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9-03-05 02:55李国贺芳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党建探索

李国 贺芳

[摘要]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建的新要求,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离退休支部有它的特点,如何做好离退休支部的党建工作,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客观问题。

[关键词]离退休党支部;党建;探索

一、做好离退休党支部党建的重要意义

(一)离退休党支部党建是党联系离退休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

离退休党支部建设是离退休党建工作的核心,离退休党支部是党在离退休党员中建立的最基层的党组织,也是离退休党员交流思想、加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团结教育离退休党员的战斗堡垒。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需要从组织、管理、引导多方位下手,注重与时俱进,既能让离退休党员更好的安度晚年,又能做到政治坚定、理想永存,充分发挥余热,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做好离退休党支部党建是党中央的具体要求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①。《意见》是今后时期离退休工作纲领性的文件,对离退休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意见》指出,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离退休干部的重要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意见》要求,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教育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和党员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意见》提出,要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离退休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离退休干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职责,强化保障。②

二、离退休党员的基本情况

(一)党委所辖党员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离退休工作办公室党委共有党委委员7人,设8个支部,384名离退职工中党员202人,平均年龄已达75岁以上,离退休支部7个,于2016年11月完成换届。

(二)党委所辖党员基本特点

1、普遍高龄,工作协调难。因为年龄大,带来的健康方面的问题,诸如行动不便、听不见、看不清、思维迟钝等问题,对组织工作带来挑战。

2、居住分散,组织工作开展难。90年代初,院校统一解决北京户口老师回迁时期,离退休党员都居住相对集中,当时根据居住地划分了离退休支部。但随着年龄增长、子女工作变动、居住条件改善等情况,很多老同志搬离了原小区:有的搬到子女身边居住、有的住进了养老院、有的长期定居国外,居住分布日趋分散,无论活动的通知还是党员组织生活的开展,都面临着新的问题,这给组织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3、心理失衡,调动情绪难。老同志离退休后,思想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突然离开工作岗位,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因为离开工作岗位后信息相对闭塞,部分党员对政策和变化不理解;离退休后收入减少,与在职人员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心理上产生不平衡;离退休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健康程度逐渐变差,进而影响到自身情绪;有的党员离退休后子女不在身边,家庭空巢,会产生孤独感;有的党员因为行动不便,长期脱离社会,难以适应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这些都有可能转变成负能量,从而对离退休党员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三、问卷调查和调研的反馈

(一)问卷调查情况

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

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党员的党性强,学习意识强,对党的理论知识、时事解读和相关法律法规感兴趣,普遍认为目前党建的突出问题是年龄偏大,工作内容贫乏,宗旨观念和组织纪律淡薄,应该通过活跃组织生活形式、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加强培训来加强党建工作。

(二)调研情况

党委分别与离退休7个支部进行了座谈,参加人数累计40人。通过调研发现离退休党支部有以下特点:

1、党性强。绝大部分党员党性强,高知比例高,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正确的理解,对组织学习和支部活动重视程度较高,参与积极。特别是支部委员和党委委员,自律强,主动担负起组织领导的职责,认真踏实的为老同志们服务。

2、高龄问题。离退休党员平均年龄已接近80岁,如果不算近几年转关系到北京的党员的话,已经超过80岁了。因为高龄带来了比如听不见、看不清、坐不长、记不牢、走不动等等问题,都影响到组织活动的开展。

3、散居问题。或者随子女居住,或者住养老院,或者候鸟式,不集中居住的党员参加活动是一个客观问题。或者因为交通不方便,身体或家庭原因(看孩子),导致活动出席率不高,严重影响组织活动的开展。

提出建议:

1、根据所辖党员特点,考虑支部调整,主要是解决高龄化和散居化带来的影响组织生活问题。

2、采取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方式。比如讲座、录像、知识竞赛、黑板报、红色电影等。

3、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微信群、网站专题、APP等,利用网络手段,将学习交流搬到网上。

4、充分关心生活中的实事。比如石板房的电梯问题、亚运村老师关心的遗体捐献、家庭医生等。

在調研中也发现了许多比较好的做法。比如亚运村第三支部的互助组、石板房第一支部、城华园支部的微信群、石板房第二支部支委的到户关心慰问、亚运村第一支部的学习准备、城华园支部的骨干党员的作用等等。

四、做好高龄离退休党建的探索

通过调研和这些年的工作实际,在高龄党建方面进行了以下有益的探索。

(一)实事求是,找准平衡点

一方面是日益高标准严要求的党建工作,一方面是日益高龄的党员队伍,因此找准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能满足党建的要求,另一方面切实在老党员中起到良好效果。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八个字,涵义深刻。这八个字不仅是民生工作的方法论,也是高龄党建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尽力而为是戮力奋进的应有姿态,体现的是对待工作的决心和意志;“量力而行”是尊重实际的科学研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量历史和现实表明,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兼具,才可谓之完整。作为党建工作者,“尽力而为”是不能丢弃的精神追求,“量力而行”是不能不顾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尽力”和“量力”的辩证关系至关重要。要掌握好“力度”,找好平衡点,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才有可能做好高龄党建工作。

(二)结合式管理,增强党支部凝聚力

党委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老党员的特性,发挥结合式管理的优势,取长补短,加强结合,将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爱好等人群结合在一起,互为补充,取得了1+1大于2的效果,从而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1、老青结合,强弱搭配。党委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了原先离休党员、退休党员分别设置党支部的形式,将离休党员根据居住区域划分进退休党支部,组建了离休退休混合党支部。同时鼓励刚退休、相对年轻的党员充实到年长的离退休党支部。这样一来,退休低龄党员的思想活跃、身体健康,可以和年老党员的优秀的政治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实现优势互补,便于党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2、专管结合,系统共建。党委设立联络人制度,在职党员负责联络2—3个离退休党支部,参加所属支部活动的同时也参加联络支部的活动,特别协助支部书记在一些细节方面开展工作。党委号召离退休党员和在职党员与身边的困难党员、群众结帮扶对子,从心理和人力上给予帮助,传递正能量,传递亲情,营造和睦、和谐的氛围。

(三)分类管理,提高有效性

1、集中党员,就近管理。党委根据大部分离退休党员居住地集中的特点,以楼门单元或楼层作为划分支部的原则,相邻楼道(层)组建党支部。这种近邻模式,党员之间相互熟悉、互相帮助、联系紧密,方便支部组织活动,而且可以接受周边群众监督,更能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支部活动的出勤率。将支部工作和群众工作融入生活的实际,融入居住地,能为群众做实事、琐事,也做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散居党员,社区管理。对于居住地离本部较远、年老体弱、出行不便的党员,借鉴北京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离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加强同散居党员所在社区和街道的联系,鼓励后转来的党员就近参加社区活动,鼓励他们在居住地所辖社区就近参加学习、就近参加党员活动,就近得到组织照顾、就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社区优势资源,利用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机构“和力共建”,营造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

3、异地党员,网络管理。对于居住在外地或长期在国外居住的党员,利用网络通讯工具qq或微信联系,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相互沟通,消除空间上的阻隔。確保信息传递的畅通,保持学习的同步,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有效保障了异地离退休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加强高龄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研究新形势下高龄离退休党建管理模式是离退休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力求从工作实际和理论层面共同进行研究,提升水平,使高龄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和离退休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注释]

①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新华社.

[参考文献]

[1]岳瑛.外国老年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3(10).

[2]郭美玉.美国老年教育与借鉴——对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Z1).

[3]沈红梅.老年教育:世界性共同课题[J].教育科学研究,1999(2).

猜你喜欢
党建探索
基于.NET的信息化党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