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方位”育人文化环境的构建路径

2019-03-08 02:51陈泽
西部论丛 2019年5期
关键词:全方位启示构建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实现全方位育人,这要求高校要积极构建“全方位”育人文化环境。为此,我们可以借鉴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建立以校园场域为核心,基于信息技术场域、社会场域与家庭场域编织的“锥形体场域”,融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正能量与家风,全面打造“虚实”一体、贯通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立体“可视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浸泡”其中,倍受“熏陶”。

关键词:“全方位”育人文化环境 构建 “全人生指导”思想 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可以借鉴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构建“全方位”育人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浸泡”其中,倍受“熏陶”。

一、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内涵

杨贤江是我国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现代教育理论体系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杨贤江在指导青年运动的过程中,针对当时青年学生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吸收借鉴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和经验而提出“全人生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以青年学生为教育对象,通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指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过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文化的生活和公民的生活,从而培养青年学生的“完全人格”,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杨贤江也因此被誉为“素质教育思想的先驱”。2

二、高校“全方位”育人文化环境的构建路径

“全人生指导”思想主张个体的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建构的过程,或者说“学生应学会自己设计自己的教育”。这一思想的目的在于指导青年学生谋求过一种“圆满健全的生活”(即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凡是对人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能起促进作用的,个人都应当具备;但由于个人具有的天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还需要发展青年的个性。教育的目的以指导青年的生活目标为核心,帮助他们实现社会化。我们发现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可用于重塑新的育人文化环境。

这要求在确立校园文化维度的基础上,或采用融贯,或采用挤压,使校园文化既内生于非校园文化的环境,又相较于后者具有独创性。鉴此,要构建以校园场域为核心,基于信息技术场域、社会场域与家庭场域编织的“锥形体场域”。校园场域是核心,与学生直接对话,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的养成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场域、社会场域与家庭场域是基础,作为非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产生重要影响。构建“锥形体场域”,就是为了使“四个场域”融会贯通,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正能量与家风,全面打造“虚实”一体、贯通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立體“可视化”的校园文化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3因此,在“全方位”育人的“锥形体场域”中,应聚焦中国核心问题,使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凸显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一是要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现状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世情”、“国情”、“社情”和“行情”,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以中国梦为指引,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育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构建“全方位”育人文化环境,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要在“锥形体场域”中强化意识形态先导,使校园文化与信息技术的未来图景和网络空间的“正能量”相联系。青年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使用人群的主力军,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能不能继续得到巩固,信息技术场域成为关键。因此,净化网络生态环境,传播网络“正能量”成为校园文化环境构建的首要任务。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疏导,剔除不益于学生发展的有害信息,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校园网络中的宣传力度,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和话语权,实现信息技术场域与校园场域的“虚实”结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国传统的家风具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影响家庭成员为人处世风气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在“全方位”育人的“锥形体场域”中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维度,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家庭状况和“家风”相联系。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家风”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在弘扬和践行“家风”的过程中,把中华传统美德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

注释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潘懋元. 素质教育思想的先驱——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3):5-6.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

参考文献

[1] 张健华,黄永刚.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文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2] 黄永刚,张健华. 杨贤江现代教育理论体系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陈泽(1994.11—),男,山东青岛人,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系浙江省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专项课题):“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全方位启示构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搭建医院工会全方位服务职工平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