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人物素描(三则)

2019-03-08 11:43阿平
含笑花 2019年1期
关键词:华明文山州进村

阿平

李华明:新时代的“愚公”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面对交通闭塞行路难,李华明发誓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把进村路修出来。为此,他带领岩头村村民在悬崖峭壁上一干就是12年,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脱贫致富路。路通了,他又谋划着如何走好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的是能让村民早日摆脱贫困。

地处悬崖峭壁上的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尽管离县城只有8公里,但由于地处深山交通闭塞,让当地群众吃了不少苦头。一个只有15户人家75口人的小山村,到现在还有4个大龄男青年没有结婚,嫁进来的姑娘实在呆不下去,偷偷跑了6个;村民卖头猪,光雇工把猪抬出去,就得花去猪价的一半;村里有人生病只能用担架抬到医院救治;孩子们在距离村子2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来回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出行难成了全村群众最揪心和头疼的事。

为方便群众出行,1997年,岩头、垮石岩等11个村的群众挖出了4.5公里长的主干简易公路。然而,由于地势险峻、地处偏僻,从垮石岩村岔路到岩头村的1.5公里公路被悬崖挡住了,村民仍然没有摆脱行路难的困扰。

“要致富先修路,苦熬下去的结果就是一辈子受穷!”关心村民利益、深受群众信任的李华明被大家推选为村民小组长。他暗下决心: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带着大家把悬崖上的进村路打通。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2003年春节刚过,经过李华明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全村15户人家除了1户孤儿户外,每户筹资1.5万元,共筹集了21万元的修路款,村里的14个人挥动铁锹、举起铁锤、舞动铁撬向悬崖峭壁宣战。他们用铁錾击平路面上的硬石,用双肩从山间地头扛来石块备料,甚至用绳子系腰在岩壁上打炮眼。

在闯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之后,岩头村的修路工程就这样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下来。历经12年的坚守和苦干,2014年1月,岩头村终于修通了长1公里的进村简易路。此后,县政府出资1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用20多天进行了进村水泥路面硬化,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

路通了,村里具备了发展条件。为了让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李华明又为打通产业发展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开始了新的忙碌。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为村里争取到了人畜饮水工程、村活动室建设和安居房建设等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村里不但通了主路,还修通了环村路,村里家家盖起新房,入户路修到每家每户的门口,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还培育发展了新产业。在西畴康达乌骨鸡企业的扶持下,计划在村里代养本地乌骨鸡1.5万只,现已喂养了3700只。计划养殖规模500头的生猪代养点也正在建设中,还开办了“最后一公里”农家饭庄,招来了一批批客人。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有味道,小康梦离群众越来越近了。

从修路到为村民发展谋划增收致富产业,李华明用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西畴精神”增添着无穷的风采。

谢成芬:山村致富“领头雁”

谢成芬,这个从鬼门关走出来的女强人,是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的一名普通党员和原村小组长。她身患乳腺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带领群众搞电改、种核桃、修公路,成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的先进典型,曾获得全国“五好家庭”、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文山州十大道德模范、文山州十大杰出青年、文山州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96年,谢成芬被群众推选为蚌谷乡海子坝村村小组长和村妇女主任,成了本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当家”。她立下了带领群众修通致富路,发展增收业,摘掉贫困帽“军令状”。谢成芬说到做到,一件件抓落实。

海子坝村地处深山,交通十分不便,进出村庄走的是一条坑洼不平的山路,不仅本村群众出行难,还让附近其他村的群众吃尽了苦头。于是,带领群众修路成了谢成芳做的又一件大事。

2008年,西畴县里出台政策扶持群众硬化进村道路。当年10月初,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谢成芬发动村里的17户人家集资投劳,在大山深处炸响了村路硬化的第一炮。于是,购买物资、人员分工、资金争取、设备租借等大大小小的事情,让谢成芬成了操里忙外的“管家婆”。

海子坝村修路的事像火种一样燃遍了公路沿线的周边村寨,苦竹箐、猫猫箐、熊吃水、竹林湾、金竹树等村寨也跟着动起来了,一段接一段的开挖铺筑进村水泥路。

就在修路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谢成芬渐感体力不支,忙碌的她没有把身体的不适放在心上。在家人的催促下,她只身一人到县、州医院做检查,但没有查出病情。后来她又到广西南宁的一家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她得了乳腺癌,如果接受手术治疗,还能活5年,如果不做,哪天走人都不知道。這个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谢成芬欲哭无泪,心里凉了一大截。接下来,她实在忍不住了,又到昆明做化疗。医生告诉她,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就在这时,家里人正在悄悄为她准备料理后事的棺木。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住院仅10多天后,谢成芬就带着大包小包的药,急匆匆地赶回了村里,继续带领群众修路。

2010年7月,苦干近3年,全长8公里的水泥路全线贯通,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商品交易难等问题。

路修通后,生命奇迹也出现了:谢成芬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到医院复查,癌细胞全然消失了,医生说谢成芬创造了生命奇迹,村里人也说:真是好人自有好报。

谢成芬,这只山村致富的“领头雁”,用自强不息创造了生命奇迹,用坚韧不拔书写了美丽人生,用乐观豁达奏响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激昂壮歌。

刘丕荣:为群众卖命无怨无悔

多年来,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拉孩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刘丕荣一直认为:既然担起了党总支书记这副担子, 就要不计报酬,不讲得失,就得干出样子,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辜负群众的厚望,为群众卖命无怨无悔。

刘丕荣深知,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只有俯下身子,挑起担子,甩开膀子,才能干出样子。面对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玉米种在石窝窝的现状,他跑资金、找项目、要工程,积极争取实施石漠化治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测量土地的时候,群众总是担心这样,担心那样。在这种情况下,他便一家一家地去走访做工作,并及时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同时在2012年组织村班子及村小组长到蚌谷乡长箐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认识到,要想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就得学习长箐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在他的带领下,在2014年仅用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土地综合整治500余亩,项目涉及4个村民小组108户。2013年在罗汉冲将375亩的石旮旯地经过治理后,土地面积增加到572亩,通过栽种烤烟,当年获得了184万元的毛收入。在刘丕荣的带动和指导下,拉孩村委会烤烟种植从2008年的210亩发展到2015年的1300亩,其中有500亩被列为全县烤烟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基地。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在刘丕荣看来,要想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增加收入,唯有发展产业。有着多年烤烟种植经验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种植烤烟。他对全村贫困户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精确划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他与既有劳动力,但没有经济实力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几经讨论,抛弃了“自苦自吃”旧观念,共同确立了“联合种烟”模式。针对相当困难、无能力建房,无钱交医疗保险费的贫困户,他掏钱先垫付,仅2017年,就垫付资金10多万元。

在抓好精准扶贫的同时,刘丕荣把党建和扶贫工作相结合,针对部分村小组班子和干部软弱涣散、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不强问题,他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培训,利用“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理论学习、惠农政策培训,组织村组干部、党员71人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在新党员培养发展中,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新发展党员6名。同时,对全村71名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评定。

在他的带领下,拉孩村的党建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16年,拉孩村被云南省委评定为优秀村(社区)、优秀党组织荣誉称号,2017年,刘丕荣也被光荣地评为文山州脱贫攻坚优秀个人。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刘丕荣表示:今后,他将一如既往,不计报酬,不讲得失,干出样子,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辜负群众的厚望,为群众卖命无怨无悔!

猜你喜欢
华明文山州进村
一碗鱼头面的江湖自由
进村入户的路上
程序员之死
对云南省文山州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的研究
连锁超市进村来
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叶华明
“进村”感受奥运“巴西效率”
互联网金融:踊跃“进村”,挑战需面对
文山州承接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