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颖
多年来,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始终以“万物并育,百花齐放”为核心价值观,以“多彩成长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依法治校、立德树人,以文化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一、文化管理体现刚柔并济
学校秉承“守正·出新”的管理文化,以确保学校稳步发展。所谓“守正”即守道德之正、守做事之正、守学识之正、守责任之正;“出新”即创新,敢于挑战常规,善于探索新知。“守正·出新”是在坚持“守正”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提倡述而有作,体现了民主、规范、人文、创新的管理特质。学校以“规范+特色=高效”为管理目标,将督导评价指标、自主发展指標与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章程;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坚持运用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管理流程,坚持“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的管理作风,保证对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交代(“做什么”“谁来做”“在哪里做”“什么时候做”“怎样去做”),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管理。
除了刚性的管理和严格的制度之外,学校还通过“一个根本、三个意识、四个激励”来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一个根本”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三个意识”即树立质量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四个激励”即采用制度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和奖励激励的方式,将严谨规范的制度管理与带有激励作用的情感管理融为一体,让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创新机制提供发展保障
质量管理强调对质量进行评审、监督与验收,其有效性在于执行目标管理,使目标管理处于受控状态。学校以“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意识为宗旨,建立了“三个系统”,即发展规划系统、质量控制系统和评价考核系统,以更好地落实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同时,采用扁平式管理办法,下设“六个中心”,即德育研究中心、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校务管理中心和安全保卫中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六个中心之间既要各司其责、各负其职,又要相互协作、整体推进,确保机制的适宜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原则,从而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办学质量。以人为本,推行科学、规范、严谨的制度化管理,是学校成功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创设路径推进有效实施
学校提出“因材施教·爱学生”的教师文化,倡导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同时,把培育“自育好学·爱生活”的学生文化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以“五·五”成长工程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见表1)。
学校德育研究中心依据“学生日常常规评价要素”明确规定每月重点评价的内容,制定“三色绶带”组织学生进行自行管理,培养学生的“小领袖”意识与能力。如红色绶带“小小督导员”,负责楼道和楼层公共秩序的维护工作,以及班级日常值周工作,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黄色绶带“小小管理员”,负责学校统一安排活动的管理工作……将日常管理与升旗仪式、升班旗活动相结合,既强化了过程性管理,又起到了榜样和激励作用。这些管理内容符合学校实际,科学实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部,确立了以学校干部层面管理、教研组长组内管理、教师个人自主管理的三级管理机制,将教师发展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依托“多彩教师能力模型”、“三七”参与式培训模式(见表2)、“五·五”成才计划(见表3)等体系架构,为每一位教师搭设发展的平台。
学校通过实施“多彩教师能力模型”策略,促进教师自信成长、幸福从教。在已有的“德、智、体、美、能、思、行”七个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细化教师评价方案与实施细则,制订出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教师和学校主管科室评教师的评价细则;采取抽调、自评打分等多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确保了评价的公平、公正;支持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跨年级、跨学科的切磋和商讨,在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交流中寻找教育共同点,探寻学科间相通的本位理念与策略;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校构建示范课堂,引领一线教学;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汲取实践经验,把握教育理念。从学科本质的探究到核心内容的把握,从学业标准的分析到班主任管理的培养,内外兼修已成为学校校本培训的常态,惠及每一位教师。
学校作为“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单位”、海淀区“中小学内部规范控制工作单位”,依托海淀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课题实验项目,以人为本,进一步规范管理,把“多彩成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将其编入学校章程的总则部分,将“多彩”文化理念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