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出自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该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该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理解为前提,这就需要有一个较好的解读文本的过程。反观教学,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的不是引导学生学会写古诗,而是诗歌蕴藏的魅力,只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学生才会产生爱读的兴趣,感受到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与诗人进行对话,体悟诗人的个性及其内心的精神追求。
《将进酒》一诗作于天宝三年,那一时期唐朝处于非常黑暗的阶段,诗人经过长期的积淀,不满之情越来越深厚,但是缺乏宣泄的机会,酒便成为其宣泄不满之情的路径。可见,《将进酒》是诗人心情的宣泄,是苦闷的淤积,又融入诗人的个性,从而使该诗体现出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的独特魅力。
鉴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的矛盾、痛苦的心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一个代表着积极进取,一个代表着消极无为。《将进酒》一诗中这种矛盾既彼此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转化,较生动地展示出诗人豪迈的一面,又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放荡不羁。
学生读李白的诗,往往只感觉到“痛快”,不会去深入发掘“痛快”背后的“痛苦”,往往只停留在“一句诗”,不会去思考前后句、前后层的微妙关系。《将进酒》难点的突破,就要采取提问探究的方法,一步步延展、深入。
因此我设计了“我眼中的李白”“诗中的情感变化”“为什么李白是个矛盾的完美结合体”“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几个集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再通过理解有内涵的词句来把握作者情感,了解李白在诗中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情怀。其中第三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以下是我对本课难点的教学设计,共分为五个步骤。
一、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二、李白喝酒时情感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激荡的思想情感)
悲壮(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欢乐(寄情于酒、及时行乐)——愤激(蔑视权贵、慷慨愤激)——狂放(千金换酒、狂放失态)
三、李白人生是个矛盾体,为什么这个矛盾能完美地融合在他一人身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展示出李白的洒脱,“长醉不愿醒”又展示出一个消极的李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纠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如何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中“尽欢”的内涵?“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中“必”字如何理解?诗人没有被用,这里有什么深意?“烹羊宰牛且为乐”,是真“乐”吗?“且”字能读出什么?
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3.李白为什么反客为主,频频劝主人喝酒?作者真的如此快乐吗?
(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是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提出的,学生陷入了思考。)
表面快乐的句子,实际是包含苦水,实际是言不由衷。再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后文的矛盾,和前文的微妙关系继续深入,拓宽文本,同时引领学生品味李白痛快而又痛苦的生命。小组讨论之后,我们得出了三条原因:作者复杂的人生阅历、特立独行的性格以及盛唐开放包容的时代特点。
写作背景的介绍是有效的铺垫,学生再借助问题感受到李白性格的多重性,进而深入诗人的处境:怀用世之才,然而“抱利器而无所施”,相比之下,不才之人却拥有高位、安享富贵,这就使得诗人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从而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放浪不羁折射出诗人想要出世;一方面,诗人又渴望建功立业。矛盾心理交织的结果是诗人常常表现出狂放洒脱、不屑功名的一面。《将进酒》生动地展示出诗人的心理矛盾。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中国士大夫历来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两重选择。李白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世)的矛盾,是建立丰功伟业与追求精神自由的矛盾与碰撞。
4.李白晚年失意,但是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如何理解这一诗句?它对后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根据诗中“必有用”,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此材”不曾被使用过。尽管这样,诗人不曾放弃理想,没有熄灭心中之火,渴望着建功立业,从“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中我们可以找到依据,一直以来,诗人用“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勉励自己。这还可以从诗人《行路难》一诗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窥见一个真正的诗人,消沉是一种表象,背后折射的是诗人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信念贯穿着诗人一生,在诗人离世的前一年,他已经六十一岁,仍然不顾年高体衰,请求参与讨伐安史余党。无奈诗人中道病重而返,唯留一声长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因此,纵观李白的诗歌,不会让人产生一种消沉之感,更多的是心潮澎湃,始终涌动着豪情。诗中的“有用”和“必”等词语无不折射出自信、乐观,我们感受到的诗人是愈挫愈勇的形象,始终感受到诗人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
四、李白嗜酒如命,这种看似放浪的行为背后潜藏着什么?
李白嗜酒如命,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一生不得志,它一生两度获得进京的机会,能够与权贵们接触,但是由于他个性的原因,加上他不凡的才能,导致他与权贵们格格不入,最终触犯权贵,遭到排挤,酒成为他排挤愁苦的好方法。这种方式不仅是李白排泄愁苦的方式,晋代陶渊明也对酒有着深刻体悟,酒能够帮助人们进入“忘天”的绝妙境地,酒酣则摒弃了俗念,消除了思虑,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诗人李白承继了这一方式,诗人心中的不得志带来的郁闷得以消释。
五、课堂小结
总之,我们读出了李白是个矛盾体,他身上体现出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讲求精神上的洒脱自由,对权贵不屑一顾;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这一切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不可能与那些腐化堕落、不学无术的权贵们同流合污,他敢于蔑视权贵、蔑视封建秩序,这些就注定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诗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无法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在李白的诗歌里,我们既读出对建功立业坚定的信心与追求,又常感世界之不平,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赏识时,得意洋洋,遭谤时,消沉失意……正因为这些,注定李白的思想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交织着矛盾,《将进酒》则集中体现了诗人这种矛盾的性格,充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将进酒》的表面,似乎表现了诗人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是这只是诗人的表象,也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