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9-03-05 13:03:4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两个一百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目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基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下制定出的一大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时,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保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运作趋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背景

(一)“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提出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规划的重要构成部分,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提及"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表示实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指出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意义,并把它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提出推动了全面改革的深化,坚定了我们持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揭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系,起到了凝心聚力的巨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如何尽快实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问题作了深度思考,他认为,要建成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几十年甚至整个20 世纪的下半叶,这是对“两个一百年”的初步规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将“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作为20 世纪内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使命,之后,在十二大上又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对“两个一百年”进行了深化描绘。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把“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百年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而后十六大又将“两个一百年”写进了党章,至此,“两个一百年”科学命题成熟定型。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又对“两个一百年”进行了丰富发展,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战略,并制定了“两个十五年”的具体方案,对“两个一百年”作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和系统设计。

(二)“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奋斗历程

"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时(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2020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进而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 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 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与国家强盛。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百年目标”成就辉煌

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逐步优化。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由之前更多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产业结构转为更多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产业,我国经济要素投入、需求、供给结构持续优化;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 年的52.2%增加到2016 年的56.2%;由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拉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较上年提升4.7 个百分点,消费正在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点。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已成为全球领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了7%以上的较高水平,在高基数水平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更是突破了70 万亿人民币。近年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减慢,日本等国家更是出现了负增长的状况。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一枝独秀,充分说明了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增长的动力源。

1、实现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

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制造业经过40 年的发展,如今进入了产业升级期。面对诸多可能的产业升级路径和思路,“跃迁”成为其中一个重要选择,且面临难得的全球产业变革机遇。

2、打造世界一流制造强国

目前,在中国制造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契机下,志在不断推进“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以打造大国品牌实现高端溢价。坚守中国制造以品质领先做出好品牌。如果说“中国制造”曾经历过一段混沌的岁月,那么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即将来临。在国家政策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在上演着一场品质革命。随着“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三大战略的持续落地,成为世界一流制造强国。

3、“互联网+”推动商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互联网对商业环节的渗透和改造是逆向的,从与消费者最近的,进入零售、渗透进分销环节,最终倒逼到生产制造环节,在此过程中生产方式、管理理念、生产设备、甚至原材料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下游互联网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

4、新科技新概念新业态

——新产品,比如机器人、无人机、VR 设备、自动驾驶汽车等,其中有些已在大规模运用,有的则在不断更新;

——新模式,如电子商务、数字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等,除生产制造流程外,从创意的产生到产品抵达用户的整个过程均已发生巨大改变;

——新业态,如共享经济、服务型制造、云制造、互联网金融等,正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制造业的周边环节,重塑制造业的面貌。

5、完善经济体制,激活市场空间

英国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曾指出在通用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后,相互关联的“技术族群”会出现大规模创新,并随着族群创新对各产业的渗透,在市场上产生强烈的共振、持续的反馈循环和系统性扩张,由此引发系统的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终改变社会制度结构。深化经济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进一步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推动建立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半年召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4年来国务院及所属部委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 项,清理规范323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434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中央层面累计取消、停征、减免收费543项,并全面公布了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5年来,通过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利率管制基本放开,金融体制改革得以不断深化;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为抓手持续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个成熟、完善、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加速形成。

6、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高度商业化的产业。持续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发展绿色生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集约化经营,近几年来我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百年目标”存在的问题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越是接近目标,就越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一系列改革发展的硬指标、民生保障的硬任务都在昭示我们,在剩下的3年时间里让13亿多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难关要闯、不少“硬骨头”要啃。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有2.5亿人口无法满足温饱,也就是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成就就是先后使7亿各类贫困人口脱贫,其规模之大、成就之显著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在中国第一个百年计划完成的基础上,人民生活基本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下一个中华民族攻克的大难关,即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还需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未实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换言之,到第二个百年即建国100周年来临之际,还需再接再厉勇立潮头奔向无限光明的未来。

三、“新百年目标”的建议及应对措施

综观国际形势,我国还处于重要战略时期,当代大学生要准确判断机遇内涵和条件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面对新的一百年的新挑战,我们要有更全面充分的准备,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了解国内外新形势与政策形态,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谋划,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全面小康的号召,努力提升自己内涵,加入到建设祖国的队伍当中去。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发展自己,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向上,坚定必胜。

四、以经济发展助百年奋斗目标

今日中国走好了从“翻一番实现温饱”到“翻一番达到小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温饱梦”、“总体小康梦”,现在正在努力实现从“21 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小康梦”和“现代化梦”。无论小康梦还是现代化梦,都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一览众山小”,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是“雪中送炭三九暖”。5 年来,我们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经济发展,不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心愿,更蕴含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紧跟时代步伐让我国成就了完美的蜕变,一个政党能在百年之内带领十几亿人民实现从贫困状态到全面小康的转型,这对世界是多大的震撼,2020 年的到来意味着第一个百年计划即将实现,但第二个百年计划丝毫不能懈怠,砥砺前行,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现代化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边疆治理现代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分享经济是个啥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拥抱新经济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国新现代化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