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反腐报道研究

2019-03-08 03:08刘强张瑶
今传媒 2019年1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延安时期

刘强 张瑶

摘要:高度重视反腐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就是成功典范。本文通过整理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中的反腐报道,总结其反腐报道的特点,汲取其在反腐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以期对当下报纸的反腐报道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反腐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KG2.5mm]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1-0035-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成为新时期的热点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强力反腐的时代号角。高度重视反腐工作也是我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就是其成功典范之一,全党重视思想教育,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政府对贪腐“零容忍”,这些举措使边区政府成为“廉洁政府”的典范。而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站在报道新闻与引导舆论的最前沿,进行反腐报道,披露腐败案件,进行舆论监督,正面引导,客观叙述,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为反腐工作添柴助力。

1941年5月16日,由毛泽东题名的四开中张两版的《解放日报》正式诞生。它是中共党中央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在党的新闻宣传战线中具有重要地位。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作为党中央的重要舆论宣传工具,就自然而然地担负起反腐倡廉的宣传职责。《解放日报》在反腐动员中,加强反腐宣传工作中对群众参与的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利用舆论引导推动党中央反腐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党中央反腐工作服务。本文以“反腐”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对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反腐报道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当下报纸的反腐报道提供借鉴意义。

二、[JP2]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反腐报道分析[JP]

为了提高分析研究的效率,提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通过延安大学特色数据库《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进行了数据搜集。在检索系统键入“贪污”“腐败”“廉洁”“贪官”“反腐”“倡廉”等关键词对延安时期《解放日报》进行全文检索,剔除重复篇目,共得到有效文章127篇。

(一)反腐报道以消息披露为主

《解放日报》关于反腐报道的消息有114篇,占比高达90%。此类稿件篇幅较短,主题简明扼要,注重对贪腐分子的披露以及惩处的报道。如《延川中区六乡乡长冯昌林贪污被撤职》(1945年9月12日,第二版),报道短小精悍,写出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贪污数额。又或是揭露蒋介石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消息,如《蒋政府行总两大贪污案:走私黄鱼,偷盗轮胎》(1946年11月10日,第三版)等。

报道以消息为主,少见评论和通讯,导致对新闻的深度挖掘不够,对案件的后续跟踪总结也比较少,仅有的连续报道也是关于国民党官员高秉坊的报道。

(二)反腐报道敢于“自爆家丑”

直接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腐败问题的稿件有55篇,占到43%。其中,1945年时的反腐报道数量最多,达到23篇,内容多为边区政府清算、严惩贪腐分子。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刻坚持着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反腐问题上坚守“零容忍”和不回避的原则,反腐报道敢于“自曝家丑”,从不遮掩回避。党报中的反腐报道多次报道贪污腐败的党员干部,大案大贪从不隐藏,报道及时。比如《曾任张家畔税局长,肖玉璧贪污公款三千余元判处死刑》(1942年1月5日,第四版)和《重大贪污嫌疑犯刘合明决送法院究办》(1942年1月14日,第四版)中详尽又及时地向群众揭露了党内的害群之马,从不含糊关键问题,坚持维护群众利益,坚决反对贪腐。

从其传播效果来看,这种敢于面对腐败问题的新闻报道,不仅没有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反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戴。而对比蒋介石政府的做法就显得泾渭分明了,《解放日报》就曾报道过《蒋家班子心劳力拙,禁其党报报道贪污》(1946年11月15日,第三版),充分体现了蒋介石政府的自欺欺人和不作为,这也是其不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三)反腐报道中的“敌我有别”

报道内容为蒋介石统治区域的为58篇,占比46%。其中,1946年时的反腐报道数量最多,一年就有33篇。报道内容多为蒋管区政治腐败,压迫人民,如《国民党腐败政治的一角:新疆人民苦》(1945年12月31日,第二版)。《解放日报》作为党报紧跟党的脚步,不仅大面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腐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镇压,同时也报道广大人民的愤怒抗议,如《商城蒋记县长贪污土地三十万亩,人民投書历数其虐杀县民罪状》(1946年10月22日,第三版)。

报道内容为国际反腐报道数量为14篇,占到11%,内容多是日本及其法西斯同盟国内政治腐败,官员贪污等方面的报道,如《意官场贪污腐化,法西斯魁首丑声四扬》(1942年10月22日,第三版)《希魔亲信多人被捕,纳粹高级官吏被控贪污,德人力与生产情况恶化》(1942年8月13日,第三版)。

《解放日报》的报道中,蒋介石政府及法西斯阵营对腐败问题包庇纵容,不作为;陕甘宁边区对待贪腐分子“零容忍”的态度,对贪污人员的严惩,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1946年7月16日刊登的《一位美记者看中国:国民党统治腐败无能,解放区政治活跃有力》和1946年9月6日发表的《林迈可氏在英著论称:蒋介石无意改革恶政,解放区政府廉洁民主》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四)反腐报道中的“群众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腐报道中有17篇是人民群众自主、自发、自觉地与贪污分子斗争的稿件,占比13%。这部分内容虽然占比不大,但却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领域的一个缩影。《解放日报》作为党报,在其报道中坚持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参与反腐运动,依靠群众力量监督政府,有效防止政权的腐败。反腐报道中有意识地动员群众参与其中,宣传群众参与对反腐斗争的重要性,并在报道中让参与斗争的群众现身说法,让反腐动员更具有说服力。

如《清涧解家区一乡群众揭露区、乡长贪污,责令赔偿外号予处分》(1945年9月27日,第二版)和《豫西新安某地反贪污斗争胜利,旧保长退出贫污粮款,群众罢免了他,另选李登科当保长》(1945年2月22日,第二版),报道群众参与反腐斗争,有利于让其他群众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动员更多群众自发参与到反腐工作中。

三、《解放日报》反腐报道的启示

[HS(2*1](一)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做好舆论宣传引导

《解放日报》在反腐报道中发挥党报的作用,主动配合党中央開展工作,为党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服务。如1941年11月,边区政府由于陷入财政危机,不得不重新订立了《征收救国公粮条例》,提高征收总额到20万石,但是1941年粮食产量是抗战时期收成最差的年份,群众对征收“救国公粮”产生了抵触情绪。然而,部分党员干部间的不良风气却依旧存在。1942年,党中央严厉规定:“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1]《解放日报》积极响应,在报道中有关“公粮”的报道出现频率明显增多,其中一篇通讯稿《晋西北行署通过暂行条例,惩治贪污公粮》中,明确规定“贪污小米一石(二百六十斤计)以上者,即处死刑”[2]。边区政府对反腐问题十分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采取新的措施惩治贪污腐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再如1946年,《解放日报》积极配合党中央,不断向广大人民群众揭露国民党政府腐败,官员贪污,加深人民群众对其认识。推行独裁统治,与美帝国主义同流合污的国民党政府终究不是民心所向,而中共领导下的边区政府廉洁无私,心系群众,值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HS(2*1](二)宣传动员人民群众,调动群众反腐积极性

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深受官僚主义的毒害,形成了一种“贫不与富争,民不与官斗”的固有思想。不能让反腐斗争止于组织内部,而应该改变人民群众固有思想,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反腐斗争中。《解放日报》通过报道,改变人民群众固有思想,让人民群众意识到政府反腐败的决心,感受到打击腐败分子的力度,促使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揭发检举贪污人员。

例如,1945年11月1日二版发表《平遥梁坡底村发动群众调查研究后进行反贪污,群众从斗争中已体验到自己的力量》,报道了政府发动群众,进行了反贪污斗争,并在几次斗争中群众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报道称,群众“感谢民主政府,八路军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快乐的日子”,“互相嚷着:‘今天真是天晴了,谁都能说理‘我们到了翻身的时候啦”[3]。

群众的广泛参与,为反腐斗争带来了极大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反腐败斗争的进行。习近平就指出“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4]可见发挥动员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直到现在也具有借鉴意义。

(三)曝光贪腐分子,弘扬清廉政风

“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5]曝光反腐分子,进行舆论监督,弘扬清廉政风,进行正面宣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解放日报》在反腐报道中曝光贪腐分子贪污罪行毫不含糊其辞,报道内容包括当事人工作单位、真实姓名、贪污方式以及惩处方案等,报道详细准确,真实可信,起到警示和教育边区政府公务人员的作用。同时,歌颂表扬清正廉洁的正面形象,可以为党员干部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清贞廉洁革命税工》(1942年8月11日,第一版),就是税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也达到促进廉政建设的目的。

腐败,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政治毒瘤,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话题,反对腐败不能仅仅是法律上的约束,还应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斗争,同时媒体也要发挥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的功能。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在反腐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在反腐报道中,无论是对腐败分子的揭露程度还是对群众的宣传动员,对于现今报纸都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91.

[2]晋西北行署通过暂行条例,惩治贪污公粮[N].解放日报,1942-06-01.

[3]平遥梁坡底村发动群众调查研究后进行反贪污,群众从斗争中已体验到自己的力量[N].解放日报,1945-11-01.

[4]一图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J].先锋,2018(2):21-22.

[5]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J].时事报告,2016(3):5-6.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延安时期
守正创新 继往开来
论西安事变与绥远抗战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的纪念及其启示
《解放日报》与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建构(1941—1946)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
延安时期博古党报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