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绕不开的重大课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学生在作文的审题和立意上是存在问题的。所以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审题立意,作者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作文标题一般是由若干个字词组成的短语或短句,圈划出标题中的关键词便是审好题的第一步。拿《当时只道是寻常》来看,首先圈出“当时”,何谓“当时”,是指过去式,是指曾经发生的,如果对该词的理解到此,那么是不够的。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说“当时”,一定是以现在的眼光和角度来看,也就意味着作文里一定是要有现在的你存在,而不仅仅是回忆。
其次“只道”,只道是只认为。只认为的潜台词是什么?当时是那样的看法和态度,而现在看法已然改变。那是否“只道”就只是这样?“只”的潜台词是什么?它是有一定的情感态度的,可以是对曾经看法的懊悔,愧怍;也可以是对曾经看法的自嘲……“寻常”是指普通和平凡,再往深处读一读,正是因为寻常,所以极易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被忽视。
至此,标题中的关键词已基本解读到位,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对于关键词的理解,可以是释义,可以是组词,但一定再往深处思考,要用完整的话语说出这个词的内涵,要读到潜台词;对于关键词的理解,也可以找近义词帮助理解,但一定要学会辨别和区分,两个词意是否完全一致?或者是找出了近义词,才更精准地读透题目关键词的内涵。如《舍与得》这个题目中,有的学生对“舍”的理解是失去、放弃,他认为是近义词,但细细比较,才更明了舍不等同失去或放弃,“舍”是主动的行为,“舍”是代表一种选择,是二者或几者之间选其一。
标题中的诸个关键字分别理解到位后,就需要有机整合,即把对关键字的理解都串联起来,从而对标题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认识。把《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关键词理解起来看,就是当时只认为是普通和平凡的人事,现在看来并未觉得普通和平凡,对当时的事有了新的看法,对当时的看法也有了新的评价,带有某种情感态度,或懊悔或自嘲等。整合过后,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现在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了?这就是要补全内容,看法的转变一定是有一个触发点的,我把它理解为契机,这个契机在文中应该是有交代的,这样的情感转变才自然,才有因可寻。
当然,补全要素不仅仅是要补出契机,补出为什么,也要对题目中未言明的成分进行补充。《当时只道是寻常》,首先,是谁当时只道是寻常?主体是谁?笔者觉得这个谁可以是我,可以是他人,这样有意识地补全要素,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至少不仅仅是我。但还是鼓励学生写我,作文应该写我的生活,或者作文就是我的生活;其次,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是”什么?这样文章的对象就出来了,曾经认为平常的人或事是什么?这就在选材上有了具体的思考;再次,当时只认为是寻常的人事,现在又有了怎么样的感受?并且这种感受要与之前有变化,甚至是构成对比,在具体处理过程中,要将这种感受细化;最后,透过这篇文章,我究竟要表达什么?这就是作文的立意,稍后再表。
总而言之,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圈关键词,各个击破;有机整合,补全要素是笔者认为较为实用的审题方法。
笔者认为写作不仅仅是将一件事情写清楚,也不仅仅是有生动的描写,更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透过我的记叙描写,我究竟要表达什么。这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对于立意,我有这样的一些思考。
前文讲到,作文即是我的生活,作文写的是我,所以行文首要表达的是我自己。以《当时只道是寻常》为例,你要表达曾经对生活中寻常人事的看法,也要表达现在对寻常人事的看法。看似表达的是生活,实则却字字句句在表达我,文中始终有个我,并且我的认识是不断在变化,不断成熟,在一篇好的文章中,我们应该能看到小作者的成长,看到那个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满。
作文的立意其实不仅仅是建立在对我的生活的认识上,也应是源于对万物生命的认识。关注生命是初中生应该要学习的课程,日月星辰,一花一草,都有其荣枯轮回,有了对万物生命的关注和理性思考,并以此立意,作文的广度和深度就有了。这样的角度在告诉学生,我的作文不仅要有我,也要有万物生灵,我始终密切注视着一切的生命。
以《当时只道是寻常》为例,有学生就写到,本以为一朵花开其实很平淡普通,可当他看到花生长的过程后,他就明白任何一朵花开都不容易,任何一个生命的绽放都需竭尽全力。当然,对万物生命的认识,仍是需要观察和关注,关注一切生命。
总而言之,作文的立意应建立在观察生活和关注生命之上,所有的文字表达中都有成长着的我,都有鲜香的生活和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