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表明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经典阅读更是重中之重。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探索经典背后的内涵,实现经典带来的文学魅力。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更新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经典阅读效率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应当带领他们走向更为宽阔的阅读世界,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阅读习惯。
第一是读,让学生品味和感悟经典,应通过阅读经典来实现,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他们用心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力求与作者形成共鸣。
第二是思,即是思考,这是经典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以小组讨论等形式来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思考文本的内涵与深意,同时思考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特色等。
第三是记,即是记录,应当融入到学生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来,比如,当学生在阅读时发现了一段十分优美的语言,遇到了自己暂时无法理解的问题,都能够直接记录下来,在第一次阅读结束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所作的读书笔记,然后反复品读或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撰写读后感,细细品味经典内容。
第四是评,对文本展开评价,也是学生对自己整个阅读过程的评价。
在经典阅读中可组织开展多元化的主题阅读活动,例如主题汇演或主题辩论活动,选择某一名著其中一段故事进行表演或就其中的问题展开辨论,这是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浅层引向深层的一种有效方式。
目前很多经典著作都被翻拍为电影或电视剧,而初中生对这些名著所翻拍的荧屏节目大都非常感兴趣,由于其表现出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学生更容易被吸引,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名著导读。其实大部分名著翻拍成电影都会对原著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例如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其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家住北平的人力车夫的故事,导演凌子风先生将其翻拍为电影并获得了广泛好评。然而这部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对原著进行了合理改编,教师应该顺藤摸瓜就电影这一热点形式与原著二者之间存在出入的地方向学生分析讲解,把学生关注的重点放到原著阅读上来,或者对名著翻拍后改编的内容展开主题辩论,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推荐的经典名著,都属于具有时代性的经典作品,对于一部经典名著的阅读,不能仅从其语言性或故事性方面着手,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状态、作品中某处令人惊艳的描写或者印象深刻的故事等,都可以成为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的切入点。
比如《水浒传》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们的“绰号”: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等都是十分生活化和口语化的“绰号”,教师能够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来进行阅读;又如《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最让学生理不清的便是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红楼梦》小说中的谐音文化、姓名文化以及美食文化首先介绍给学生,对于不同经典作品的阅读,通过另辟蹊径的方式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应坚持从课内出发,创造性地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把学生带领到更加广阔的经典文学天地中去,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很多作者都在书中表达着某些情感,进行经典阅读时必须对学生予以合理引导,让他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和文本的共鸣,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经典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直接地感受到鲁迅写作时的心境,随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与课外知识进行连接,如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学大家的风采,进而走进经典,感受经典。又如,在学习了泰戈尔的诗歌后,引导学生阅读《新月集》中的其他诗歌,从而品味泰戈尔的浪漫主义情怀,体会外国文学的魅力。另外还可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与比较中外经典名著间的差异,为其他同学推荐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等,借助于这些方式来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提升。
“浅阅读”是近年来很多教师关注和重视的一种阅读模式,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大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初中语文教师要站在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浅阅读”教学模式,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发挥其在引领初中生经典阅读中的作用,让“浅阅读”带动经典,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