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成效分析

2019-03-07 05:18许海燕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4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神经功能

许海燕

[摘要]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针灸组,给予两组常规治疗,针灸组增加针灸治疗。 结果 针灸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肢体麻木改善时间及感觉异常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血糖控制达标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可修复其神经功能,稳定其血糖水平。

[关键词] 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2-4062(2019)12(b)-0193-02

作为糖尿病的典型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处于异常受损状态[1]。神经功能异常带来的影响可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活动功能[2]。上述状况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西医治疗主张采用药物,修复糖尿病患者受损的神经,其治疗效果尚可。针灸作为一种经典中医技术,其可通过穴位刺激,形成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等功能。为验证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运用价值,该研究主要针对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1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1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异同,分成对照组(53例)和针灸组(58例)。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49.6±8.9)岁。针灸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49.5±8.5)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水平,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给予患者口服舒洛地特胶囊(批号:H2014 0120;规格:50 s)治疗,用法:2次/d,1粒/次。持续用药8周。

针灸组实施针灸治疗:①常规治疗。与对照组一致。②针灸治疗。取穴:取足三里、肺俞、胰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为主穴,上肢加极泉、尺泽,下肢加委中,三阴交。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麻木病灶,选择配穴。该组16例患者伴上肢麻木,配穴取穴范围包含:肩髃、曲池、合谷及内关等。另外42例患者伴下肢麻木,取穴解溪、阳陵泉、血海及丰隆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取平卧位,其中极泉、尺泽用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涨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上肢有抽动感为度。其余穴位直刺进针,以补法进行针灸。每穴留针30 min。按照每2日1次的频率(每次选择2处配穴),持续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针灸治疗。针灸组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1.3  统计方法

以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变化

治疗前,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6.05±0.82)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5.02±0.80)pg/mL,均低于针灸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变化对比(x±s)

2.2  症状改善时间

对照组肢体麻木改善时间(10.59±2.33)d、感觉异常改善时间(9.16±2.39)d,均长于针灸组肢体麻木改善时间(7.68±2.03)d、感觉异常改善时间(6.79±1.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3.06,P<0.05)。

2.3  血糖控制达标率及满意度

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率86.79%、满意度84.91%,均低于针灸组98.28%、9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规模的不断扩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处于不断升高状态。在2型糖尿病群体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已经接近50%水平[3]。这种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多集中在活动功能、神经功能等方面。如未能及时接受治疗,由高血糖状态、微循环障碍引发的神经功能损害逐渐加剧,甚至会增加患者的不良预后形成风险[4]。上述状况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西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舒洛地特作为一种神经病变治疗常用药,其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机制为:经口服给药后,药物中的主要成分——葡萄糖胺聚糖,可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体内大量释放蛋白脂酶,同时提升脂蛋白酶的活性水平,逐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及神经功能。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麻木、血痹范畴[5]。这类疾病的病机为:血脉痹阻,气行阻滞,经络传导不通,不通则痛,最终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肢体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表现。根据上述病机,中医主张采用行气活血、通经舒络原则进行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为:这种方法可通过恰当的取穴及穴位刺激作用,改善患者的一系列症状。将其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医针灸取穴足三里、肾俞、内关、血海,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等穴位,以针灸针刺入穴位,发挥各穴位对应的功能。同时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上述穴位,可形成良好的协同作用,行气活血,镇痛通络。因此,随着针灸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也可得到良好改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针灸治疗的应用优势在于:①修复神经功能。神经功能受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出现肢体麻木、烧灼感、感觉异常等症状的主要原因。常规西医治疗模式下,胰岛素的使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紊乱状态;而舒洛地特的使用则可通过释放蛋白脂酶这一途径,延缓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进而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相比之下,针灸治疗则可直接经各穴位的刺激,活血通絡、行气除痹。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中医针灸方法的实施有助于刺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病变神经,改善神经细胞内环境状态,改善局部供血,加速神经传导,并促进神经元的快速生成,为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提供必要的支持。该研究证实:治疗后,针灸组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10.57±1.05)ng/m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9.11±0.92)pg/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纠正血糖代谢紊乱状态。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形成原因来看,持续性血糖代谢紊乱是诱发糖尿病患者神经损害的基本原因。在接受治疗期间,如患者的血糖代谢状况未得到良好控制,即使患者的肢体麻木、灼热感等症状暂时性得到控制,也可能因血糖波动而再次复发。常规西医治疗模式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代谢状况主要由胰岛素控制,由于患者的机体代谢紊乱状况较为严重,因此,部分患者的血糖代谢改善状况并不明显。而引入针灸治疗后,这种中医治疗方法则可形成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纠正脂代谢等作用,进一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代谢状况。该研究证实:针灸组血糖控制达标率98.2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缩短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针灸治疗同时经药物干预、针灸刺激这两种途径起效。药物延缓血管病变、改善血糖代谢状态作用的发挥,可与针灸治疗形成的行气活血、通络除痹功效形成协同机制,快速消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烧灼感、感觉异常等症状。该研究证实:针灸组肢体麻木改善时间(7.68±2.03)d、感觉异常改善时间(6.79±1.65)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宜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推行针灸治疗,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血糖紊乱症状的恢复,为糖尿病神经周围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亚琴,吴坚,谢心,等.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血清NSE水平的影响[J/OL].上海针灸杂志,2019(8):865-869.

[2]  罗屏,谭海灯.中医针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外医疗,2019,38(18):196-198.

[3]  徐曼.浅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8):183-184.

[4]  张群霞,白喜灿,赵素红.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5):770-772.

[5]  马占龙.舒洛地特联合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4):36,81.

(收稿日期:2019-09-20)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神经功能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