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经验谈

2019-03-05 13:34
语文天地 2019年30期
关键词:古井课外阅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浅谈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课前用好导读和预习提示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依据知识点的分布安排了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地分解重点,安排训练。教材在编排上增加了“导读”“ 预习”等内容,体现了编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阅读兴趣,促进“自主阅读”。因此,教师先要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认真领会“导读”与“预习”的总分联系,这样就能有目的地施教。如《小音乐家杨科》一课的提示语:“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小扬科酷爱音乐,有杰出的音乐才能,可是正是这个,他送了命,多么可惜多么不公平啊!”

“预习”中提示的每一个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要教会学生领会这些方法,用它们去开启知识的宝库,指导学生实践。如《鸟的天堂)的“预巧馆”部分,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提出了本课阅读的重点和预习要求。课前,我让学生自学这两部分内容,并根据“预习”中的要求,用小黑板提出课前自学思考题:1.自学3个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2.正确读课文2-3遍,想想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并把最能体现鸟多的语句画下来。这些提示既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又发挥了“提示”在训练基本功、培养自学能力中的引导作用。

二、课内指导自主阅读的方法

1.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居于学习主体位置。课前的预习,使自主阅读有明确的目标,改变了学生课堂上被动的状态,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然后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理解语言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里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2.学抓关键词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题目的关键字词,可引导学文思路。如《草船借箭》这个题目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中“借”是关键词,启发学生以此展开思路,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借”?“借”到了吗?这样引导学生顺藤摸瓜,使学生知道课文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飞夺”是关键词,引导学生红军是怎样“抢时间”,如何“夺”下泸定桥的,抓住这些关键词自学课文,理清课文。课文中有些词语也起着理解课文的关键作用,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自然段时,我先提出“不约而同”这个词语,问:“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课文,使学生理解了首都人民“不约而同”地在长安街“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情景,增强了对周总理的怀念与爱戴之情。

3.学抓中心句

中心句是文章中心内容的结晶,也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课文的中心句常蕴藏在篇首、篇中、篇末。中心句在篇首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如《詹天佑》一文的开头写“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接着围绕“杰出”和“爱国”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中心句在篇中起着前后内容的承接过渡作用。如《赵州桥》中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中心句在篇末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如《长城》一文中的结尾:“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学抓重点段

课文的重点段常常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段”,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把课文各个部分与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弄清楚。如《古井》一文的最后一段,“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这段话是前面各段记叙的内容概括出来的。课文先讲人们常年从古井挑水,说明古井源源不断地为人们做贡献,再讲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挑水都不要报酬,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一个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最后一段正是从这样两个方面讲了“我”受到的启发。抓住重点段,课文的内在联系就很清楚。

5.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情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说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这种合作主要是指伙伴之间的合作,当然也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划出每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四人小组自行设计表格,讨论筛选,展示最好的设计表格。交流、讨论、教师再次提出,除了书中介绍的新型玻璃,你们还知道哪些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小组合作,互相介绍,学生就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课外抓阅读,拓展阅读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只是例子。”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具体的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自学能力的培养,光靠课本与课堂是不够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及时将学生在课堂上领悟到的学法和自学兴趣迁移到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让课外阅读成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更广阔的阅读天地。如《鲁滨孙漂流记》一课由“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组成,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同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促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巩固。

经过精心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践说明,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积极地学习,既革除了满堂灌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古井课外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古井里的青蛙爷爷
背课文
越王古井今何在?
古井的秘密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