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莉, 卞 春
(1.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苏省江原医院 供应室,江苏 无锡, 214063;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 手术室, 江苏 无锡, 214000)
腔镜手术以其创伤轻、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成为微创外科重要的一部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由于腔镜手术器械结构复杂,管腔狭长细小,残留的组织碎屑、黏液、血液等较难被清洗干净,尤其是术后器械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导致附着在器械关节、齿槽、官腔内的污染物干结,导致器械更难被彻底清洗干净。腔镜手术是否能够成功实施有赖于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器械清洗和消毒质量不达标容易增加院内感染发生风险[2]。本研究观察了术后腔镜器械放置不同时间对清洗及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822件腔镜器械,均为手术后回收的腔镜器械,外形功能完好。将822件腔镜器械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11件。A组器械于腔镜术后<30 min进行清洗,B组器械腔镜术后放置>30 min再进行清洗。
1.2.1 手术安排: 腔镜手术多为选择性手术。术前1 d由科主任统一安排,术前再由腔镜组长核对手术时间、手术台次、接台及连台情况,调试好腔镜相关设备,要求所有仪器均处于完好状态,并在手术室腔镜器械发放登记薄上详细登记,先进行简单手术和无感染风险的手术,后进行难度较大的手术。
1.2.2 器械交接: 腔镜术后器械使用完毕,洗手护士用流动水冲洗器械上的血渍、污渍,并与腔镜组长及腔镜清洗专职护士清点核对器械数量,特别注意螺帽、镜头、光缆线折痕等,核对无误后在手术室腔镜器械术后回收交接登记薄上签字。
1.2.3 器械清洗: 将器械轻轻放入合适的塑料筐内进行分类清洗,使用专用腔镜酶清洗,腔镜器械外表、管道进行全孔道刷洗,钳器孔用冲洗枪反复冲洗,再用酶洁液反复刷洗,最后使用流动将酶洁液冲洗干净,此后用热风将器械吹干送镜房备用。
比较2组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①目测合格:依据清洗效果通过目测和使用放大镜检测清洗质量,以无残留物、无污渍、器械干净为标准,功能完好,无损毁为合格[3];②杰力试纸检测合格:在干燥后的腔镜器械的检测部位滴上纯化水,10 s后使用检测试纸蘸取纯化水,1 min后试剂块变绿为阳性,视为不合格,不变色为阴性,视为合格[4]。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测法监测结果显示,A组合格件数403件,合格率98.05%;B组合格件数376件,合格率91.48%。2组目测法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9,P<0.01)。杰力试纸检测结果显示,A组合格件数378件,合格率91.97%;B组合格件数331件,合格率80.54%。2组目测法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64,P<0.01)。
腔镜器械在各类手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这主要得益于管腔镜的使用减轻了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创伤[5-6]。但腔镜手术属侵入性操作,对腔镜器械的消毒要求很高,一旦消毒效果不佳,进入人体后病原菌很可能会经由腔镜进入人体内,引发感染[7]。此外由于腔镜器械结构精密复杂,管腔多而小,清洗难度大,极易残留污染源,对清洗要求较高,因此管腔清洗一直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8-9],这是保证器械灭菌合格的前提和关键,能直接影响到灭菌的效果。
及时处理腔镜器械有助于提高清洗质量[10-11]。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腔镜术后立即(<30 min)清洗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高于术后放置>30 min再清洗。A组目测合格率和杰力试纸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8.05%和91.97%,高于B组的91.48%和80.54%(P<0.01),提示及时清洗有助于确保多酶液第一时间作用在器械上,保证了清洗质量,提高了清洗效果,降低了综合成本。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消毒工作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腔镜的清洗和维护质量,科室需要加强对消毒供应人员的培训,组织学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参加知识讲座和学术讨论,更新知识和管理理念[12-13]。总之,腔镜术后立即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能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接台手术的周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