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不仅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转换信息的能力,使用已知条件对未知内容进行文本表达和逻辑描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文的思辨性阅读就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具有思辨性思维的人可以理性地区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且不会轻易被表面信息欺骗。因此,思辨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地思考和区分真假信息,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大多数学生对尊师重道有一定的误解,学生认为:“只要是教师说的,都是对的,只要是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对的。”很多学生把书本和教师视为权威,不敢质疑,不敢提出反驳。当权威迷信被摧毁时,学生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学生需要了解真理,要知道它是相对的、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教师的意见不是绝对的。学生需要自己寻求真理,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辨别真假,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还应该创造外部客观条件鼓励学生追求真理。通过创建相对民主和自由的课堂,维护师生之间平等互利的关系,使学生敢于指出教师的错误,敢于反驳教师的观点和勇于质疑书本知识,要敢于和教师开展思维辩论。如方帆在《我在美国教中学》中说到了他在美国教《荔枝蜜》的课堂教学记录,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这方面,他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
例如:方老师在学生读文章之前会提出一个要求:学生自己读文章,然后和小组讨论,不懂的提出来在课堂上解决,给你们10分钟的时间。10分钟后,第三和第四个问题大家都有疑惑,学生总是进行讨论(讨论25分钟):课程陷入一片混乱中,学生不再是在自己的小组讨论,也不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东一个人,西一个人,他们都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我会站在每个组的旁边听一下,时不时发表一下意见:有时候“你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有什么理由吗?你们需要从文章里面找到依据来支撑你们的观点”。
反思:这节课中,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当学生提出异议时,方老师没有直接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指导他们从书本里找到自己观点的证据。方老师的课堂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只有在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下,同质的低级问题才会得到理解和包容,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问题会被别人嘲笑,也不会担心因为自己和教师的观点不同而受到教师批评。逐渐地学生将不再把书本当作权威,而是自己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专注于理解文本。语文教科书筛选了许多经典作品,笔者拿到这些作品时,心里很害怕,害怕自己不能给学生讲好经典,害怕学生不理解经典的精华。面对这种困惑,笔者阅读了孙绍振、钱理群等学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以及教学案例。仔细考虑后,笔者认为,要理解文本必须把握好文章的价值,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去除文本偏见的影响。对于一些经典文章,形成了固定的分析,当教师给学生讲课时,心里已经有了固定答案,教学就像是把自己口袋里的知识兜给学生一样。然而,这些固定的分析,扰乱了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造成误读。在《祝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祥林嫂的悲剧归结为封建族权、夫权、神权的压迫,而不思考是人性、文化和制度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祥林嫂的迷信,一方面是鲁四老爷、镇上所有人的冷漠、麻木。教师可以刨除三座大山,从文本本身考虑,从那些女人多次听祥林嫂的阿毛遭遇的故事时流下眼泪,后来一听到就厌倦了来分析作者的想法,分析祥林嫂在新年的祝福中孤独地死去,可能学生体会更深刻。
其次,强调文本的根本价值。文本具有全息功能,文章具有综合性。它揭示了一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寄托,还可以在语言表达中起示范作用。一堂课学习课文的时间有限,我们很难在文本中读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只能舍弃。在阅读时,学生需要了解语言的“核心价值”,把文本中隐藏的语言找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教师要完成大纲规定的语文教学目标,并削弱文本包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如科普、社会知识、思想素质、生活实践等价值。
如《记念刘和珍君》里,鲁迅写道:“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那里还能有什么语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些东西的必要。”“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呜呼,我说不出话,来以此纪念刘和珍君。”这些话表面看有矛盾,鲁迅一再强调:“有写东西的必要,有要说的话,但无话可说。”在说与不说中充满矛盾,但这里的矛盾,隐藏了作者当时的情感。无话可说是因为内心难受,太愤怒,有很多话不知怎么说,但最后还是要说,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满内心,不知如何开口。在这里,“不说”是假,“说”是真。
在阅读时,增加2~4组多种类型的文章,以一个议题,把一组文字组合在一起,指引学生阅读,在阅读中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群文阅读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对认知学习的要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积极性。构建理解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让他们有自我思考的能力。群文阅读要弄明白几个问题:参考点、比较点是什么,组合方式是怎样的,搞清楚前面的问题,后面的问题就能解决。群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习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从主题、思想情感、内容着手,将阅读要求与课程标准相结合,选择多个文本,整合学习资料。
比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可以把老舍的《北平》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动人的北平》联系在一起,感受同样的北平,郁达夫对北京充满悲伤的感情,林语堂笔下的北平是自由的。三人根据他们的思想选择了北平的场景,选材、手法和语言各不相同。阅读一样的北平,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情感和体验,学生可以自己体验三位作者的写作风格,然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学会独立思考。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能力无论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还是未来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要尽早培养。这就迫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增加教学手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找到更好的思维和阅读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