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在作文“发展等级”之“深刻”要求中明确,文章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从议论文的角度来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在认清事物的表象之后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内涵、根本属性。那又如何使议论文论述深刻呢?正如徐志摩所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现在有些作文题偏重于形象化的表达,多用比喻来表述,比如下面的材料作文:“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对此比喻类的题目,一定抓住并分析概念的本质特征。这里的审题关键词——“阳光”可以是:文明的象征、关怀、温情、奉献、幸福感、爱和力量……然后抓住其中的一个特征揭示“阳光”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有一个相依相存的对立面。正所谓没有上何来下,没有祸何来福,没有生何来死,没有亲何来疏……这就启示我们,可以从事物的反面出击,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材料作文:“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身体要健康,心灵也要健康;个人要健康,社会也要健康。维护健康是做人的责任。”围绕材料核心词“健康”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带着‘身体不健康’的镣铐,舞出心灵美妙舞蹈的人们,是值得尊敬的。当下多少青年人依靠身体好的资本挥霍钱财虚度光阴?俗语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们的外表是健康的,可内心那颗健康的果核,却已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空洞而无力。”语段从健康的对立面即不健康,心灵的不健康着手论述其特征及危害,一正一反,具有说服的张力。
当然,我们不仅可以从相反的方面去思考,也可以从相似处去挖掘辨析,使所要阐释的概念更加清楚。
比如材料作文:“‘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可以这样去论证:“然而,‘比’,虽谓之比较,却绝非是物质生活的攀比,而应是追寻精神高地路上的一盏明灯,引领我们奔赴高屋建瓴的生命别范。”将材料中的“比较”和现实生活中的“攀比”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其在感情倾向上的差别。材料中的“比”可以根据后面的提示语得出是褒义词,而“攀比”更多的是一种缺乏自我主见的随波逐流,满足私欲和虚荣心,有本质的差别。这样就可见作者的笔力深厚。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任何一种现象发生后,都应追问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症结,才能解决问题。
比如材料作文“本心”中的文字:“巴赫金的‘众生喧哗的时代’首先将人们卷入潮流而忘记心灵的真性,于嘈杂的比较声中难以维持心灵的本真,而人们本身的窥探欲与好奇心亦蠢蠢作祟,让人们渴望以比较来满足虚荣的快感,最终却被推入失望的深渊。”这段文字分别从客观时代和主观人的心理去挖掘人们失去本心的原因。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主观方面有人们的现存心理:急功近利、佛系无为思想、成功学泛滥、盲目跟风等,客观方面有历史传统、习俗风气、社会约定俗成等。
事物的发展变化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引发质变,造成一定的伤害。“过犹不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材料作文“健康”的一段材料:“让游戏成为罪恶的,只是因为我们越过了边界,试图用游戏解开心中怪兽的枷锁。古人很清楚度是事物的关键。‘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先哲们试图将游戏扼杀在庙头里永恒地避免其越界,结果却是封禁了人们自由的翅膀,将活力束缚在俑壳中。就像大宋试图用偃武修文维系江山永固,结果却是招来了金国骑兵铁蹄的践踏,过则不及啊!”从游戏本身来看,有释放人的身心、开发智力、促进团队合作等益处,但是过度游戏就是严重伤害,丧失了个人斗志甚至会有毁家丧国之痛。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度游戏的危害,立意就较为深刻了。
辨清了事物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后,就可对症下药了,分析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了。
材料作文:“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可以这样去论证:“不可否认的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无疑是忧喜参半的,大起大落正是生活的荒谬,也是本色,从同一种荒谬出发,我们将以何种姿态生活,这关乎一个人的心情,同时也是其精神境界的体现。莫向生活讨悲欢,却向悲欢寻生活,生活从来只在自己心中。”莫向生活讨悲欢,却向悲欢寻生活。这句话道出了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境界,让我们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仍然去热爱它。
总之,议论文写作需在“深度”挖掘上下一番苦功!当然,学生规范化的议论文让教师看到了一片绿草生机,但是这片草下的根有多深?能否长成一片草原?教师还要继续“漫溯”,慢慢“求索”,寻找教与学的相生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