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重难点分析

2019-03-08 03:16黄维华
西部论丛 2019年7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重难点

摘 要: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其地位作用、主要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改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推进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深入开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旨在加强对新时代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对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特点、以及重难点问题展开了研究,为新时代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民兵预备役 国防教育 重难点

一、新時代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民兵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保卫后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民兵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配合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门守卫陆、海边防,维护社会治安,为巩固国防和发展经济做出了新的贡献。进入新时代,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新时代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场空间立体、前方后方界限模糊已成为主要特点,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后备力量的主力,战时的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层次地配合和支援现役部队作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信息化局部战争中,掌握各种先进科技知识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将成为参战支前的重要力量。现代战争物资消耗巨大,武器装备损坏率极高,战场勤务空前繁重,仅靠现役部队自身保障远远不够,还必须充分发动和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参战支前,为现役部队作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民兵预备役人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有很多是行业里面的技术骨干,专家,他们在电子对抗、装备维修、医疗救护、后勤供给等方面,都可以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对他们加强日常的国防教育,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国防知识、提升国防观念,还可以增强使命意识,战斗精神,一旦战争打响,大批既具有现代科技知识有具备较强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民兵预备役队伍就可以参战支前,有力的支援战争。因此,加强新时代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打赢现代化战争的有力保障。

2、加强新时代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是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防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诸多构成要素中,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两大基本要素,常备军是骨干,后备力量是基础。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同国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矛盾。只有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国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的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客观需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安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发展道路。国防现代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关键,武装力量特别是军队的现代化是重点。实现国防现代化,要求国防科学技术要走在发展的前列,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为武装力量的现代化提供先进的物资技术基础。同时,要抓好国防人才、国防体制、国防动员、国防理论、国防法制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的综合国防力量。民兵预备役人员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强国防教育,系统深入的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式与任务及国防技能教育,是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要求。

3、加强新时代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一方面,新时代民兵预备役人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兵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战斗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是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他们还具有组织严密、纪律严格、作风过硬、突击力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他们应该而且能够在加快社会发展中发挥骨干和生力军作用。比如,许多民兵来自大型企业,在单位担任技术骨干、业务能手,他们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聪明才智、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新时代民兵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兵的主要特点是亦兵亦民、寓军于民,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人员情况熟、地理环境熟的独特优势,一有情况,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成为公安部门维持社会稳定的得力助手。对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加强国防教育,可以通过长期的国家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民兵预备役人员保持思想积极稳定,不断增强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集体协作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从而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他们自身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1]

二、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难点分析

1、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是非专业的专业教育

民兵预备役人员最大的一个属性就是亦兵亦民,并且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社会人员活跃在各种经济和社会领域当中,国防教育对相当一部分民兵预备役人员来说,并非一定要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学习动机和组织形式都与专业教育有很大区别,民兵预备役人员虽然担负国防职责,但其主要生活内容和生活来源来自于社会经济活动中,主要靠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维持生活,国防教育虽然重要,是履行自身国防使命任务的知识技能,但毕竟不能给民兵预备役人员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不能指望他们像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技能一样的动机和动力。此外,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都不会像专业教育一样要求严格按照教学课时安排、教学进度、学分考试等一样,只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学习,所以,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是非专业的。

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年龄、学历、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民兵预备役人员对知识理论的学习,由于学历层次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对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国防教育时,就需要采取专业教育的态度和方式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设计,从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专业优化,要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制定与其个人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目标。在不同时期和教育环境中,民兵预备役人员所具有的社会经验、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育者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适合于民兵预备役人员接受的方式、方法、内容、案例进行教育引导。国防教育者在制定教育目标的时候,不仅要正确辨别弄清每一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不同生活环境,成长历程,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还要深入的了解每一位民兵预备役人员目前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包括认知、思维、创造、管理、心理状况及品德修养等方面。区别对待每学习对象,从他们的个体出发,找准差异,根据民兵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国际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新变化,呼唤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对于从事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实施者而言,必须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来思考自身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广大教员要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运用科学文化知识为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解疑答惑,未来的高技术战争需要教育者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理论素养,而且要有深厚的高科技军事知识积累,精通和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军事知识,深入研究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尤其要钻研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如何有效开展国防教育,用现代科技武装民兵,实现科技强军,改善民兵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增强民兵预备役人员对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和信心,还要认真研究和探索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着眼民兵执行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应急救援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大力推进民兵队伍的国防素养,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思想保证,从教育实施难度来讲,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又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

2、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是非军人的军人教育

民兵预备役人员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的一支年轻的生力军,他们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在抢险救灾、扶贫帮困、率兵参建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当先锋,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也是追求并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虽然参加民兵预备役队伍的人员,与普通民众相比,具有较强的爱国热诚,关心国防,热爱军营,有较强的牺牲奉献精神,尤其一些民兵预备役骨干,既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又是民兵队伍骨干,但是民兵预备役人员毕竟不是一名职业军人,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常态化的军规军纪和条令条例来约束,其主要的身份属性是民众。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社会体制的转型和变化加剧了价值标准的混乱和冲突,使价值认同的发生出现了困难和阻力。新时代思想文化多元、舆情环境复杂,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文化价值诉求也多种多样,不可以将民兵预备役人员完全视为一名现役军人来对待,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可以将教育模式定性为非军人教育。所谓非军人教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民兵预备役人员的非军人属性,从教育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创新,用喜闻乐见、简单易懂且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学习,但笔者在实地考察调研中发现,个别单位开展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时,为了节约教育时间和教育成本,直接把军队对士兵的教育方式拿来对民兵进行教育,过于强调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接受国防教育过程的严格纪律性、服从性,这是不科学不恰当的,其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国防教育者不仅要突出教育、灌输的针对性,认真完成好教育任务,而且要加大对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理解、应用方面的启发和引导,做到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教育目标的优化要从民兵自身的思想实际出发,引导进行思想交流,形成思想上的良性互动,激发民兵参与国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效果。

所谓军人教育,就是要把民兵预备役人员与普通民众区分开来,民兵队伍作为一只重要的战略力量,其国防教育开展的实效,将直接影响整支队伍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在教育內容上,就要避免与普通民众一样浅显而宽泛,要进行教育内容创新,研究适合于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教育内容,在国防形式、国防知识、国防技能等方面都有一套成熟完整的区别于普通民众的国防教育知识体系,尤其在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以及牺牲奉献精神的培育上,要有独特的方案,在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上也尽量与现役军人看齐。其次就是在教育标准上,民兵预备役人员应该与现役军人基本保持一致。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创新军事理论作指导。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愈来愈多的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实行无缝链接,几乎同时作为直接参战和保障力量投送作战一线。现代战争爆发突然、破坏性增大,物资消耗激增,对作战支援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军使命任务调整后,民兵预备役的地位作用不但未减反而更加重要。因此要在国防教育中树立和强化民兵预备役人员军人属性,以军人教育标准落实教育内容,确保教育效果。因此,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标准上具有军人教育的属性。

3、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是非职业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民兵预备役人员虽然具有“兵”的属性,但其身份主要还是“民”,虽然民兵预备役队伍承担了很多的军事职责和急难险重任务,但其国防职责主要还是现役军人来承担,民兵预备役队伍主要起到支援保障的作用,所以,对民兵队伍进行国防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其根本属性,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教育考核评价标准上进行准确把握,比如在教育目的上,就应该突出使命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强化后勤保障弱化作战指挥,在教育方式上多采用案例讨论式教育而非输灌背记式教育,在组织形式上采用集中穿插组织教育而非常态化日常化教育等,宗旨,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从本质上说应该是非职业教育。

另一方面,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同时也应该带有一定的职业教育的性质,这时因为,民兵预备役人员是区别于普通民众的,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其使命任务将更加凸显,可以说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对民兵预备役人员加强职业化的国防教育,对于提升民兵预备役队伍的综合素质发挥基础性作用。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是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志,是增强其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保证,也是民兵预备役履行职能、完成各项任务的决定性因素。加强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职业化的国防教育,就是要通过国防教育让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不断提升军事素质,掌握军事技能,能够在关键时期成为一只拉得出、打得赢作战勇猛的威武之师,精通战略战术的精锐之师,作风顽强敢打敢平的王牌之师,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而奠定国家安全的基石,有效的震慑敌对势力。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才能对民兵预备役队伍这个战斗集团怀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才会进行经常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要求不断进步,客观上也促使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新时代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重点分析

1、重点突出国防观念的培育,增强使命担当。

加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培育国防观念,增强使命担当,是党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全面建设的中心环节。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使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深刻领会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上来,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国梦和强军目标上来。持续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入开展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人民战争思想、职能使命和形势战备等教育,增强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新动向,加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立场,增强使命担当。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民兵预备役人员实际工作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特别是要针对民兵预备役人员流动分散特点,充分发挥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积极运用信息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展教育,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针对部分存在于民兵预备役人员当中的“太平兵”、“无用兵”的思想,要采取召开安全形势报告会、观看时事专题片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开展形势战备教育。针对存在“后备无用、后备不用”等模糊认识,应认真组织学习《民兵工作条例》《国防动员法》等政策法规,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深刻理解自身担负的职责使命,增强其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针对部分民兵预备役人员奉献意识有所淡化的问题,应广泛开展“为谁服务,怎样履职”的群众性讨论,组织参观军史馆和荣誉室,邀请老民兵上台讲光荣传统,引导他们自觉校正人生追求的参照系和坐标点,强化践行宗旨、甘于奉献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着重抓好民兵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的培育这个重点,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国民兵的优良传统。

2、重点加强国防形式的教育,增强忧患意识。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国家安全是我们生存和发展之本,如果没有国家安全,其他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和规律,意义重大,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对其进行国防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其对国家安全形势教育,了解国家面临的国际国内总体形势,“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风险频现、危机不断,国际及地区秩序更替变换、纷繁复杂,各种矛盾亦随之叠加爆发,世界步入动荡多变的秩序重塑期。国内我们也处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渗透和破坏一天也没有停止,企图颠覆中国政权,分裂国家的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加上国际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和干扰,我们面临是总体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因此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要立足国际国内这个大变局中来把握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做好正向引导,确保国家安全。[2]

在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民兵预备役部队履行使命任务,扎实做好軍事斗争准备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教育培训。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围绕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应战能力建设这个核心任务来进行,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上发挥服务保证作用。要紧贴战时民兵预备役部队担负的任务,完善民兵支前保障和预备役部队战时国防教育内容设置,深化快速动员和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演练,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三战”能力建设,探索构建战斗精神培育长效机制,提高国防教育准备针对性实效性。扎实做好民兵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和组织整顿中政治工作,教育动员新经济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人员参加民兵预备役组织,打牢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组织基础,并严格政治考核,确保队伍纯洁巩固。大力加强军事训练,广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大力激发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练兵热情,促进应急应战能力的提高。认真总结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经验,坚持把国防教育工作贯穿于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和稳边控边等任务的全过程,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3、重点强化国防法规的学习,坚决依法办事。

首先,受长期和平积习的影响,部分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意识逐渐淡化,依法履职的观念普遍下降,加上法律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力度不够,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对相关法规不关心、不清楚、不理解,甚至还有人觉得没必要,这些错误观念严重制约民兵预备役建设质量。其次,民兵预备役工作主体法治观念不够强。客观地说,法规不健全、不合理对制度建设确实有影响,但主观意识淡薄、法律观念缺失,愈加制约了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持续发展。领导干部对法律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制度顶层设计。后备力量建设受军地双重领导,但往往由于地方人事任用、调配更倚重政绩,而国防建设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民兵预备役工作形式上是双重领导,实际工作开展时却往往处在规划外、预算外、工作指导外的窘地,建设发展深受影响。再次,预备役人员特别是预备役军官、士官骨干依法履职的观念淡化,严重影响法规制度落实。由于没有清晰的权责约束,又缺少执行手段和奖惩力度,不少预备役人员“在编不在位、在岗不在责”,认为后备力量不比现役部队,打仗也靠后,任务标准低,后备力量建设始终停留在低层次。社会的法律认同弱化,影响编组质量和教育训练落实。

目前,我国虽已建立基本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但部分法律法规自身还不健全,不同法律法规之间尚存在冲突和重叠等情况。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继增加了许多新要素、新情况,需要及时研究立法、修改或者补充。近年来,适应新使命新任务的需要,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作了很大的调整改革,减少规模人数,优化结构编成,强化职能任务,对民兵预备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编制体制下,要建设好民兵预备役队伍,其根本方法就是依法治军治训,在民兵预备役的登记与征召、训练执勤、考核与奖励、责任追究等方面,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必须加大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做到领导重视、逐级负责、多种手段、专业解释。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移动平台等新媒体和高科技,不断提高国防法规教育宣传的广度、深度和效果。必须重视监管落实,良法在于施行。法的执行是法治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权责清楚;其次,要建强监督手段,多法并举;第三,要健全机制,形成常态。具体来说,应做到“三个监督”,即本级监督,国家监督,群众监督。各级机关、军地领导和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地依法办事,坚决杜绝那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钻政策空子的行为,确保民兵预备役工作依法有序,后备力量建设卓有成效。

4、以全民国防教育为基础,贯彻军民融合战略。

首先要注重从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入手做好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军地各级各部门应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比较完善的教育网络,把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总体规划,纳入公民道德教育一并考虑,纳入干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要建立分析评估机制,结合每年军地联合召开的党委议军会等时机,搞好形势分析,研究对策措施。坚持培训制度,以市县党校为基地,每年分批培训国防教育的民兵骨干、预备役官兵和专武干部等。注重教育过程中执行奖惩制度,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民兵预备役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惩劣奖优调动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优化组织结构,统一部署和要求,建立地方党委政府统抓、相关部门参加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区分任务,明确职责,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经费保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军地应及时联合制定下发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有关政策文件,对民兵的国防教育、政治工作、组织建设、编组指挥、职责区分、综合保障等方面进一步统一规范,明确要求,达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确保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既有宏观上的指导,又有微观上的具体办法,从而推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的有序发展。同时,推进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深入开展还要充分发挥基层武装部、基层民兵连的作用,改进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建立责任机制,制定人武系统干部教育责任制,包片、包人、包任务,深入民兵预备役人员群体内部开展国防教育,严格把好民兵预备役干部队伍的关口,优先选配党团员、退伍军人和文化程度高、既热爱武装工作又有一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干民兵,在基干民兵中建立思想骨干队伍,以骨干带动民兵国防教育落实。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教育反饋机制,因为教育反馈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反馈就没有科学的管理,通过对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效果客观、公正、及时、可靠的评价,来帮助教育者了解他们接受教育的情况,发现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军地融合的末端落实,对加强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具有强强联手、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增强国防教育生动性、灵活性、实效性的有效举措。如省国教委联合国动委定期会同市县区工会、妇联、共青团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以国防、军队和民兵预备役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答、演讲比赛、歌咏晚会等活动。利用节日期间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国防主题公园等教育基地。在市县电视台、政府网站、报刊等传媒工具上播放或刊载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视频或图文资料。依托“民兵活动中心”、“青年民兵之家”进行集中或分批教育。借助第二课堂感召,把课堂和教材延伸到红色革命基地、革命遗址、社会家庭和改革开放前沿的一线区域,适时把讲台搬到纪念碑前、烈士墓旁、厂房车间,通过过特殊党(团)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感受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等活动,倍增和放大国防教育实效。[3]

参考文献

[1] 王作森,《对新时代民兵建设发展的思考》,《国防》,2017年第10期。

[2] 习近平详解如何认清国家安全形势,2017-02-19,china.huanqiu.com.

[3] 《抓好民兵预备役官兵国防教育》,连云港日报,2011年8月1日第C02版

作者简介:黄维华(1977.10-),男,湖南浏阳人,湖南省人民武装学校,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防动员、军民融合。

基金项目:2017年湖南省国防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新时代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重难点分析》(项目编号:17GF011)

项目来源:湖南省国防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GF011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重难点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 15重难点解析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