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 进入绘本深度学习

2019-03-07 11:23江苏江阴市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绘本语言教师

江苏江阴市实验小学 黄 慧

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突出强调了学科育人,进一步凸显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强调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课标同时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实现学科育人的关键需要教师很好地抓住学科内容,挖掘内容的意义、内涵和育人价值,使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学科教学中。 我们可以依托原版英文绘本,或改编、或复制把绘本引入课堂,在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建构意义;在学习和运用语言中,使学生保持纯真、快乐和勇气,同时发展他们的跨文化理解,促进多元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一)用“喜悦的心”去读绘本,让绘本教学充满诗意

不管是日本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 绘本中有许多语言优美、抒情味浓,而故事性不太强的作品,对于这类绘本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赏读。 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 教师除了为学生读故事,还可以适时选择精彩句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赏读:图文对照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在赏读中品味语言表达,感受绘本的魅力;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绘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与画面细细地品读。

1.透过画面,让绘本变得清澈

绘本阅读课上, 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绘本所呈现的唯美画面, 透过画面的意境,形成一个充满磁性的“情感场”,以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唤醒学生之情,让学生与作者一起倾诉,一起呼唤。 让学生沉浸于文本,如鱼得水,喜则见笑意,悲则闻颤音。 在Gossie一书中, 有许多语句对仗而灵动, 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下读得朗朗上口。 如:Every day, she wears them when she eats. She wears them when she sleeps. She wears them when she hides. Every day, she walks backward. She walks forword.She walks uphill.She walks downhill.She walks in the rain.She walks in the snow. But what Gossie really loves is to wear her bright red boots when she goes for walks.学生边诵读语句边做动作, 边体会Gossie每一个生活情景,在场景中理解了所学语言,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2.还原文本,让绘本变得丰满

阅读之道的奥妙在“还原”二字上。 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将绘本还原成自己的生活,从而让自我观察与内心体验更丰满。

每一本绘本都蕴藏着深刻、生动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 绘本专为适龄儿童创作,其内容寓意朴实而深刻,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母爱、父爱、友爱,懂得感恩与回报。

例如,Anthony Browne的绘本My Mum中描述的母亲既慈爱有度又严厉有情。 在孩子们的眼中,妈妈就是强大如超人、美丽如蝴蝶、舒适如沙发、发怒如狮子……在绘本的20多幅图中, 每一幅图都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每一幅图都会引起学生会心的微笑、 真诚的认可和激动的感恩,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已熟知了“我妈妈像什么一样,怎么样”的句式,欣赏到语言中所蕴含的神韵与声韵,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为后面的创造性的说话打下了基础。带着学生慢慢品味文字,细细体会情感,学生看了会有亲近感, 产生无限的感恩:My Mum can do many things. I love my mum. What can I do for her?当然,这类绘本的图画往往也采用抒情性的、优美细腻的笔触,美得令人心醉,所以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使孩子的心灵柔软起来、敏感起来,从而感受到绘本所要表达的主题。

(二)用“敏感的心”去触绘本,让绘本教学充满感动

绘本凭借不同的媒材, 有着太多的表现技法,除了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亚克力颜料画,还有照片、拼贴以及电脑制作等。 正是这样的多样化,给了绘本迷人的外貌。 在平常的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绘本“迷人的面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会在理解故事时,不仅用眼睛看,更要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手触摸绘本不同的媒材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感受,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联想,去倾听、去表演、去充分感触事物的形与味、故事的声与色。 学生在“触”的过程中,生发对周遭世界的感动,让心灵愈发柔软,愈发“敏感”。

1.沉醉《三个愿望》,“寻找”让理解更深入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绘本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寻找绘本中隐藏的每一个细节,学会深入观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 例如,指导学生阅读The three wishes绘本时,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了解三个愿望,在体会人物的情感中推进语言的学习。 教学片段如下:学生初读完整本书,了解故事大意后,教师提出问题:These are three wishes. But why did he make so strange wishes? Let’s see.开始走进绘本,走进三个愿望,关注人物语言和情感。

第 一 个 愿 望:T:What is the first wish? (a sausage) Who would like a sausage ? (Ned.)T:How about his wife? Did Nat really want a sausage? Maybe no. So at first, what did she wish for? I wish for a pretty dress/a new house...T:Please say it happily and with high expectation.(引导学生用充满期待的语气说出女主人公起初对三个愿望的憧憬。 )

第二个愿望:T:After the first wish,was Nat happy? Yes,she didn’t want a sausage.How was Nat?She was cross. What did she say?(A sausage?What silly wish! You fool! )T:Can you say the three sentences?You can use your body language.(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 )T:When Ned heard his wife saying that, how was Ned? Ned was cross. So how can you say this sentence? He made the second wish without thinking.引导学生could you say this more crossly? 角色扮演。

第 三 个 愿 望:T: After these words, and it was.The sausage was on the end of Nat’s nose. Look at Nat, how was she? She looked very ugly, funny. So Nat was very, very,very cross. So she shouted: Ned!Do something! (表演出挥动双臂,愤怒的样子。 )

在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完全体会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语言, 他们带着兴趣和喜欢,自然地融入故事中,用自己的肢体、用自己的理解惟妙惟肖地表演出了故事。

2.化身《小黑鱼》,“触摸”让观察更细致

如果说李欧·李奥尼是一位色彩的魔幻大师的话,那么《小黑鱼》就是一场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了! 在这本《小黑鱼》里,李欧·李奥尼用了水彩拓画的技法,用实物拓印出鱼、水母及海藻的形体与背景,书中所有的小红鱼都是用印章刻出来的,只有小黑鱼是用笔画出来的。 翻开这样一本书,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一头扎进了《小黑鱼》的世界,仿佛自己就化身为了一条条“小黑鱼”。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观察绘本,阅读绘本,进而理解绘本,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本书独特的绘画风格,引导学生用手去触摸每一幅画。 当学生们用小手触摸过每一幅画面时,美好的童心便跟随着小黑鱼开始在海底历险、闯荡世界,学会思考,组织小红鱼集结成大鱼,勇当“眼睛”,吓走大鱼,实现自我成长。

伴随着“触摸”的观察是那样的细腻,学生的内心亦随之变得愈发敏感。 长此以往,学生对文字、对画面的敏感度会越来越强,这将成为他们读、写的鲜活源泉。

(三)用“思考的心”去想绘本,让绘本教学充满智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学识更重要。”绘本是对学生进行心灵“敏化”的绝佳载体,它那留白与空白页,表现着悠远意境,为学生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 它那多变的视角,极富戏剧性的变化,让学生们在阅读时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心生跌宕起伏; 它那画面大小与色调变化,暗示着人物的情绪及环境的意境,让学生们能直达绘本深处,洗涤纯洁的心灵……

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绘本时,就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用“思考的心”去看,去体会绘本所特有的文学、美术、结构诸方面的魅力。 这样的看,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其更深的东西。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猜测,让学生在观察中历经再造、想象,即依照语言的描述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让学生的心灵在这样充满智慧的观察训练中变得日渐敏感,进而多思多话,自发地进行有感而发。

1.联想,让绘本阅读愈发有趣

教学实践表明,发展学生观察力,要先充分运用直观性原则。 所谓直观性原则,即:“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来丰富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为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奠定基础,其中主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对文字与文字、画面与画面、文字与画面进行联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自我观察能力。 比如,带领学生阅读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T:Little Nutbrown Hare,who was going to bed,held on tight to Big Nutbrown Hare’s very long ears.He wanted to be sure that Big Nutbrown Hare was listening. “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 he said.Little Nutbrown Hare are stretching out his arms as wide as they could go. How does the little hare express his love to mum?

S:He is stretching out his arms.

T:If you were this hare, how can you do?

S:(Do the action.)

T:How does the hare say?

S:I love you as high as I can reach.

T:Let’s compare together whose love is more?(边说边做,教师和第一排的同学比)

T: Big Nutbrown Hare had even longer arms.Then how does the little hare do?

S1: Then Little Nutbrown Hare had a good idea.He tumbled upside down and reached up the tree trunk with his feet.“I love you all the way up to my toes! ”he said.

S:(做动作 举高 一起举)

S2:“I love you as high as I can HOP! ”laughed Little Nutbrown Hare, bouncing up and down.

T:Could you express your love with the sea?

S:I love you as large as the sea.

T:How about flowers?

S:I love you as beautiful as the flowers.

通过这样的动作、语言模仿,逐步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How does the little hare express his love to his mum?”通过类似联想,既让学生感受到可爱的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深情,又明白了如何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表达自己的爱。 特别是在最后的创编活动中,教师可选用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拓展经验,大胆想象。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以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们思考,拓展知识,以大海、鲜花、树、山、星星等鼓励学生们选择图片当中的一幅来表述对妈妈的爱。 如:鲜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爱你,大海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对妈妈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家人的爱,通过这样的阅读让学生们知道生活中被很多种爱包围着,享受着这些爱,同时也爱着别人,这种爱是无限的,是不容易衡量的,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珍惜,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我们的生活便会更幸福、更富有情趣。

2.猜测,让绘本阅读愈发深刻

借助图画的表现力,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丰富,许多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易直观地表现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在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绘本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封面进行猜想,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然后一边读文一边赏图, 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 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后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教学片段如下:

课始,教师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30秒内分别说出有关colour,food,animal和insect的单词,尽量不要间断和重复。 延续主题,T: What insect do you like best?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品读猜测绘本封面。 T: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a story about this.(出示毛毛虫)It’s a kind of insects. Do you like it? Why or why not?(I don’t like it because it’s ugly./ I don’t like it because it’s too soft./ I like it because it’s a life./...)接着教师呈现绘本封面,板书The very caterpillar(sad/unlucky/tired/ugly...)

在阅读绘本故事前的热身环节,采取“30 seconds non-stop talking”的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已学旧知。 游戏中涉及的四类词都与本节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 游戏后,接着学生刚刚谈论的话题,询问学生最喜欢哪种昆虫,自然引出绘本故事的主角——毛毛虫。 接着引导学生谈论这只毛毛虫,并发挥想象力为故事拟标题。 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更激起了学生迫切走进故事的欲望。

正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故事情节进行留白,巧设悬念,发散学生思维,同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么”“毛毛虫是怎么变得又大又胖的”“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 这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由整体到细节,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自主提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阅读故事更具针对性。 猜测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其英语表达能力。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图画与语言共同成就的故事语境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内化和尝试使用其中的语言,有效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 绘本教学的意义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资源的拓展与丰富, 它的意义在于它对儿童英语阅读的启蒙,阅读品格的培养,自主“悦读”能力的提升。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让“教学”升华为“教育”,不仅挑战现有的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同时也挑战着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理解力。 从概念到行动,英语教师思考自己的课堂,起点是什么,真正需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课堂从“点状”走向“块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表层”走向“深度”。

猜你喜欢
绘本语言教师
最美教师
绘本
绘本
绘本
语言是刀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