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露 邓嘉溢 宋洁
摘 要:世界知识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十分强大,英语翻译的人才需要也是逐渐增多,社会上对于英语翻译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高校应当加强培养英语翻译人才,翻译课程作为我校英语专业课程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每个人的差异为主要方向,进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让英语知识与当今信息网络科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技能。
关键词:英语;教学;网络
我国经济已经逐渐国际化发展,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大环境之中,极度需要具有高水平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以网络技术为主要途径,将英语翻译教学活动和网络信息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扩大,扭转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运用网络环境,将信息技术作为英语创新翻译教学的新手段,本文从五方面介绍相关内容,引导教师运用网络环境,将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进一步提升。
一、剖析当今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教学的教材体系,目前还不够完善,在教学翻译课程中翻译教材存在一定的漏洞,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缺少科学性和严谨性,大多数是概括性的理论,注重英语也是孤立性翻译,对于翻译语境的理解没有做到位。
学校对于翻译课程的教学重视度还是有待提升,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出现以分数来论英雄的现状,学生学习语法和词汇很多都是凭借应试心理,对于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技能的掌握没有得到重视,有些英语成绩笔试部分分数高的在日常生活中却无法进行简单的沟通,成为典型的哑巴英语学习者,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当今高校英语翻译教学重视度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加重对语法题型的训练,但是对于日常英语翻译的技能训练却更不能缺少[1]。
英语翻译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和单一,并没有表现出新颖的特点,学生只是单纯靠背句型背作文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并没有通过真正的实践能力达到灵活运用这种教学难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不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二、良好的英语教学模式离不开网络环境
高校英语翻译的学习,应以自主式培训为主,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资源,采用网络平台下的翻译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输入查询的单词,既可以迅速找到相关内容,并且得到对应的翻译,为学生节省宝贵的学习时间,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还会包含大量的音频资料,学生可以自主通过,听录音、播放视频等方式加强对英语的理解度,创造良好的英语翻译环境,避免英语“汉语式”翻译。同时数字化信息载体,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在信息量巨大的形势之下,学生的翻译信息也会逐渐增多,获得更多有效的训练[2]。同时多媒体网络也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在海量网络信息中,教师根据分类可以查询到所需用的资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教学,了解学生不同的兴趣,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网络呈现相关英语翻译素材,让学生在网络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软件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沟通,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环境之中。
其中英语的情景认知理论应当高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情景认知理论是西方的一种教育理论,比如当今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示范和指导作用,教师也可通过设定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带入情景之中进行学习,深刻理解英语的魅力。
三、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策略
1.构建完整英语教学体系。网络科技在不断发展进步,高校英语翻译课程的创新途径也会更多在网络信息环境之下,将网络运用于英语翻译教学,就是一种创新模式。例如在大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学生可以主要掌握基础课程,增强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大三学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环境进行跨文化交流,英语翻译练习,通过网络英语翻译以及学生共同讨论,完成英语翻译学习任务。
2.加强英语翻译技能。为了拓宽学生跨文化的视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的培训,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在网络上可以搜索英国或美国的报刊资料。报刊资料对于学生增加词汇量和提高翻译水平有着极其强大的作用。首先,报刊词汇的复现率很高,例如“报道”这一词汇,而网络较高的词汇复现率在报刊中也是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单词的内化能力。初中报刊阅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英语翻译水平,实现以正确的英语翻译,避免汉语式的翻译模式[3]。学生需要从理解的初级阶段逐渐进入表达阶段,运用网络英文阅读,丰富自己的英语学习事业,扩大学生学习资源。网络为英语翻译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库、内容、覆盖领域面积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就可以轻松掌握英语翻译,并且能够,实现有效学习,真正掌握英语翻译技巧
3.实现英语交际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的环境之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的积极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英语交际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通过广大开发的翻译软件以及资料论坛等应用进行学习,增强英语学习兴趣[4]。例如当学生运用翻译软件谷歌,可以通过谷歌在线图书馆进行翻译,在信息专家栏目进行咨询和讨论,为英语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英语翻译交流提供更为便捷的平台。
4.增强跨文化意识。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在中英文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学生应该有一种思维转换的能力,摆脱汉语式的思维。例如,“thelaststraw”往往被中国学生翻译成“最后的稻草”,可见这种翻译模式是不正确的,真正正确的汉语翻译是“人类不能承受之事”。因此英语翻译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搜寻更多的文化信息,让其句子发挥真正的语言文化作用。高校可以在这方面开设相关选修课,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仍然需要提高,在网络教学环境设计的前提下,教师应开启全新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我国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在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之下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沟通,通过便捷的网络学习,增强跨文化语言能力培養。
参考文献:
[1]徐飞.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7,8(19):100-101.
[2]卢华.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