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探究

2019-03-05 23:52
语文天地 2019年24期
关键词:伊索牧童寓言

寓言使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学生若能梳理、分析、总结各个寓言故事,则能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在教学中也围绕这几方面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赏读寓言,拓展鉴赏,探究主题,创作扮演,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寓言,感受寓言作品的魅力。

一、玩味片段,美读赏析

学者吴让洁认为寓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寓言的学习要点,提炼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独立阅读寓言,并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先通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内容,而后组织学生展开美读,将情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语气语调,体会其中的言外之意。我鼓励学生围绕寓言中的某些段落展开联想,说说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想要体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11课《狐狸和乌鸦》时,我便鼓励学生围绕其中的片段展开深入品味。我首先鼓励学生展开分角色诵读的活动,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品味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我鼓励学生思考:“当狐狸问候乌鸦‘亲爱的乌鸦,您好吗’的时候,你觉得狐狸是真心问候的吗?”学生认为:“不是的。狐狸的目的是要得到乌鸦嘴巴里的肉。”“那么后来狐狸问候乌鸦的孩子,赞美乌鸦的羽毛和嗓子,你觉得它是真心的吗?”学生认为:“不是,这也是为了骗到乌鸦嘴巴里的肉而说出的谎言。”“可是,乌鸦却相信了狐狸的话,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呢?”“乌鸦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状态,被狐狸的花言巧语欺骗了”。

在围绕寓言片段进行品味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学生能通过感悟的方式体会寓言语言的形式美,体会作品的情感美,增强学生对于寓言的赏析能力。在这种玩味中,学生能在更轻松自如的环境中体会寓言的趣味性,并理解寓言所呈现的哲理,真正走入寓言作品中。

二、以一带多,比较鉴赏

在阅读寓言的过程中,若学生只是围绕单篇寓言展开阅读,则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对寓言的特点理解也不够深刻。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以一带多的方式,组织学生尝试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看看相同主题的寓言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我鼓励学生在对比中探究寓言的人物形象,说说有何不同,再思考一下寓言中体现的哲理,说说两者是否有不同之处,这样就能让学生提升自主鉴赏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阅读二年级上册第10课《狼和小羊》后,我鼓励学生展开对比阅读,尝试给学生补充阅读以“狼”为主人公的寓言《牧童和狼》,并鼓励学生展开对比阅读。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则寓言的题目中都有狼,它们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吗?”学生认为:“《狼和小羊》中的狼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但是《牧童和狼》中的狼却只是衬托,这个故事主要展现的是牧童。”“那么这两个故事中的狼都分别代表了什么形象呢?”学生认为:“《狼和小羊》中的狼十分狡猾残忍。《牧童和狼》中的狼也是很凶狠的,所以牧童才会害怕它。”“那么《牧童和狼》的故事说的又是什么内容呢?”学生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说谎。”

学者张之洞认为读书不得要领则劳而无功。由于学生之间有差异性,所以其理解能力并不相同。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泛读方法,并借助批注法、摘抄法挖掘寓言中的片段,更好地展开对比。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我还尝试设置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按照其中的内容展开自主阅读,提升比较鉴赏的效果。

三、确定议题,课外拓展

为了让学生沉浸在寓言的海洋中,我还常常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扩展阅读。我给学生设定阅读的主题,并鼓励学生通过搜索、整理、分析、归纳的方式展开自主探究,然后凝结成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在设置探究议题的时候,我常常鼓励学生思考语言中各种动物具有怎样的典型象征意义,思考寓言故事对人生是否有什么影响,在这些议题的辅助下,学生积极地展开了拓展阅读。

在教授五年级上册第12课《伊索寓言》时,我鼓励学生展开扩展阅读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伊索寓言》中有很多动物的形象,它们是否有什么典型的含义呢?”我鼓励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自主探索活动。首先通读《伊索寓言》,然后找出其中的动物形象,看看在其中最常出现的是哪些动物。此后则鼓励学生展开自主讨论,说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在《伊索寓言》中有很多狐狸的形象。《断尾的狐狸》中的狐狸想要欺骗其他狐狸也像自己一样去掉尾巴。《狗,公鸡和狐狸》中的狐狸也想要欺骗鸡,吃了鸡。我觉得狐狸都是狡猾的形象,但是它们都只是小聪明,并不是大智慧,所以这两个故事中的狐狸最后都没有能得逞。”

寓言由故事、寓意、寓示三要素组成,主人公不仅是人,也能是各种拟人的生物甚至是非生物。寓言常常用比喻、拟人的方式展现出故事情节,同时还体现出深刻的道理。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围绕这些方面的议题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丰富的了解,也能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发。

四、创作扮演,内化升华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我常常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创作活动,并将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表演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激发,能更积极地展开感知、记忆和思考。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个性得以舒展,也能更好地从寓言故事中获得启迪,促使其升华自己的感悟能力。

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后,我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和表演的活动。我鼓励学生思考:“在揠苗助长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做事情急于求成的人,结果反而坏了事。那么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呢?尝试将你的生活小经验编写成寓言故事,然后表演出来。”学生围绕该主题展开了编演,有学生将“贪多嚼不烂”通过小品演绎了出来,展现了自己一次想学习很多的东西,但是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学成,用这样的故事来展现“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展开寓言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仅组织学生阅读寓言,更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寓言,表演寓言的方式展开实践活动,提升对寓言的理解,达到内化和升华的效果。

在展开寓言教学时,可以看出不少教师都将教学的视角放在单篇寓言的教学上,这样的学习只是注重了语言表层的学习,却并未促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审视寓言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鼓励学生展开以一带多的学习方法,从课文阅读扩展到课外阅读,从品味寓言过渡到感受寓言,创作寓言。在围绕寓言展开的专题活动中,学生能更好地品味寓言的特点,并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修养。

猜你喜欢
伊索牧童寓言
牧童学画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牧童
寂寞的牧童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伊索和旅行者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