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红
[提要] 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分期消费进行调查研究,选取爱学贷、分期乐、趣分期等三家分期购物平台作为样本。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安徽铜陵等地主要分期购物平台公司的调研,实地调查现有分期购物平台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产品信息透明度及产品费率透明度。通过比较发现其存在的弊端,从而寻求实现合理分期利息费用率的购物平台经营模式,进一步规范发展大学生分期消费项目,以达到最终实现大学生分期项目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分期消费;产品比较
本文为铜陵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分期平台规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tlxydxs064)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2月4日
2009年银监会下达对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严格管制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再加上由于银行等传统机构本身的形式特点,无法顾及到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因此大学生信用卡逐渐退出校园金融市场,新型消费方式开始进军校园市场,出现大量为在校生提供分期消费服务的网络分期平台。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至2015年入学年份,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2,547.70万人。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依然在扩招,使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还在不断扩大中,加上其自身较为积极地接受新事物的发展,这些便捷消费方式的出现,更加迎合了学生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大学生的一致高度认可,因此在校大学生参与程度迅速提升;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生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兴起不久,短短的两年内,被迅速且广泛的开发出来,各家创业公司此时仍处于初期抢占市场阶段,难免出现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梳理我国大学生近年来校园分期平台的发展近况,在对比分析产品和服务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互联网消费市场的健康有序良好发展,同时也给大学生分期平台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促进我国互联网消费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合理有序地发展。
本文立足于铜陵市校园互联网消费的风险管理,以校园消费金融行业的视角研究其在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及问题,并将其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拟提出各种如何控制风险的方法,长期以来,关于大学生分期平台的质疑声多种多样,各类问题也层出不穷,但关于大学生分期平台所做的课題研究少之又少,一方面由于在校大学生无经济能力,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不完美匹配,无法形成强大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分期平台存在管理不善、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因而针对大学生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因素。收入情况决定消费水平,近年来高校人数不断增长,人们经济水平提高。此外,还有政府政策和高校的大力支持,如每年度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高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校园兼职岗位,满足其日常开支,在校大学生提供资金给其自主创业的机会等,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后闲暇时光,而且帮助他们获得一部分收入,导致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再者,学校大力加强保护学生的财产安全意识,使学生的消费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促使分期消费队伍逐渐壮大。本课题通过建立相关模型探究合理费率与现有市场费率进行比较,重点关注了当前分期平台的信息透明度、分期利息手续费率合理程度,探究如何切实保障大学生贷款的还款安全性,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征信体系,提出对政府出台政策的建议,为分期平台的发展进言献策,使大学生分期市场平稳安全运行。
本文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铜陵等地主要分期购物平台公司的调研,实地调查安徽省现有的分期购物平台公司的公司信息透明度、产品信息透明度及产品费率透明度,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建立模型研究合理的分期利息手续费率,在与现有费率的比较中,确定大学生与分期购物平台双方主体利益共赢的费率水平范围,寻求实现合理分期利息费率的购物平台经营模式,以便于政府介入,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发展大学生分期项目,达到最终实现大学生分期项目健康稳健的市场化发展,为更大范围的项目推广和其他地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经验和借鉴之处。
调查范围:实地调研以安徽省为主,初期以经济比较繁荣、大学生分布较为密集的大学城为例,后期可能会延伸到其他城市的大学,扩展收集数据资料。
运用原理:在查找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spss等数据模拟分析软件建立模型,运用时间序列。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访谈等调查方式相结合。
实验方案:选取安徽省铜陵市作为考察地点进行实地调研,再结合面向安徽省各大高校大学生的问卷发放,以期获得较为全面的数据,使搜集到的数据更加贴近安徽省大学生分期借贷的现状,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安徽省大学生分期借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话采访询问的方式进行资料数据采集分析。
可行性分析:自银监会下发通知分年龄段叫停银行向学生发放信用卡业务之后,信用卡逐步退出大学生金融借贷市场,而大学生分期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近年来大学生的分期平台迅速崛起,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逐步增强。虽然市场规模较为庞大,但大学生分期也存在着各项风险与质疑——大学生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平台收取的费率是否是变相高利贷、大学生征信体系是否完善等。所以,本文重点探究目前市场上占有率较大的大学生分期费率是否合理以及合理的大学生征信体系的建立,以此提出合理的措施规避风险,进一步加快大学生分期平台规范的步伐。
当前,我国针对大学生市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刚刚兴起,各分期平台在快速发展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忽略了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服务市场迎合市场能力;另外,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分期费用率过高、服务费用不透明、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随着分期消费的兴起使其合法性受到了质疑,从长远角度考虑来说,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阻碍,难以赢得顾客信赖。当前,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集团和京东集团,以其对用户精准的定位满足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合理控制风险,通过评分系统确定每个用户的信用程度,以此确定每个账户的信用额度。本文所研究的趣分期、分期乐并没有阿里巴巴和京东那样庞大的数据来源作为支撑,所以他们对用户的分期付款额度界定的依据较为单一,主要通过审核学生学籍资料来确定。或者大部分公司通过线下面签的方式,各个高校代理人与用户联系,通过现场审核资料,双方都确认无误同意后签订合同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贷款或者分期付款的额度。目前,很多客户轻视了逾期未还款行为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影响。对于分期平台来说,一定会有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用户长时间的逾期未还款。一些小的平台会采取极端的催款方式并不正规。
(一)公司信息透明度。从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否获得风险投资和资金来源渠道这三个方面对分期消费的信息透明度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期乐、爱学贷、趣分期三家平台的注册资本由低到高分别为:趣分期2,388万元,爱学贷30,000万元,分期乐45,000万元,三家平台都获得了相应的风险投资,其中分期乐和趣分期的融资规模高达10亿元级别。在资金来源方面,他们共同的资金来源都有P2P平台,此外,分期乐还有证券化产品的资金支持。
(二)产品信息透明度。产品信息透明度上,我们主要从分期平台的产品来源途径、分期期数、信用额度、违约罚款金额以及提交的证明材料等方面对产品的信息透明度做了调查分析。
在产品来源上,分期乐主要依靠京东商城提供产品及供应链,爱学贷和趣分期两家平台的产品来源都是商家入驻或者采取自营等方式来销售产品。总的来说,消费者所购产品都是来自正规的非违法违规的渠道。
在分期期数方面,三家平台都提供最多两年的分期服务期限,也就是一共24期,而趣分期的商品最多提供12个月的分期,只有现金取现才有最多24期的分期服务可供消费者选择,分期乐、爱学贷在商品和现金取现两个方面都提供24期的分期服务。可见,分期还款期限越短对学生还款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在信用额度和提供材料方面,三者所提供的额度并不低,最高额度为10,000元,借贷审核资质也过于宽松,但如果违约消费也将会有相应的惩罚,且分期费率较高,多数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约。在互联网实名制消费时代他们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包括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手机号码以及父母的基本信息,由此,如果本人无能力还信用额度,这样就使父母成为他们潜在的担保人,后期在他们没有能力还款时只能不得已由父母背负债务。此方式也滋生了学生无力还款后一些平台机构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产生的隐患。
(三)产品费率透明度。分期平台除了获取投资机构的资金外,分期费率的利息是分期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了解分期产品的重要信息,分期费率的高低是大学生选择分期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所调查的三家分期平台都没有明确的分期费用率,而是用手续费、服务费等费用来代替,但通过分期商品具体计算,仍然可以了解到每家分期平台的具体分期费率。以下我们将从商品与现金取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期费率比较:
从商品方面:以售价7,188元的商品为例,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的每月还款额依次为679.68元、658元、657.73元,利率分别计算为26.81%、19.55%、18.98%。
从现金取现角度分析:以提取现金3,000元为例,3家平台的每次还款额依次为283.67元、292元、295.3元,差额为404.04元、504元、543.6元,计算所得利率分别为26.81%、34.08%、37.03%。
由于分期消费采用等额本金和利息还款方式,一笔借款的使用时间为整个借款期限的一半,因此实际的利率为名义利率的两倍,但是大学生往往只注重表面所看到的数字却忽略了真正的实际利率,由调查数据可得出,各分期平台的产品费用率极低甚至有高利贷的嫌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學生后期的还款压力。
以上分析了大学生分期付款消费平台的整体发展情况,为了让大家以及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更好地提高对互联网消费的认知度,本文还为收集相关数据设计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铜陵市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有483位同学参与了此次调查,另外,在此撰写过程当中,我们还采访了部分同学对线上消费的认识情况,以便全面总结该行为的特点。以下是通过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4.53%的学生表示如果自己有能力分期那么会选择此方式,28.48%的学生表示了解过情况但未使用,其余学生则表示未了解。
在被调查的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三所学院中,会计学院参与调查的学生占总人数最多,使用分期平台付款的人也居最高,有30%的学生选择过分期消费方式,并且其中8%的学生已经使用超过一年时间,从这点上看来,会计学院学生更敢于尝试并接受新的事物,而那些未使用过的学生也有近一半表示将来可能会尝试。剩下的不接受该消费方式的学生中,金融学院人数居多,高达65%以上。这可能与他们所学专业有一定关联,金融专业的学生考虑更加谨慎、周密。
此次调查中,在购买产品类别中,男生和女生也有很大区别,男生更多的是用在购买数码、电子产品中,比如手机、电脑设施、游戏设备;而女生更愿意买服饰、化妆品和零食方面。另外,男生希望获得的消费额度也远远超于女生,绝大多数男生希望额度超过2,000元,而女生表示低于500的额度也能接受。可见,男生对消费水平的需求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都高于女生。
通过此次调查,在了解大学生分期平台的基本情况后总结出分期平台有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便捷。新用户从注册到过程结束仅仅需要10分钟,而注册所需要的信息就是身份证、手机号、学号、学校名称等基本信息,账号注册完成后,第三方服务方会给客户一定的基本信用额度,消费者可以在这个额度内进行信贷活动,最后在规定期限内还款,在进行分期消费时,确认整个信贷活动也是10分钟内。
第二,智能。传统的金融业办理业务,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去相关线下网点办理,但大家都知道,人多排队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等,而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校园消费业务都只需要在网络上办理,填制相关基本信息后,通过电话、短信验证码方式来进行信息确认,就可以完成整个业务的办理。另外,以手机为主的互联网已全面覆盖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使用时,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APP,就可完成一系列线上操作,与传统的金融行业相比,此方式更加凸显智能化。
第三,数字化。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对企业而言,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些走在信息时代前端的金融行业更加不用说。一是通过大数据可以准确地判断客户的需求、交易习惯;二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使其更好地防范外界的风险。
(一)从政府角度:需要加大立法制度,完善监管机制,促使该类机构更加正规化。良好的市场环境必定离不开政策的监管与支持,因此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分期平台机构的支持力度,从一定程度上替学生分担一部分利息,减轻这类特殊消费群体的还款压力,降低分期机构的经营成本、融资成本,提高此类公司防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全面看待这类型消费方式出现的必然性及它的优缺点,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使分期类市场行业环境规范化、正规化,营造互利共赢的环境,使分期机构、学生群体双方主体都能从中受益,在市场新兴初期,要充分利用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从学生自身角度:虽然在校没有固定收入和工作,但是可以靠在校兼职或者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来购买所需物品,当然也要认清自身的还款能力及需求程度,同时要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不要有盲目攀比心理、超前消费等错误意识以免造成自己不必要的损失、背上沉重的资金包袱,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外,多在网上查找了解一些消费知识弥补自己对分期消费的认识不足,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信用意识,为以后越来越广泛的分期生活方式做好铺垫。
(三)从商业角度:校园分期消费市场潜在的大量用户群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借贷消费平台,导致了市场上各个分期消费平台参差不齐、监管困难的现象。商家要建立良好的風险控制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从实际情况出发,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加大对学生基本信息的审核力度,大学生办理分期购物业务时,不能只单单为了刷单提高业务量而降低标准吸引学生,防止学生在不同网站多次借贷,越陷越深。合理的宣传和引导才能使更多的人接受这种消费方式,互联网愈来愈发达,更加有助于这种消费方式的发展,各平台应抓住机遇,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不同的优越的消费体验。
[1]井月.大学生分期购物市场,现状、问题和改进措施[J].经济师,2016(9).
[2]杨宇峰,杨雨霞,等.基于实证模型对大学生分期平台规范问题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知识经济,2017(3).
[3]张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6.
[4]邹国源.大学生分期平台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基于珠海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J].现代经济信息,2016.
[5]叶湘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新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6(1).
[6]林江,赵靖平.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基于相关研究文献的视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