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石榴因何更“红”
——“造市”带来生机

2019-03-08 09:42王雅
当代陕西 2019年1期
关键词:立院石榴

◎本刊记者 王雅

十年前,被誉为中国石榴鼻祖的临潼汉石榴园让位于城市建设,久负盛名的临潼石榴陷入发展窘境。近年来,在发展新区、改良品种、做大电商等一系列猛药之下,千年临潼石榴重获了新生

首批5000份5斤装的临潼石榴,在2017年10月10日下午4点,准时上线云集微店。一个半小时后,2.5万斤石榴全部售罄。

首次牵手电商平台,临潼石榴便创造出了令人惊喜的成果。

之后,看中临潼石榴优良的品质、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相继抛出橄榄枝,临潼石榴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果网红”。

在这之前,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久负盛名的临潼石榴曾陷入了面积锐减、销量下跌、价格滑坡的窘境。在发展新区、改良品种、做大电商等一系列猛药之下,千年的临潼石榴重获了新生。

求生存,老园换新区

“今年我们计划打造千亩石榴基地,在原有基础上,8个小组再发展600亩石榴。”铁炉街道办下刘村党支部书记睢和平,讲述着今年的石榴产业发展规划。

十年前,为谋求发展,近120亩的突尼斯新品种石榴树苗扎根下刘村。

一棵石榴树,初挂果要4年,丰产要6年以上。下刘村村民满怀期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着这些小树苗。

然而,2010年冬季的一场极端低温冻死了80%的石榴树,给了村民沉重的一击。幸运的是,一部分苗木根系没有受冻,缓苗后,渐渐开始萌芽,进入生长期。

然而之后几次出现的冬季低温,又有部分苗木没能躲过冻害。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有的村民怒从中来,拿起铁锹冲进地里,挖掉了年幼的石榴树苗。

种植,死亡,再种,再死,恶性循环。很大一部分突尼斯石榴苗木,难以进入挂果期。

“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石榴苗死啊!”果农心痛极了,连忙去临潼区园艺工作站请帮手。通过品种改良及采取了一系列防冻措施后,冻害情况有所好转。

同时,为了恢复果农的信心,省、市、区的专家、技术员挨个来村上“报到”。在一次次的学习培训中,村民慢慢学会了科学务果的方法和技术。

村民张海民一亩二分地,今年收了3000多斤石榴,挣了4万多元。

下刘村发展石榴产业的信心越来越足,也来源于近年来临潼实施的“东进南扩”发展战略。

十年前,被誉为中国石榴鼻祖、临潼石榴代表的汉石榴园悄然消失。随后,临潼西部斜口石榴产业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临潼石榴的面积锐减近3万亩。

全国其他大产区不断增产,特别是近些年潼关、富平等省内新产区的兴起,给了临潼石榴又一次打击。

市场疲软、后劲不足等老产区的通病,也在临潼石榴的身上一一暴露出来。

曲江新区的扩张和秦陵、骊山等周围旅游业发展,在蚕食过去核心产区的同时,加速了老园的退出和新园的突起。腾笼换鸟、绝地求生,临潼把骊山景区周围的老石榴园开始向代王山以东的塬上置换,并以代王街道办以东的仁宗、穆寨、马额等山塬区作为临潼石榴发展新区。

布点,标准化石榴栽培示范园建立起来;

连片,示范引领农户栽培园;

成群,规模性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种植面积从过去的3亩、5亩,到今天百亩、千亩,单家独户的小农经营被打破,“一带两区”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伴随着临潼石榴花节、石榴主题宣传推介活动等,临潼龙河石榴生态谷、临潼石榴红科技生态园、临潼芷阳石榴生态山庄、新华石榴生态谷新兴园区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2017年就为临潼吸引了10万游客。

破困局,老树结新果

来自万里之外丝路尽头的石榴,在临潼开花结果已有两千一百多年。悠久的栽植历史,使石榴品种超过了100个,近些年通过自然杂交、芽变选育、外地引进等方式直接用于生产的就有50多种。

丰富多样的品种类型,使临潼几乎成为中国石榴的基因库。国内栽培的石榴品种,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渊源。

然而,引以为傲的优势在今天成为制约石榴发展的瓶颈。多则乱、乱则杂,个体差异较大,石榴始终难以形成大气候。即使早已开始品种选优,但由于与国际石榴品种选育的方向不同,目前较受欢迎的新石榴,在实际生产中所占比例也较小。

千年历史并没有就此成为发展石榴的羁绊。

西安市果业技术中心研究显示,软籽石榴最低只能抵抗-10℃的低温,储存时间最多两个月。而临潼石榴早在千年的繁衍里,适应了全国范围内石榴生长的最低温,还可以存放到春节前后。多样化的种类,抗逆性和适应性效果也远远高于“一种独大”的产区。

“可以说,秦岭淮河是生长的边界线,往北再无石榴。”西安市果业技术中心研究员郭晓成说。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在临潼特殊自然环境里,这里的石榴变得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让世界各地食客纷纷“拜倒”其下。

虽然在新品种和传统品种的优劣上,业内的争议还较大,但市场倾向的变化,也间接印证了临潼石榴品种繁杂的短板。

没有一刀切的将老品种全部淘汰,临潼反而利用传统品种在千年繁衍中的适应性,进行改良优化,并边试验边推广。新建园以纯品种为导向;对已经栽植的健康幼树,进行高接换头;有病虫害老树为主的果园,则采取容器育苗的方法进行彻底的更新。

“旱塬、山地缺水,重新栽苗成活率底,往往7到8年才能见到成效,而容器育苗、带花定植的方式可以缩短至3年。通过苗圃尝试,已经初步见到了成效。”临潼园艺站站长张迎军说。

2017年,从苗圃里诞生的树苗栽进了马额街办荣村的地里。村上还成立专门的服务队,进行石榴的种植和管理工作。原来石榴栽植不足50%的成活率,荣村达到了98%。

从2015年开始,每一年的临潼石榴评优活动,都会对石榴品种进行筛选推优。2018年的比赛更是增加了一项消费者意见的评分标准,最后经过综合评判,才在84个精品石榴中选出了3个金奖、5个银奖和12个优质奖,还有4个“最受消费者喜爱品种”。

石榴产业的向好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意引导,更是农民的主动作为。

2004年,在距家十几公里的南庙村,秦陵村的郑新华又建起了近200亩的标准化石榴园。原来的老石榴园已不能满足市场,他便在这片自己开垦的土地上尝试各种石榴的培育。

十几年来,郑新华的眼睛从没有离开过市场,他也察觉到了客户口味的变化。忍痛割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他精心的优化下,园子里的8种石榴只剩下早新甜、临选1号等3个优良品种。

如今,郑新华的石榴总是很早销售一空,价格也比其他果农高出一倍,并接连拿走石榴品种评优活动的金奖和“区级示范园”的荣誉。

猛突围,市场变网销

临潼市场上,一度有“外来户”借着临潼石榴的美誉,在街边、景点附近,上演贴牌假冒的骗人把戏。

南方石榴比北方石榴早成熟30天以上,加之日益便捷的物流条件,使得临潼石榴种的不如卖的,卖的不如贩的,外地贴牌石榴才有机可乘。

较为薄弱的产业化意识,自产自销的传统方式,尚未全面成熟的农业合作社组织,临潼石榴产业链几乎处于断裂状态。

市场和价格危机给了临潼石榴重新洗牌的契机。

从钢构企业跨界开起果业公司的王勋昌,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成立了临潼石榴产业发展联合会和临潼电子商务协会,旨在整合、抱团、共赢,为园区、农户、电商等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以引进中国网库临潼石榴示范基地项目为标志,2016年临潼电商起步,仅仅半年多的时间,注册公司就突破40余家,拉动了石榴销售,带动种植户增收1亿元以上。

连过去保守的果农,也能把网络营销玩转手中。

代王街办刘家梁村的邢立院就是尝到了互联网甜头的新型职业果农。虽然没有上淘宝和京东开店,但他仅仅靠微信朋友圈就足以把石榴销售一空。“今年的果子好,10天不到全部卖完,收入5万元多。”邢立院自豪地说,他分外在意自己的口碑评价。

3年前,在外面跑过车、做过花卉的邢立院,看到石榴潜在的经济效益后,毅然回到家乡,流转了10亩土地专门栽种石榴。家人本以为他只是三分钟热度,没想到邢立院越来越上心,2017年又承包了5亩老果园进行改造。

这一举动招来父母强烈反对,媳妇问他:“旅游搞得好好的,农业投资大、利润小,你是图啥哩?”邢立院用行动回答了家人的质疑。

为了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临潼区开办了初级职业农民专业课程培训班,邢立院马上报名参加。科学的管理和诚信的经营,让邢立院果子的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并逐渐积累起来一群老客户。

号称“零差评”的邢立院,2018年10月,却收到了来自广州老客户的投诉微信。满脑子问号的他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询问具体情况。

看到发来的照片,邢立院马上意识到,这根本不是自己的石榴。“坏了!”他低声咒骂了一句,便往家里赶。

原来,收到订单后,邢立院把发货的事安顿给了亲戚,还特意强调是老客户。亲戚看自家的果子也很不错,就直接装箱发了出去,没想到闹出了这样的结果。

“做农业,信誉最重要,不能砸了临潼石榴千年的招牌。”邢立院马上给客户打电话道歉,并赔偿了两箱石榴。

目前,临潼石榴除依托西安各大果品批发市场外,还卖到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及东南亚,外销量占全区石榴产量的一半以上。

高品质石榴不愁卖,剩下的残次果如何处理?临潼给出的答案是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让次果也能发挥剩余价值。

2005年,西安丹若尔石榴酒业公司落地临潼石榴主产区代王街办。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年消化鲜果可达1000吨。

按照大小和重量,收购的残次果按等级分类定价,从2到3元不等。“由于石榴的出汁率低,一斤果实只能产生3两原汁,所以对鲜果的需求量很大。”丹若尔石榴酒业公司董事长邢朝阳说。

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石榴酒、石榴汁、石榴果醋等45种,后续,还会开发对石榴皮、石榴籽的精深加工。邢朝阳说:“实际上,做农业企业和做农业一样的投入大、见效慢,但只要临潼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猜你喜欢
立院石榴
应该把钱还给谁
石榴
石榴
石榴
石榴
石榴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