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9-03-05 13:32俞月萍
关键词:生态化知识点大学

俞月萍

(喀什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大学英语生态化模式,是一种兼顾学生与教师、语言与环境,系统的、整体的、生态的第二语言学习模式。它将生态学基本观点运用在二语习得领域,对英语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生态语言教学观在生态学理论,以及社会文化理论的双重结合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完善。社会文化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L.S.Vygots-ky维果斯基提出,其核心内容为中介、内化、调节、最近发展区。社会文化理论将学习环境视为第一学习要素,构建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可支持学习者建构第二语言输入来源,提升其认知能力及语言文化习得效果。21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在社会文化理论基础上,引入生态学视角,阐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要素与方法。VanLier将社会文化理论与生态语言学深度结合,创新了二语习得教学方法,从多维视角阐述了外语学习中,教师、学生、语种、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外语教学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教学理论认为,英语教学环境中,教师讲授英语知识仅为开发学习者潜在学习能力的条件之一,学生在更强的自主学习环境中才能加强第二语言知识点理解效果,并经过反复练习达到更强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总体而言,生态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时期语言教学的普遍误区,坚持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扩建更为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语言学习互动性与文化理解效果。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传授学生英语知识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起点。为了全面了解喀什大学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我们以喀什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以及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感受,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知识接受度、课堂学习倾向和需求。对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师进行了访谈,详细记录英语教师对当前课程开展效果的个人见解,总结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为调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提供理论参考。最终在生态化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访谈结果显示,一方面,每位英语教师平均每周常规课时均在16--20节左右,其教学任务较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虽努力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侧重师生互动,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课堂上教师通常仍采取讲授法与问答法。加之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时,无法检查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大了学生后续学习的难度。

另一方面,访谈后发现,学校英语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数英语教师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案,主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具体学情。虽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也在运用线上线下多媒体如ismart,Unipus等教学资源,但利用率及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而且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访谈中发现,英语教师评价方式较为落后,对学生的评价效果欠佳。多数英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并不全面,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相对落后。多以学生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成绩为评价指标,并未真正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教学评价体系仍主要以学生英语成绩为考察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更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从访谈结果来看,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评价方式不科学,评价效果欠佳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学生感受情况

一方面,调查发现,学生感到课堂收获一般,学习氛围一般。65%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收获一般,虽在课堂上师生间有交流互动,但多数学习内容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达不到最佳互动效果,课堂收获并不理想[1]。45%的学生认为英语的学习氛围一般,再加之基础一般,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在逐渐降低甚至丧失。

另一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且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依赖性。从学生课余时间对学习的投入度及课余学习的方式等方面来看,学生在学习上兴趣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学习主动意识较弱。在教师授课中,学生仍然对传统教学模式较为依赖,主动思考英语问题的驱动力较弱。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将英语教师在课堂划出的重点内容详细记录,便可应付考试[2]。这样的学习误区,以及被动的学习倾向,是对单项灌输英语知识的依赖性,也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除此之外,调查还发现,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有限,自学效果欠佳;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满意度一般。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较少,仅21%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有时间对次日学习内容进行预习。而同时主动对英语四六级知识点进行课外自学,大量记忆单词的学生比例较低。针对教学评价机制,仅28%的学生认为评价机制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改变现有的评价方式[3]。另外,53%的学生认为应该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环境,可见,教学环境的缺失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原因。

二、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增强英语课堂互动,降低教师工作强度

生态化教学理论的第一原则是改变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的生态优越性在于加强学生课堂互动效果。当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英语问题,相当于完成了一种自学过程。诸多英语知识点并不需要教师逐一剖析,学生互动讨论环节中,产生了对于英语知识点的辩证分析条件。开放性的英语课堂环境,令教师的工作量急速下降,在每一节课程中,教师以第三视角审视和发现学生的思考误区,提出建议性的解决方案。英语教师的工作量主要集中于课堂之上,而非在大量的单方面英语知识讲授。因此,在构建了生态化的课堂环境之后,学生互动氛围可快速形成,教师的工作量与强度也会随之下降。

(二)提高学生自学兴趣,扩增多元教学路径

生态化教学理论的第二项原则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动机,令大学英语课堂扩增更多的教学路径。一方面,学生在生态化的教学环境中,不容易产生拘束性,对英语知识的总结和累积更加倾向于主观认知。当出现任何无法理解的问题时,由同学相互探讨,分析其问题根源。生态化教学资源具有更强的吸引度,属于问题探究式的学习引导,而并非单方面的知识传达。学生依据问题导向,参考以往学习经验,自行查找学习资料,获得该项英语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兴趣被深度激发,可在学习兴趣基础上,延展本节课时内不便扩充的英语知识点。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空间,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第一学习主体,可刺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真正形成[4]。另一方面,生态化教学理论倾向于多元教学路径的选择,而并非教师单方面解读英语知识点。架构英语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可以选择多媒体、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方式,而教学课件亦可作为本年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学规划或教学资源的引入,也相当于发展了多维教学方式,不断演化出可行性更高、接受度更高、适应性更强的英语教学方案。教学路径得到扩增和延展之后,可一改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

(三)完善课外学习机制,改善教学评价效果

生态化教学理论更加重视教学维度的生态化构建,涵盖了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衍生。课堂教学内难以完成的教学内容,可转化为课外教学时间。多数高校此前开发的英语教学微信公众平台,或校本课网络资源,也是一种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掌握所有英语知识点,但课外学习资源可划分不同的资源类型,诸如英语讲座、英语电影、英文乐曲、英文报刊或杂志等优秀文本素材。当多种课外学习资源融会贯通之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空间,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学方向。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后,与课内学习资源形成相互补充,完善了生态化的全教学维度构建。此外,生态化教学理论更加倾向于学生在每一时期学习所得。这种生态化的演进过程,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后,从“学”到“用”的形成性评价机制。转化以往大学英语单一成绩分数评价标准,构建每位学生的随堂学习档案,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间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组成要素,了解学生动态化的成长过程,以学生英语能力为最终评价单元,验证教学成果和学习效果。继而从静态评价中引入阶段性学时的评价机制,衍生出生态化、动态化、形成性的评价体系,从而支持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效果得到全面改善。

三、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甄选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资源

生态化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学习者、语言与学习环境所形成的和谐统一关系,继而构建学生“全人”的发展。这种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发展,需要首先甄选实用性、契合度、接受性更强的英语教学资源。第一,实用性特指英语学习资料的健全度,对本章节或本课时的英语知识点解读是否全面,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视角的知识点理解层面,这是完善生态化课程资源的前提。第二,契合度特指教学资源是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假设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与本班学情不符,那么学生自学条件并不成立,生态化学习环境就未真正形成。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以本班学生的应用基础能力为前提,考量教学资源的甄选方向。第三,接受性特指学习资料的趣味性,当趣味性较强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和动机较为强烈,可支持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师在甄选教学资源时,对于部分较为枯燥的英语知识点需要进一步加工,对于部分较为复杂的英语知识点需要简化,继而减轻学生的自学压力,加强学生自学英语知识的可能性[5]。达到以上甄选教学资源的条件之后,便可在课堂教学内大量使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学,并在互动情况下完成对于英语问题的积极探讨,增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衍生和完善生态化教学环境。

(二)评价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手段

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体系,并非拘泥于具体的教学形式,而是更加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并运用。在教学中可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生态化,达到促进学习成效的目标。生态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可由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在授课时,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可随堂设计与知识点重叠的题型,由学生分别作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后可分别采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作为形成性评价的补充内容。最终以本班所有学生的反馈信息,深度发掘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实用性,鉴定生态化教学手段是否符合本班的具体学情。

(三)构建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环境

大学英语教育的生态化教学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的演化,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教师视为学习行为的引导者,构建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的课堂氛围,加强英语知识生产效果。这种知识生产的过程,是英语知识由教师提问,学生自行研究,并总结问题因素,探讨解决方案,最终平衡生态因子后,达到的和谐生态氛围。这种生态化课堂氛围的构建,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

第一,主动性是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学生不断加强自我认知,不断发掘自身学习误区,不断理清知识盲区,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可随堂创设英语情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探讨英语文化,加强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解程度。再次衡量自身的语言认知,审视自身可能存在的学习误区,间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创造性特指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应用和加工能力,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创作英文素材,实则已经达到了更强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这样的学习能力,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文本写作主题,加强训练效果。亦或在班级内开展英语话题的辩论、演讲、朗诵、脱口秀,让课堂学习氛围更为开放,加强学生的主观创造意识与活跃性。第三,独立性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通过改变外在学习环境来加强。此前学生对于教师单方面传授英语知识点所存在的依赖性,正是由于独立思考意识不足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学内容设置为不同题目,随机发送给学生。由于学习方向不同,对于知识点的解读仅能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可真正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建立完善客观合理的生态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的建立对于生态教学非常重要。在具体落实上,要进一步改革英语成绩评价方式,促进自主学习,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为课堂讨论、平时测试、作业检查、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考评,采取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及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水平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来。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使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建立完善客观合理的生态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学生英语学习困惑,皆与课堂学习自主性薄弱,教学环境氛围欠佳,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缺失有关。基于生态化教学理论对于改善教学环境、方法、关系、效果的优越性,可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在构建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三方面的教学体系完整度,即生态化教学资源的甄选,生态化教学手段的评价,以及生态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生态化教学资源,完善新型教学模式的演进,改善教学环境的适应度与接受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改善学习效率与氛围,最终借助生态化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态化知识点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