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在高考改革中越来越具有先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在答题时取得先机,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成功使语文学科成为学生的拉分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教师通过教授有效的答题技巧和解析材料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考试成绩。
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学生总是将阅读题视作洪水猛兽,认为阅读是在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教给学生正确解析和解答阅读题的基本步骤能有效帮助学生取得先机和优势。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帮助,引导得对就会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在解答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试卷题目为什么要这么问?它要考查我的什么能力?我要从文中的哪一个段落去寻找答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要思考什么?”在考试中,常见的考查人物形象的问题不外乎这几种:“区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和阅读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将典型的阅读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目考查的要点和考查的形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分析。在一定的情况下,笔者以为,只有学生充分理解所面对的阅读题目的类型,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经验总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顺利地进行教学。
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这一文本中“贝尔曼”的形象概括时,教师可以将人物形象分析分成四步走,即抓其外貌描写和居住环境描写;寻找贝尔曼工作的描写;最后是寻找贝尔曼画叶的相关内容,将表现贝尔曼之前身为画家的落寞和渺小与带给琼姗希望的小举动的反差之间的句子也纳入搜寻范围。其次,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同在学习中分析、思考欧·亨利在这样的反差描写下讴歌赞美的对象映射到整体社会中的哪个群体。从文中段落之间的衔接也可以提炼出很多信息,学生在这一搜寻范围中提炼文字,从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正确地引导学生认真和细致地进行阅读,学生才能游刃有余地考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效和规范地答题,不至于在答题中处于下风。阅读能力也能在答题中体现出来,掌握文章的大概绝不是具备了良好的语文能力,细枝末节才是重中之重。
不得不说,高中语文教材就是一本很好的综合小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人物形象的分析纳入教学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司马迁写的两汉历史中的精彩一幕《鸿门宴》时,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完成一次人物形象分析的体验,“同学们在学习完这一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悟呢?是感叹刘邦的险象环生中的成功脱险,还是项羽的刚愎自用?刘邦本是想通过收买人心而争得天下,却因为‘距关,毋纳诸侯’的政策使得项羽对他产生敌意,在张良的责问下,刘邦虚心听取建议,说明他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人,同时,刘邦冒着生命危险跑去向项羽道歉,更是增加其谦虚的形象,在项羽的骄傲自大的衬托下,在樊哙的帮助下,刘邦的胜出是没有悬念的。但这是不是说明刘邦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不是的,文中写道:‘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这足以证明刘邦是胆小怕死之人。”对课内所学习和认识到的人物进行深度的剖析,从课文中寻找证据,从字里行间中寻找到蛛丝马迹,就好似做一篇阅读理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习得小说人物分析的能力。
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只掌握有效的学习或是解题方式是不够的,学生在阅读理解练习中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加深对学习方式和解题方式的认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途径是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训练和相关的人物形象性格分析的练习,带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新的体会和进步。教师要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训练活动中要注意方法的总结和相关的解题技巧的总结。在某一堂课上,教师可以以学生分享分析小说人物的方法和经验的方式带领学生在教学互动中掌握更多自身在教学或是练习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题目的练习量的意义不只是帮助学生保持语感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中逐渐领悟到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之处和学生有必要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都面临的难题,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在人物形象分析中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正确的解题分析方法都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之余进行反思和不断总结的教学难点。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是一场教学持久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提升小说阅读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