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芹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从整个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直存在教育资源城乡之间分配不合理。从根本上说,城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同造成了城乡差距。因此,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消除城乡和区域的义务教育差距。四川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研究四川县域城乡义务教育配置存在的问题,可为优化整个西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借鉴意义。本文选取四川人口大县N县3所典型小学为例子,通过数据分析来探讨四川县域内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
针对N县城乡义务教育实际发展状况,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投入指标选取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量、生师比这五个作为投入指标。教育产出指标一方面选取所毕业生数量,同时也要兼顾教育产出成果的质量,另一方面选取每年优秀毕业生数量作为产出指标,每年小学优秀毕业生的参考标准为考试成绩80分以上。
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得到了四川N县2012年至2016年三所城乡小学的义务教育资源数据,三所小学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城郊、中心镇小学,为了方便介绍,按照顺序称为A、B、C小学,将三所小学的数据进行DEA分析,得到评价结果,见表1。
按照数据包络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效率值为1说明该评价结果有效,效率值小于1则评价结果为无效。从表1可以看出,城镇A小学在5年内均达到规模有效,表明A小学作为城区小学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郊区B小学在2012年,2013年,2014,2015年5年间均未达到规模有效,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严重不合理;中心镇C小学2012,2013,2014年达到规模无效,在2014年,2015年达到规模有效,表现出中心镇C小学在2014、2015经过义务教育资源整合后达到优化的进步。从评价结果可以发现城郊B小学受制于地域边缘化,导致重视程度边缘化,城镇A小学在县城中心有县政府管理,中心镇C小学有乡镇机关管理,而城郊小学由于在两者地域的边缘导致教育观念、思想、管理上的边缘化,因此城郊B小学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一直存在不合理,应该高度重视城乡薄弱学校的建设。
从三所小学5年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反映出一系列问题,下面选取部分直观的数据进行对比,选择生均校舍面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作为参考。
1.N县三所小学生均校舍面积投入城乡差距
图1 2012-2016年三所小学生均校舍面积 对比图
从图1得出,两所农村小学的生均校舍面积均高于城镇A小学,3所小学的这一指标在五年均呈现增长的
趋势,表现出国家对义务教育教学设施条件的投入在大幅度增加,特别是针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情况投入力度在逐渐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在得到改善,城乡之间在生均校舍面积的配置上已不存在差距。但是仍要指出的是,由于农村小学生流失的比例比较大,农村小学相比较城市小学,实际招生人数远小于计划招生人数,出现部分教学设备利用率偏低等问题。
2.N县三所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费事业投入的城乡差距
图2 2012-2016年三所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 事业费对比图
这五年间,N县义务教育对城镇A小学的教育财力资源生均预算内事业教育费的投入不断增加,城镇A小学五年间增长了82.1%。而城郊B小学连续5年都没有增加,仅为600元。中心镇C小学5年间仅增长了7%。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来城郊B小学和中心镇C 小学在这一指标上的投入与城镇A小学差距不断拉大。
总之,通过对N县3所典型小学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县近年来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城郊B小学与城镇A 小学在义务教育投入各项指标上的差距非常明显。尽管从5年的变化看出两所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投入的进步,但是对农村学校的各项教育投入指标上来看,很多方面表现依然存在问题,比如城郊B小学和中心镇C小学教育经费与城镇A小学在教育经费差距在逐渐拉大,城郊B小学的学校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连续5年没有增加教育经费等问题。
从N县三所典型小学5年教育资源配置数据来看,县域内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依然表现出不公平,这体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尽管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但是依然表现出以城市优先、追求精英教育的理念为主导,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了城区学校。义务教育的属性是教育公平,不仅要保证每个孩子都在学龄期按时上学,还要保证每个孩子接受同等同量的教育,因此进一步要提升农村教育水平,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其次,要提高农村地区在城乡之间教育经费分配的比例,补齐农村财政负担教育经费有限的短板,为农村义务教育合理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对农村学校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要做到逐年增长。
城郊B小学受地域边缘化影响,该校的教育资源长期投入不足,且5年内都没有增长,分析其原因该学校缺乏对口的管理部门对教育投入的监管。因此针对县域内的所有农村学校,应该制定刚性的农村学校投入标准,对每所农村学校教育投入按照标准化配置,切实保障受地域边缘化的薄弱学校得到合理教育资源投入的权利;同时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督问责机制,明确县级、乡级、村级推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职责,落实目标责任,有效监管各区域学校教育的资源投入状况,尤其是保证各区域的农村学校都有对口的教育部门在管理;对类似城郊B小学的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受地域边缘化的薄弱学校建设,把发展重心放在受地域边缘化影响薄弱学校的工作中来,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向这类学校倾斜,防止城乡之间教育差距再扩大化。
农村学校师资的配置中存在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农村学校代课老师问题较严重,这些代课老师教学素质不高,没有固定的编制造成了较高的流动率,使得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第二尽管义务教育教师达标率差别不大,但是笔者发现农村教师的学历都含有一定的“水分”,这些跟正规考试取得学历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仍然保持一定的差距。也是基于这个因素,笔者没有把教师学历达标率放入指标中进行结果分析。第三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一直比不上城市学校,这跟农村不发达的经济有很大关系,许多高学历老师不愿意回农村教书,低学历的老师太多会影响教学质量。
要解决这三点,首先完善统一的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适当增加部分农村教师编制名额,对所有代课老师进行公开考聘,考核合格的教师进入编制,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及时解聘。其次,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老师的教学质量水平,须建立相对应的农村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第三,统筹县域师资资源,组织重点中小学教师对农村学校进行帮扶,将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到农村,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师资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第四,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通过提供解决教师住房、增加生活补助、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措施吸引高学历人才去农村教书,逐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