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探索

2019-03-07 11:21涂少珺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芦柑永春县永春

摘 要:在厘清乡土资源和地理学科素养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乡土资源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建立人地协调观,提升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乡土资源;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近几年,“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领域频频出现。学生应该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是什么呢?通过学习,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指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一种能适应学生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终身发展的地理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方法,具备地理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情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就能够用地理的观点来观察事物,能运用地理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当前的地理学科教学的重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根植于真实的地理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乡土”范围一般指县一级行政区。乡土资源即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体内容有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乡土资源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就是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与体验的交汇点。

因此,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认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乡土资源案例融入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互动交流中调动已有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建构而来;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强调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乡土资源案例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地理规律、原理来分析自然因素对家乡农业、工业和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分析生产、生活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初中地理《中国的农业》一节的课程标准是“懂得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在学生初步学会我国的农业分布后,设计以“永春县的芦柑种植”为案例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先提出“为什么我们永春芦柑能声名远播呢”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永春的芦柑甜”“永春芦柑酸甜有味道”“永春芦柑多”等等。再提出“永春芦柑为何会酸甜有味道呢”。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永春县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等方面去思考。让学生能够运用刚学到的地理原理,讨论分析永春县种植芦柑有利的自然条件。最后能够总结归纳“永春地处山区,地形以低山地、丘陵为主适合种植果树;而且永春县地处热量充足、较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大,降水较多”。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信息,关注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运用归纳法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而且,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生能够逐步确立。

二、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区域认知能力指的是“人们具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它是地理学习中基本的认知方法。乡土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典型的研究性学习案例,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初中地理《中国的农业》一节介绍了“郊区农业、特色农业”。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实例,特别关注永春县城周边的农业生产状况。通过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学生了解到永春县城西郊的石鼓镇有“康绿隆果蔬基地”和“绿丰食用菌基地”,建有大棚有机果蔬、珍稀食用菌培育、观光休闲采摘场、试验“鱼菜共生”等项目,种植西红柿、水果椒等无土栽培果蔬以及秀珍菇、平菇等珍稀食用菌,规模达到300多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这些乡土素材进行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案例《永春县城郊现代特色农业的调查》。学生通过一阶段以来的研究性学习,利用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发表自己的见解,撰写了若干篇乡土地理小论文。以乡土资源为案例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熟悉的鄉土资源探究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目的。

三、 巧用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实践力

“建构开放式地理课程”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课程应着眼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因此,地理教学必须转变以“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积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能从地理的视角挖掘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国际气象日”前后,组织学生到当地气象台参观学习。活动前期布置学生自主了解一些气候的知识。活动当天,在气象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气象观测站,知道了气象数据都是按照国际标准测出来的,比如百叶箱里面放有温度计,按照国际标准把百叶箱设置高度为距离地面1.5米。工作人员还给大家详细讲解了测地表温度、测风速、测降水量等仪器的工作原理,讲解了各种气象观测设备的用途。然后学生观看了气象宣传片,了解了家乡永春气温、降水等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学习了永春能见度目标物分布图,并了解每天天气预报的数据制作。看着电脑上错综复杂的线,大家争相提问,明白了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台风的移动路径等气象知识。学生们在体验中理解人与气象、气象与城市的关系等。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关注天气、气候,认识到气象工作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理解气候变化对现实生活和地球未来的影响,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有效利用乡土资源的反思

如何渗透乡土资源到地理教学中,这是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过程,是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用地理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地理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地理的角度总结规律。

(一) 乡土资源的选取要与当地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相适应

由于地方政府较少进行本土详细数据的公布,因此材料较难收集,很多乡土资源中的数据、所描绘的事物、所表述的现象等更新较慢,误差较大。因此,在乡土资源选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要符合时代特征。

(二) 乡土资源融入地理教学的目的要明确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价值和实用价值”是乡土资源融入地理教学的目的。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习,学生能体验、领悟身边的知识,提高生活的技能。因此,选取的乡土资源要对现有的教材内容有补充作用。

总之,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并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够彰显地理学科特色。乡土资源融入地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建立人地协调观、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丁运超.地理核心素养与研学旅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

[2]李慎中.乡土资源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J].地理教学,2009(10).

[3]吴春燕.融入乡土元素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5).

作者简介:

涂少珺,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芦柑永春县永春
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从太空俯瞰地球
永春雪山岩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春县2016年9月1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
福建:新产季永春芦柑出口开局良好
福建·永春芦柑出口开局良好
福建·永春芦柑走俏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