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军 向凯
摘 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是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转型路径起点是供需调研。本文基于广东省部分高校会计学专业调研结果,创新性地从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三个维度,采用DEA法进行立体化投入产出效率分析,识别出会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供需差异点,以此为基础,对高校应用型转型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转型;会计教育;DEA
一、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传统的高校发展往往以学科为主导,形成了以学科逻辑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学科思维定式。新常态经济发展环境下,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同质化倾向严重。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历史上指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大背景下,2016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首批14所普通本科高校拟试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应用型高校转变试点,需要逐渐打破学科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建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分析方法选择
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核心定位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其内在的逻辑要求是从知识本位教育与学科本位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与专业职业教育转型。转型的起点即要进行服务市场的需求调研。
中外学者不泛对会计教学方面的研究,职业界对会计毕业生能力期望的调查显示,能力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一直存在认知缺口。[1][2]孟焰,李玲(2007)对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效果进行了调查并统计分析。[3]杨政、殷俊明等(2012)各利益相关者对能力项目认知、会计教学方法认知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4]但上述分析均侧重于对于调查项目的重要性或认知分析,缺少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未能识别会计教育的供需差异关键点。本文创新性地从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三个维度的进行立体化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以识别会计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供需差异点,为后续进行应用型转型的课程及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改革打下基础。
我们选取DEA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又称数据包络分析法,由Charnes、Coopo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5],具有黑箱研究方法特色,借助于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DEA法避免了在統计平均意义上的确定指标权系数,不必对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有内在客观性,在评价复杂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具有独到之处。DEA法的评价模型有数十种,由于本次调查数据仅在教师维度涉及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问题,用人单位与学生维度无相关数据,故不涉及规模效率的评价,CCR模型足够反映问题,针对的決策单元或方案,可以透过差额变量分析(slack variable analysis)了解投入资源使用狀況,找出低效率之来源及对应的属性值应该改善的大小程度。
三、调研数据及模型构建
(一)调研基本情况
高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路径的起点是进行供需调研。为此,课题组对广东省150家企业 ,12所(其中3所应用型转型学校)开办会计学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教师(主管教学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与毕业学生(近5年内毕业)三个维度进行调研,具体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三个维度问卷共同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及能力的培养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形成立体化的调查结果。每项调查项目具体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项目,按调查对象选择的百分比分别乘以分值(其中满意3分,基本满意2分,不满意1分)得到以下统计结果。以此结果构建决策单元DMU。
(二)DEA模型构建
根据DEA方法,定义相关指标矩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分成三个独立的决策单元进行评价,下面以专业知识为例进行模型构建,其他两个决策单元类似。
四、基于CCR模型的调研数据计算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DEAslover软件,采用CCR-O模型计算。产出角度CCR模型体现了在当前投入水平下,产出是否有效,并提供了效率值及排名,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对偶价格,构弛变量,目标值,对每个分解单元的改进及工作效率提供了参照对象。
以下计算结果中,
RANK表示效率值排名,1为最高,数字越大效率值排名越后。
1/Score 是CCR计算结果的倒数,为1表示有效。结果越大表示效率越低。
Data 取自表2的原始值,由于是产出角度计算,教师投入满意度的数据未进行投影计算,为简化表略去,只体现了进行了投影计算的用人单位满意度与毕业生满意度。
Projection表示目标前沿上的投影值,体现改进的方向。表示相较于最优结果,该决策单元应达到的值,即目标值。
Difference 表示改进值,由原始值与目标值对比而得。
%表示改进的程度,是改进值与原始值的比值。
(三)专业知识调查计算结果与分析
如表3所示,金融类与审计类专业知识满意度有效。本次调查针对可能进行本科应用型转型的学校,双一流大学或985学校并不在列。其实在此两类知识中教师投入度并不高,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已觉得足够满意。因为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会计专业而非金融专业,毕业生统计中35.9%来自于制造业而非会计师事务所,用人单位中70%以上是制造业,因此,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于审计与金融类知识要求并不高。当前的教学专业知识结构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效率较高。
财务管理类与会计类知识效率排在第3第4位,这两类专业知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主专业课,教学、学生、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投入产出效率是基本满意的。相反的,人文社科与外语两类专业知识,用人单位满意度需提高50%-60%,毕业生满意度也需要提高近30%左右才达到有效,这两类知识通常不认为是会计专业的专业课,但实务工作中对于学生复合性知识体系结构,人文社科与外语的知识水平的要求远高于学校的培养投入,这也是需要重视的地方。
效率最差的是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类与经济管理类课程。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类知识用人单位满意度需要提高0.80,约45%,毕业生需要提高0.73,约33%,幅度非常高,这类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特别是有关数据处理与分析、财务软件运用等知识更新速度远超过高校中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出现了学生在校所学与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极大的不匹配。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效率低体现了会计专业的教学过于专,而不够广。会计是为经济服务的经济语言,经济与管理的知识背景是财会专业知识运用的土壤与基础,提高此类专业知识的教育水平能促进财会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专业技能调查计算结果与分析
如表4所示,专业技能方面效率财务报表编制是有效的,其他均需要改进。在调查的各个高校,100%开设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财务报表编制技能贯穿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过程,且被调查企业大部分财务报表编制是由软件自动生成。这部分教师投入与产出满意度是最有效的。
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专业技能虽未达到DEA有效,但结果也较好,这些技能在教学层面知识呈体系化,成熟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较好,且企业层面难度不高,毕业生较容易上手掌握,故评分较好。而相反的纳税筹化、财务预算、投融资分析与决策等技能排序靠后,特别是投融资分析与决策,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特别低,需提高近60%。这一类技能在教学与企业实务中均属于较高层次内容,教学的理论教学需配合案例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而企业实务中,这类技能也需要在企业工作多年才能被熟练掌握。
有趣的是虽然财务报表编制技能满意度最高,但会计核算技能满意度却最低。用人单位满意度需要提高0.65,约22%,毕业生需要提高0.56,约25%。经过进一步访谈与调查,问题的根源所在是用人单位的会计核算多为场景式的,按业务流程进行核算处理,但教学过程中多按会计科目分类进行技能培养,对业务流程是割裂的,不连续的。而且实训课时不足,学生对于真实的场景、业务单据不知应该如何运用专业知识。会计核算技能是会计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最基础的技能,但一部分的教学投入与产出效率最差,是后续转型中要重点改革之处。应用型转型过程中應进一步进行供需调研,与实务界共完成产业链→职业链→岗位链→课程链的任务。
(二)职业能力调查计算结果与分析
由表5可知,虽然教师投入认为自主学习能力评分不高,但用人单位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评分较好。从而达到效率最优。可见被调查的企业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此项能力满意,被调查的学校的教学,从教学培养方式上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达到社会需求。
开拓创新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分也较好,被调查学校的教学投入中多采用SCL、案例教学等方法,学生们能从中锻炼此两类职业能力,很好地胜任工作岗位。相反地,信息获取与终身学习能力有效性较差。信息获取技能用人单位满意度需提高0.99,达45%,现代社会的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要求高,所采用的工具更新快,这与第一点专业知识中的计算机知识满意度不够有一定关联。
职业能力满意度效率最差的是洞察力与组织领导能力。在洞察力方面,用人单位满意度需要提高0.79,约34%,毕业生需要提高0.56,约33%;在组织领导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满意度需要提高0.74,约34%,毕业生需要提高0.36,约21%。这两类职业能力仅通过本科的四年教学课堂教学较难培养,需要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参与社团活动与竞赛等多方面来完成自己多元化复合能力。
五、进行本科应用型转型的建议
供需调研只是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培养出特色明显、符合行业需求、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目标、能力、项目与课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式和持续改进的一体化,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的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教育供给侧改革。
具体而言,后阶段工作重点在以下几方面:
(一)进行动态的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大数据分析、专家座谈等方式列出本专业可能面临的岗位,及该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统计本专业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的就业分布率。在梳理岗位需求基础上,利用平台与技术手段将职业能力与教学需求动态匹配,绘制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图。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职业标准引入转型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本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并探索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对接认证机制。
(二)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为动态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应将传统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重组,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建立起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以专业为导向,以职业或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为中心,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融合起来;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专注培养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淡化专业界限,进行宽口径的通识教育。
(三)创新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高校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进一步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基于信息化平台共建共管共享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场景式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由此加强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创新。真正增强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以达到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Jones,G.E.and A.Abraham. Education Implications of the Changing Role of ccountants:Perceptions of Practitioners,Academics and Students,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Business,Economics and Commerce,Forum Proceedings.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2007(2):89-105.
[2]Kavanagh,M.and Drennan,L. What Skills and Attributes does an Accounting Graduate Need? Evidence from Student Perceptions and Employer Expectations[J].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8(48):279-300.
[3]孟焰,李玲.市場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55-63.
[4]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12(1):25-35.
[5]李一智.商务决策数量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57-169.
(责任编辑 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