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2019-03-05 23:52
语文天地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小猪童话课文

在众多文学体裁中,童话是一种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童话与儿童世界的精神需求相适应,以其极具儿童性的内容情节,和戏剧化的发展,与学生的内心相映成趣。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童话类课文供小学生进行学习,对于童话类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读、写、演”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童话类课文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读一读:把握童话的基本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类课文中,存在明显反复性的表现方法。学生在朗读这些童话之前,教师要提出这种现象的存在,正确引导学生寻找到朗读文章的正确方法,并且要在大体学习结束以后,倡导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七颗钻石》这一篇课文中,其2~6自然段是这篇童话故事的重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之前,可以让学生重点关注从水位的升降和主人公表现的描写句子,鼓励学生对相关精彩句型的品读。在这些句子中,很好地运用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阅读结束后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言意转换的能力得到锻炼。

教师在这些有着明显特点的句子上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课文中反复性语言的运用。这样一来,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童话语言的特点,又能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得到锻炼。

可见,基于童话故事的本身特色开展教学十分重要,教师首先把课文中的让各种关系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根据前后进行对比,促使学生在思索和学习中感受课文中的艺术魅力,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从而得到认识上的上升。

二、演一演:内化童话的故事情节

童话故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儿童性,恰恰符合了学生美好的价值观,这也是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的主要原因之一。童话故事所焕发的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还体现在其本身情节的趣味性,语言风格的幽默诙谐,以及其明显的拟人化的手法。在课堂教学中,用演绎的方法把故事内容表现出来,能够很好地把内蕴在故事中的语言风格、故事背后的道理等内容很好地表现出来。

1.在演中重现童话故事情节

教师要将学生的兴趣、热情和童话表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打造出特色的童话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演中重现童话故事情节。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要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打消害羞等心理,采取学生主动选择或者随机抽取的方式,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同时,教师还要事先准备好能够体现各个角色典型特点的装饰,让扮演的学生穿戴上。故事的表演可以按照书本中的顺序展开,依据“失掉尾巴—借尾巴—长出新尾巴”的顺序进行表演。在教学中增加这样一个过程,既可以表现出学生的天性,还可以把故事内化给学生,提升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性。

2.在演中把握童话故事情节

童话故事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最多的包括拟人和夸张两种,使用这样的手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角色扮演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分角色的表演,也能够起到提升学生对童话内容的掌握。

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要充分考虑这篇文章的特性,虽然这篇故事不属于童话故事的范畴,但是其本身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性,符合童话故事的特性;另外一方面,这篇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色非常鲜明,有着强烈的矛盾冲突,表演性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强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先引导学生把文章改编为话剧,提前预防课堂表演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再把各个角色分给学生来表演。不过在这个改编的过程中困难还是比较大的,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还是要教师与学生相配合,力求准确的表现出人物特点。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表演的积极性,取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不论是改编还是原创,课堂的表演都要为童话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表演。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配合,是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写一写:内化童话的本质内涵

在教学中,童话故事的写作对学生而言是一项有着挑战性的内容。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导语中,就已经鲜明的提出了“试着自己编写童话、写童话”的要求,这与之前的单个童话故事阅读,与之后的类型童话学习,以及整本书的学习,形成了一个有着紧密联系的一体化,这也表明了现代教育中,读写融合的编辑思想与教学要求,这也是对教材的一种新要求。

1.引导学生续写童话

在童话故事的写作中,大致有着两种方向。第一种方向是模仿,即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借鉴故事本身的要求,进行模仿式写作。引导学生在原有童话故事的结构和思路上进行借鉴,从而进行童话的创作。例如,用童话中经常使用的反复这一结构来创作。在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亦或者是《三只小猪》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这种结构去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的做任务,也可以一个任务、多个任务的反复。学生也能在这种读写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这种结构。

如在学习课文《去年的树》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鸟,在小鸟飞走以后会经历什么样有趣的经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小鸟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的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会使得小鸟的基本形象和故事的基本主题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在故事的表现上可能略有不同。

2.引导学生改写童话

对童话故事进行修改是创编童话的第二种方向,这一方向更为突出的表现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也是在原有创作基础上,对原作的一种重新结构化。这种方向突出表现在改变故事的结局、人物关系、发生背景等内容上。

例如,在《三只小猪》《灰姑娘》《龟兔赛跑》等童话故事的改写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新童话。一个明显的例子便是对《三只小猪》的创编。原故事讲述的是小猪一次次对贪婪地大野狼的破坏进行反抗,最终将大野狼赶走。希腊的尤金·崔维查在重新编写的过程中,一反常态的编写出《三只小狼和一只大坏猪》的故事,并且获得了1993年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的插图类作品第二名。在美国的乔恩·谢斯卡地思路又有所改变,他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把大野狼塑造成一只戴着眼镜、非常绅士的狼,并且一只申诉着自己的冤屈。因此,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基于原来的童话故事进行改写练笔,这样就能够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童话类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童话题材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综合自身的引导能力,探索更有适应性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小猪童话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爱的小猪
童话镇
小猪家着火了
午夜童话镇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