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花椒何以更“麻”
——“科技”添加味道

2019-03-08 09:42刘甜甜
当代陕西 2019年1期
关键词:韩城大红袍花椒

◎本刊记者 刘甜甜

经历了从“地畔畔”到稳占“C位”,韩城花椒逐渐走上品质化生产之路。提高生产效率的“无刺椒”,摒弃麻袋装的“孟香娇”,延长产业链的“花椒酸奶”,都使“大红袍”的颜色更红、口味更麻

2018年4月,席卷全国的倒春寒,带走了全国花椒主产区农民的期盼。所幸的是,韩城花椒幸免于难,造就了2015年以来花椒价格的“四连升”,每年每斤十元的涨势,让韩城人对花椒信心爆棚。

2018年,这个韩城市农业中的“老大哥”依然走在发展的前列,实现产值35亿元,占全市GDP的10%,是排名第二的苹果产业的10倍以上。

从“地畔畔”到稳占“C位”

上世纪80年代,赵峰村的老支书马习礼开荒坡种了一批花椒。村民不解,在吃不饱饭的时候,粮食都不够种,种那带刺的东西干啥。5年后,花椒一卖,让马习礼成了当地有名的万元户。

看到效益的韩城市政府决定抓住机遇,免费发苗子,鼓励农民大规模种植花椒。

但很多人还是舍不得“浪费”土地,栽多少,就有人拔多少,甚至将花椒苗子当柴烧。

并且,当苹果卖到每斤2.8元时,很多农民栽下了苹果树。然而,下的是苦功夫,却就是赚不到钱。“几十年过去了,只有4年是看见了收益的。”赵峰村村民陈军民苦笑着说。

不止一次,陈军民想挖掉自家的2亩苹果树,继续种,好日子看不到头;撂下挑子,又想着再看两年。

但静下心来,盘算一下:2017年,2亩地投入4000元,卖了2000元,本都没保住。除草、疏花、套袋十几道工序,比花椒麻烦得多。挖掉苹果、种植花椒,并不是冲动之下做出的选择。

从以前的免费发苗子,到现在栽植花椒每亩地补贴200元,再到花椒保险,政府无论换届多少次,对花椒的扶植政策只增不减,韩城“大红袍”的名气也越做越大。

曾经,韩城市确定了椒、果、菜、畜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一椒独大”。2004年至今,韩城的花椒基地稳定在55万亩、4000万株左右,产量占到了全国的1/6。

陈军民也没想到,一挖掉苹果树,就赶上花椒发展的好时候。2017年,韩城在全市建立起万亩花椒示范基地,包括赵峰村在内的20个示范点建成。

如今,花椒中不再仅仅含有农民辛苦汗水的“麻”味,搭乘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快车,韩城的花椒被赋予了全新的“科技辣味”。

塑料管道埋进土里,安好传感器,浇水施肥数据说了算。示范基地的滴灌技术,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致力于缓解靠天吃饭带来的损失。

“田地里隐藏着的传感器将气温、湿度、水质、土壤等各项指标全部监测并上传至数据库,让农民对花椒的生长周期了如指掌,对浇水施肥制定统一的标准。”赵峰村村主任马小平介绍,这种依托大数据建立的生态人工智能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的种植方式。

从普及花椒到科学种植,农民的所有顾虑最终都消解在实际效益上,“效率和品质的提升,比什么都有说服力,这就是我们建立示范基地的意义。”花椒局局长雷长民总结,引导农民,必须政府先行。

为了统筹花椒产业发展,2016年,韩城市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园区规划建设了综合交易区、花椒深加工区、粮食储备区等“七大功能区”,立足建成全国花椒标准化检测、批发交易、价格形成、科技研发等“六大中心”。

未来,围绕园区,韩城计划开发花椒特色小镇,打造“中国最美椒乡”旅游线路。

从“有刺椒”到“无刺椒”

2017年,国家质量认证中心评估,“韩城大红袍”品牌价值达213.61亿元。

是名牌可能就逃不掉被假冒的宿命。2018年3月,韩城花椒局在全国花椒主产区调研发现,印着“韩城大红袍”的麻袋,装的是其他地区的劣质花椒。用了多年的简易包装,成为假冒花椒有利的“帮手”。

韩城市随即成立花椒执法队伍,专门负责花椒市场规范管理,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11月,韩城花椒局确定在北京、郑州、武汉等城市建立直销点,选取诚信经营的商户,为花椒出售提供信息,并代理经销韩城花椒。

“不是什么花椒都叫‘韩城大红袍’,现在工作的重点不再是扩面积,而是引导农民进行高品质的生产。”雷长民说。

高品质生产的关键在于品种选育,优良的品种是保证花椒高产、优质、生态的物质基础。可以说,谁控制了种子,谁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

对于带刺的花椒来说,采摘成了最令农民“椒急”的问题。椒农尝试过使用采摘机,但因机器损伤树苗,最终以失败告终。所以每到收获季节,韩城需要10万外来农民采摘花椒。

按照反向思维,无刺椒成为改变的方向。周维林,韩城市孟溢沟村村主任,因为在摘花椒上吃过亏,成了一位向椒刺发起挑战的“农民专家”。

十多年前,他从外地找来十几个椒客,刚刚摘了一半,因家中意外,椒客集体撤退。园子里剩下的1500斤花椒白白落地,损失1万多元。

模仿着苹果树的嫁接方法,周维林选择刺较少的树苗和野生的枸椒进行嫁接,经过近十年反复的试种、筛选、育苗,终于在2012年,培育出500斤无刺椒种子,并给每户村民分了10斤。

如今,周维林的30亩地全部更新为无刺椒,村里也发展了400多亩,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在花椒品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收椒效率提升一倍,外地人来收椒,更愿意来孟溢沟。

无刺椒也因其果粒大、颜色好、丰产性强,与狮子头、南墙1号并列成为大红袍系列的“佼佼者”,被选入国家作物种质库并通过省林业厅审定。

育种,农之大事,韩城对品种选育的重视程度,从不亚于对花椒的推广种植。

2016年,韩城花椒也有了自己的种质资源库,由全国最早建立的花椒研究所研究管理。研究所以穗粒数多、果粒大、高精油、高抗性等优良特性为目标,从全国和亚洲重要产地选择了部分优良花椒种质资源,进行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

由种质资源创新到优良品种选育,再到优质籽种繁育,最后到高产优质农产品生产,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籽种育种产业链”。“科研单位的优势在于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创新研究,我们的每一个研究员都深感责任重大。”椒研所所长郭少峰说。

值得一提的是,韩城花椒曾两度遨游太空,开启了航天育种的第一步。然而,“荣归故里”的花椒种子并不会马上“华丽转身”,为了形成更有优势的新品种,还要经过长期的培育、筛选和认证。

从“大红袍”到“孟香娇”

大红袍种植历史悠久、名声在外,但在全国,品质却处于中等水平。相比甘肃武都每斤120元的伏椒,大红袍的身价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2018年年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兴在韩城调研时指出,韩城的花椒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现在必须向有机花椒奋进。他说,北京同仁堂开出了每斤200元的高价,但前提是药材花椒不能有任何的农药残留。而且,韩城花椒要想走出国门,也必须跨过农药残留这道坎。

如今的市场越来越讲究生态和品质,关键是能不能种出好东西来。对于这一点,周维林总有着快人一步的嗅觉。

为了治理花椒天敌蚜虫,他“全面禁药”,带领村民用野生的旱烟、苦参作为原料,熬成药水喷在树上。2018年11月18日,他刚拿到针对果实和椒叶的检测报告,“土法子”发挥出了作用,无农药残留这个标准算是过关了。

2017年8月,在韩城市“花椒大会”上,孟溢沟的花椒抱回了“最受欢迎奖”。9月,周维林便成立合作社,对花椒实行“企业化管理”,村民们再也不怕麻烦,按照统一标准挖坑,施有机肥,用有机农药。

同时,在跑了3个月的广告公司后,融合了孟溢沟、韩城香山、花椒等概念的“孟香娇”出炉。时间极其紧张,但周维林还是在距离“农高会”只剩三天的情况下,拿到了期待已久的包装盒,装上花椒,赶往展览现场。

这次同样收获满满,当场便吸引了阿里巴巴等企业签约,还拿到了“花椒产业先进集体”的称号。

闯出了名堂的孟溢沟花椒,经过了官方认证和市场的考验,别人卖40元一斤,孟溢沟能卖到60元以上。村民除了通过收购花椒获得收益外,还可以拿到年底合作社的分红。

“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追责可究”,为了使品牌信誉细水长流,周维林组建专门的信息组,负责一户一码溯源体系的建立,成为产品安全的重要保证。

韩城花椒品质的提升,有农民抓住市场规律顺势而为,也有企业将花椒变成产品进行推广。

“花椒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但就目前来看,远远不如艾叶、生姜的名气。”韩城市禹水迁山旅游文化公司经理韩飞说,致力于这一价值的开发,企业推出了花椒酸奶。

花椒与酸奶的结合可以解决乳制品本身的甜腻感,改善酸奶性凉、不能多吃的缺点,从而达到祛湿的作用。开发这款“黑暗料理”,不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而是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去年“花椒大会”后,酸奶的销售渐入佳境。一年之间,销量达到300万元,在景区各旅游产品销售中占到80%的市场份额。

如今,韩城的龙头企业在花椒产品开发、利用方面走出了成功的一步。花椒粉、花椒油、花椒芽菜等粗加工产品备受欢迎,花椒香皂、花椒茶等深加工产品耳目一新。

国家级龙头企业为康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全产链研发,将花椒的精深加工向食品添加剂、食品调味品、医药中间体、新资源食用油、保健品行业等五大行业延伸。

猜你喜欢
韩城大红袍花椒
小鞭炮
花椒铺就致富路
神秘的武夷山大红袍
大红袍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鹰爪功
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韩城分论坛隆重举行
大红袍,状元的救命茶
暗香依旧
另一种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