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结合正性暗示对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探究

2019-03-06 14:50吴惠贞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

吴惠贞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结合正性暗示对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2月~2018年7月126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行肢体语言沟通与正性暗示,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哭闹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95.24%,较对照组患儿73.02%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儿的每日哭闹次数、住院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正性暗示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临床依从性,并可减少其哭闹情况,有助于促进其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儿科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正性暗示;临床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187-01

与其他临床科室不同,儿科的护理对象在认知能力、生长发育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且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人们对儿科护理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然而,在实际儿科护理中,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其语言表述能力尚未完善,再加上对临床治疗的恐惧,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不高,增加了护理难度。现为改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我院尝试在儿科护理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结合正性暗示,具体过程和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2月~2018年7月126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63例,其中,研究组有男35例、女28例,年龄10个月~8岁,均龄(4.06±1.54)岁,包括15例肺炎、12例呼吸道感染、14例胃肠道疾病、9例肾病综合征、13例其他;对照组有男33例、女30例,年龄8个月~9岁,均龄(4.37±1.40)岁,包括16例肺炎、10例呼吸道感染、15例胃肠道疾病、8例肾病综合征、14例其他。两组的基本情况未见显著的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患儿病情观察、加强病房巡视次数、病房环境护理、饮食指导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行肢体语言沟通与正性暗示,具体为:(1)肢体语言沟通:①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的仪容仪表,在每次实施护理前均整理好着装,并以微笑、温柔的态度面对患儿和家属,耐心地安抚其情绪,力求能够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②在与患儿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真诚、友好地目光注视患儿,并始终保持微笑,以让患儿觉得自己被尊重,自愿配合治疗或护理操作;③护理人员在查房时或进行护理操作前后,可通过抚摸患儿头部或者握手等方式,赞扬、鼓励患儿,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并增强其治疗信心。(2)正性暗示:①查房时,医护人员可通过相互的語言沟通给予患儿正性引导,例如:医生说“xx(患儿姓名),今天的精神状态比昨天好多了”,护士说“是噢。xx(患儿姓名)好乖,好配合治疗,很快就可以康复了”等等;②其次,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说话的语调、动作、姿势等把积极的氛围传递给患儿,使其产生积极反应,乐观面对疾病和治疗;③ 最后,护理人员邀请类似病情却已康复的患儿现身说法,积极引导患儿配合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其中,完全依从:患儿能够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操作;部分依从:患儿虽能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但过程中出现了抵触情绪,需经过安慰、鼓励才肯配合;不依从:患儿抵触进行治疗、护理操作[1]。(2)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每日哭闹的次数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1.0软件,计数数据以率(%)形式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95.24%,较对照组患儿73.02%显著升高(χ2=11.649,p=0.001),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哭闹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每日哭闹次数、住院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相关研究报道[2],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有限,大部分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进而导致其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在儿科临床中患儿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至关重要。

以往常规的儿科护理措施较为单一、枯燥,故其护理效果一般,难以满足患儿或家属的护理要求。本研究为改善儿科护理质量,将肢体语言沟通和正性暗示法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较常规护理对照组要高,且该组患儿的哭闹次数、住院时间也少于对照组,提示肢体语言沟通结合正性暗示的应用效果显著。肢体语言沟通主要是护理人员通过面部表情、目光语言、手势等方式向患儿传递积极的氛围,以缓解其紧张、恐惧感,减轻抵触治疗的情绪;同时,正性暗示则是通过医护之间的交流、榜样效应等以帮助患儿树立治疗信心,进而使其积极面对治疗和护理,提高临床依从性[3]。

综上,在儿科护理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正性暗示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临床依从性,并可减少其哭闹情况,有助于促进其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杜娟,庞改侠.综合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输液依从性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5,28(4):132-134.

[2]谢安慰,阐玉英,钮美娥.提高儿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7):65-67.

[3]江丽娜.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853-855.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基层医院稳定儿科护理队伍的措施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