他们可以跟自己的前程赌气,但我们不能。首先,他们是孩子,我们是成人;其次,我们头上顶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虽然这光环已成历史,但也不能辱其使命。毕竟,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关乎到这些孩子的未来和人生。这一根根接力棒在前面的跑程中可能是落后了,但这不代表什么,人生的输赢尚未成定局,我们没权利放弃他们,我们得帮助他们跑好我们手中的这一程。
参考文献:
[1]罗凤英.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思考与路径研究.考试周刊,2018,86
[2]张奎晶.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考试周刊,2018,87
[3]王咏雪.中职生“课堂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及调控策略初探.好家长,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