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艳 马 婷 陈 胜 王继鹏*
肺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PN)通常不伴有淋巴结肿大或肺不张,而是肺实质内存在一定密度和形态的增高结节。据流行病学统计,约有50%以上为恶性,故而早期准确诊断对治疗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临床研究的难点和重点[1]。目前,治疗SPN主要采用胸腔镜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但治疗过程中病灶具体定位困难,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难题[2]。临床和体检逐步采用的低剂量高分辨率胸部CT扫描具有较高的影像效果,SPN样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升高。Hookwire定位技术在肺部病灶的准确度较高,但关于SPN研究资料缺乏[3]。为此,本研究探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复合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SPN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SPN的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3例SPN患者109处病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5.49±9.24)岁;病灶直径(14.29±3.28)mm,距脏层膜距离(13.20±4.10)mm。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54.15±10.40)岁;病灶直径(14.01±4.10)mm,距脏层膜距离(13.69±5.03)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病灶直径<20 mm;②距离脏层胸膜最小距离>5 mm;③术前均行高分辨CT检查;④患者知情同意。
(2)排除标准:①有同侧剖胸手术史或广泛胸膜腔粘连;②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
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型双源128CT机(德国西门子公司)。
(1)对照组给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扫描,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将HawkinsⅢ BLN Hookwire定位针(Meditech,Inc. Watertown,MA,USA)留置,CT扫描显示定位针位于病灶中心后释放带钩钢丝并回收套针。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4]。
(2)观察组给予CT和DSA复合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基础上取侧卧于DSA手术台上行VATS。透视辅助下发现Hookwire定位针定位病灶,标记部位用肺钳轻柔夹住,局部肺组织直线切割缝合器楔形切除,病灶再次确认后快速冷冻活检,胸腔内止血、清除胸腔内液体,置入胸腔引流管以恢复双肺通气,根据病理决定手术方案[5]。
观察两组手术定位时间、楔形切除时间及肺功能FVC及FEV1,转开胸手术比例以及定位并发症发生率等。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定位时间和VATS楔形切除时间分别为(12.01±3.02)min和(15.49±4.1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t=-2.86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2.01±23.20)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0.40±30.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定位时间、楔形切除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min,±s)
表1 两组手术定位时间、楔形切除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min,±s)
组别 例数 定位时间 楔形切除时间 手术时间观察组 48 12.01±3.02 15.49±4.15 102.01±23.20对照组 45 14.03±3.22 18.23±5.04 110.40±30.12 t值 -3.122 -2.869 -1.51 P值 <0.05 <0.05 <0.05
观察组无转开胸手术,对照组转开胸手术2例(占4.44%),两组转开胸手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0,P>0.05)。
观察组定位并发症中无出血、对照组出血9例,两组出血并发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64,P<0.05);观察组定位并发症中无气胸、气胸伴出血及钩子脱落发生,对照组中气胸5例、气胸伴出血3例及钩子脱落1例,两组气胸、气胸伴出血以及钩子脱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9,x2=1.516,x2=0.001;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定位并发症比较[例(%)]
两组术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FEV1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FVC和FEV1分别为(2.10±0.20)L和(1.03±0.11)L,观察组术后FVC和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t=5.03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①表中FVC为用力肺活量,FEV1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②*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FVC(L) FEV1(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48 2.22±0.132.10±0.20*1.13±0.121.03±0.11*对照组 45 2.20±0.151.98±0.18*1.12±0.140.92±0.10*t值 0.688 3.034 0.371 5.035 P值 >0.05 <0.05 >0.05 <0.05
SPN是指直径在75 px以下的单发肺部结节,即肺癌中T1期内的病灶。肺部结节分为孤立性和多发性,多发性可见于一侧肺或两侧肺,而孤立肺结节中,包括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庞景灼等[6]研究提示,>l cm的肺部小结节早期恶性概率高达60%,甚至更高,故SP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肺小节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痰液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但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导致无法准确诊断肺小节的性质,且无法得到满意的恶性检出率[7]。因此,肺部病灶在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成为病理诊断不明确,而怀疑是早期恶性的肺部小结节组织学依据的主要方法。但部分胸腔镜手术甚至不得不中转开胸来寻找病灶,增加了手术难度及手术创伤,延长了手术时间,并降低了病灶的检出率,限制了对肺部小结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效率。此外,直径<20 mm或距离脏层胸膜>l0 mm的胸腔镜手术,对于磨玻璃样密度的小结节患者,肿块本身质地较软,无法明确区分周围正常肺组织区,术中无法良好触及,导致术中准确的定位小结节的位置难度较大[8-9]。故而,探寻准确诊断肺小结节术前或术中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10]。
王通等[12]研究提示,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在胸腔镜微创切除肺部小结节诊断中取得相对良好成效,Hookwire定位技术与术前美兰标记、超声定位等术前定位方法比较,其所需操作简单,定位成功率高。此外,为提高病灶准确率,本研究将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与DSA技术相结合,旨在探寻临床诊断SPN的有效方法。
将注入造影剂前后拍摄的两帧X射线图像经数字化输入图像计算机,进而获得清晰纯血管影像,并实时显现血管影是DSA的基本原理[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定位时间和VATS楔形切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转开胸手术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比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气胸、气胸伴出血和钩子脱落发生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CT和DSA复合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SPN有较好的效果,且能高效、准确切除病灶,手术定位时间、切除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降低,并发症也无显著差异,证实CT和DSA复合Hookwire定位亦具有较高安全性。DSA检查时间短、对比度分辨率高、造影剂浓度低以及用量少,能够显著降低患者X射线吸收量等优点,SPN的临床诊断效果优异,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13]。
肺功能是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FVC和FEV1均将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FVC和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CT和DSA复合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SPN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DSA具有更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可进一步增强系统的检查效率,进而提高图像的定量分析能力,有效准确定位病灶,进而降低手术对肺功能的损伤[14]。
CT和DSA复合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SPN有较好的效果,能高效、准确切除病灶,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