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对传诵经典的启示

2019-03-05 14:00
语文天地 2019年19期
关键词:化用流行歌曲流行音乐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上,支教老师梁俊将清代袁枚的诗作《苔》改编成歌曲,与孩子们一起吟唱,唱哭了无数观众。古典诗词进入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是一种别具特色的现象。古典诗词如何跨越时空与流行歌曲进行融合?有何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传诵经典诗词有哪些启发?这些问题值得语文教师思考。

一、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模式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如何有机融合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模式。

1.古词新唱

很多古典诗词(尤其是宋词)在古代本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当时的旋律我们已不得而知,今人用流行音乐形式为古诗词配曲去演绎,实现古词新唱。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既有古典的雅致,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如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被王菲唯美的唱风演绎后,感动着无数人,在大江南北广为流行。

2.提取词句

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特别是那些广为人知的名言精句,将其作为再创作的素材,或整句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对照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难看出黄安词基本上是李白诗句的沿袭和化用,但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有了一些变化。

3.化用意境

还有一些歌曲从古典诗词里汲取营养,保留或化用古典诗词经典中的美好意境,借古韵抒今意。如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化用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歌词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今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仍有《枫桥夜泊》的画面,但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根据台湾作家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插曲也有相当浓郁的古典诗词意味,如《在水一方》差不多就是对《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而《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

二、对传诵经典的启示

古典诗词的“优雅”与流行音乐的“流行”发生碰撞,迸发出独具魅力的光彩。一方面,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精致凝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从而为现代流行歌曲增添了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位,带给人们与当下流行歌曲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

1.将流行音乐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

第一,通过听唱歌曲促进诗词背诵,以音乐增强诗词诵读的趣味性。提起古诗词,学生就想到一个字——“背”,感觉老祖宗的东西厚重得让人望而生畏,结果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提不起兴趣。而听唱流行歌曲既轻松又享受,在听唱的过程中不但不知不觉地记住了歌词,而且容易进入歌曲的意境,增进理解。

这种方式适用于“古词新唱”类的歌曲。这类歌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方便记忆、借助音乐传播的古典诗词配曲演唱,如中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配套音像资料,一些软件、微信公众号开发的说唱古诗等;一类是音乐人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为古诗词谱曲演唱的歌曲,这类歌曲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如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等。前者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诗词启蒙教育和小学生诗词诵读与积累;后者适用于中学生和成年人的诗词欣赏与积累。

第二,借用流行音乐拉近学生与经典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爱好。流行音乐中有不少歌曲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部分,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这类歌曲既可以作为古诗词学习的敲门砖,通过歌曲引入诗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心理上消除古诗词学习的隔阂感;也可以作为古诗词欣赏的魔法棒,在学生对诗词内容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引入歌曲,通过感知、欣赏、比较等,使学生对经典诗句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赏析,在听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生命力和韵味,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第三,利用流行音乐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韵味。有些流行音乐直接取材于某首古诗词,整首歌词化用其意境,这些歌曲可以拿来当作诗词教学的垫脚石,帮助学生实现现代与经典的完美对接。如《诗经》中的《蒹葭》和《上邪》,没有多少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在水一方》和《当》两首歌曲学生却耳熟能详。教学时若能将二者有机联系,可以一下子拉近远古诗歌与现代的距离,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诗句,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培养兴趣和爱好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可能是流行歌曲的演唱者和欣赏者,在演唱和聆听的过程中感悟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和古典文化元素,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享受。我们听《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的人物和故事会自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听《葬花吟》,会不由自主地回想林黛玉的遭遇和性情;我们听《青花瓷》,在青花笔锋的行走中、在江南小镇的烟雨中,我们会在一种中国古典情愫中变得细腻温婉,仿佛欣赏一幅江南水墨画。

3.注意积累,尝试创作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捕捉流行音乐中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元素,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和鉴赏,在比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如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很多人喜欢听,但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却很少把它和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敏感度,做一个有心人,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信手拈来。像周杰伦和他的歌曲简直就是“流行”的代名词,很多在校学生是他的铁杆粉丝,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歌唱中发现流行歌词中蕴含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蕴,学生也会对周杰伦和他的歌曲有一个新的解读,对古典诗词也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古典诗词里的中国元素进行音乐或文学创作。

在媒体无比发达的今天,流行音乐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无疑是他们培养情趣、学习模仿、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需要连接中国文化根的东西,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现代元素中活起来,而音乐恰是一种能够连接传统与现代的传播广泛的媒介,让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和传唱流行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古典诗词文化的韵味与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我们浸润在古典诗词的优雅与流行歌曲的灵动中,带领孩子们在现代音乐的律动中感受中国古典诗词脉搏,必能为孩子们打开一道穿越文化隧道、传承优秀经典的美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化用流行歌曲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