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人民情怀: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2019-03-05 11:42殷有敢
关键词:铁军新四军群众

殷有敢

(盐城师范学院 法政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

“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主要特征。在血与火的抗战中“军民团结如一人”,以铁的纪律、模范的爱民行动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深深赢得人民衷心拥护,被称为“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他们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以民族大义为重,关切人民群众的心声,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展现出铁军精神浓浓的人民情怀。

一、内涵本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铁军精神人民情怀的内涵本质。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1004“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1]1039关于新四军抗战使命、目的和意义,毛泽东说:“拿新四军来说吧,它现在已经成了华中人民的长城,成了华中人民血肉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要把它消灭,要把它赶走,日本人办不到,任何什么反动派也是办不到的。”[1]219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宣传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了解民生疾苦,为民多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形成了与群众甘苦与共、血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朱德将新四军的人民性作为八路军、新四军三大特点之一:“我们八路军、新四军从其前身即内战时期的红军建军以来,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即具备了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特点。它是民族的,因为它始终站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立场,具有保卫祖国的至高无上的热情。它是人民的,因为它是从人民当中来,始终是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它是民主的,因为他是军民一致和官兵一致的;因为它一扫军阀制度,成为为人民的民主政治而奋斗的工具。它的战斗力,它的不可战胜,就是由于它具备了这三大特点。”[2]铁军精神充分体现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铁血忠魂,坚定如铁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道义担当。

1.忠于党忠于人民。意识形态上,新四军秉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政治节操上,始终坚持听党指挥与忠于人民的统一,进而在政治信念上砥砺而成“铁的信念”;革命武装上,实现了革命群众与革命队伍的整合与统一。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始终不变,是铁军精神得以延续的政治保障。没有共产党正确带领,就没有铁军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当皖南事变逆流袭来时,新四军表现出对党和人民坚定不移的忠诚信念,紧紧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以国家和民族前途为重,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皖南事变后,华中局党政军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贯彻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提高了各级干部执行党在统一战线中“既联合又斗争”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刘少奇指出,在形势严重的情况下要防止动摇害怕心理,要完成艰苦的政治任务,就需要无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就是党的独立领导。他强调了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完全执行党的政策和命令来完成党的任务,忠实履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亲民、爱民、为民着想。因此,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绝对听党指挥,一心忠贞为民,一切从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出发,是铁军精神的核心和精髓,也是构成新四军人民情怀内涵的首要方面。

2.坚定人民立场。人民军队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和本色。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无私无我,与人民同心相连,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构成了新四军铁军精神人民情怀内涵的第二方面。无论处在何种环境条件下,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不忘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3]新四军始终坚守“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政治立场。军队领导核心时刻与普通百姓说贴心话、连心语。为了适应抗日的需要,主动调整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并将工农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人民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游击队改名为人民抗日义勇军。南方红军游击队遭受国民党军残酷的“清剿”,血战十年,许多战友和乡亲被杀害,改编为新四军后,忍痛摘下红五角星和红色领章,戴上了“青天白日”帽徽。这正是他们从抗日大局出发,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大目标而做出的自觉选择。

3.让人民当家作主。在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三三制”民主选举制度,让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其人民情怀内涵的第三方面,并为此提供保障。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推动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提出了“为民主即是为抗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为贯彻1940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建立与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中原局和新四军认真学习华北经验,坚决执行“三三制”。根据地的各项政策以统一战线的原则为依据,准备长期抗战,节省民力、物力;特别加强了地方武装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军队关系,严格军队纪律,并做好联络友军的工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根据地建设。15日,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召开,成为苏北根据地抗日政权建立的标志,也是各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会上,刘少奇同志作了题为《关于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政权》的报告,详尽阐述了我党提出的抗日民主施政纲领。他指出:要坚持抗战,就必须广泛宣传、发动、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联合一切爱国力量;实行民主政治,建立三三制政权;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二五减租,大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肃清贪污盗窃行为,提倡廉洁奉公的作风。

4.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人民的军队爱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铁军精神人民情怀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点。在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基础上,坚持军民一致、官兵一心,才凝练而成“铁的团结”。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群众挤出口粮支援前线,甚至舍去亲人救助铁军战士,这种血浓于水的风尚,正是因为在铁军心中,只有群众的冷暖安危,只有人民的最终利益。由此也产生了令行禁止、玉汝于成“铁的纪律”和戒骄戒躁、艰苦朴素“铁的作风”。新四军爱护老百姓,从剿灭土匪到彻底废除一切苛捐杂税,从兴修水利、推行减租减息到开展大生产运动,使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种苛捐杂税取消后,人民仅负担田赋、公粮两项。一时间,盐城成了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向往的地方。邹韬奋、范长江、贺绿汀、吕振羽、孙冶方等杰出的文化界人士,国际友人、美国女记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莱,奥地利医学博士罗生特等,纷纷来到盐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于1942年12月至1943年3月,对苏中、苏北根据地进行了考察,他饱含深情地写道,“我看到了新中国的未来。因为新中国的雏形在东江,在苏北,在陕北和其他一切根据地里形成了”,“今天我真正了解了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决不是只有形式的寒暄请客,而是和各阶层人民结成了生死之交”[4]。

二、生成逻辑

1.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责任、使命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基本观点,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观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价值追求和逻辑起点。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实践中得以贯彻,需要从思想、理论、组织、道德、纪律等方面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和组织建设。在国民革命时期叶挺独立团是其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铁军开始威震国内外,也正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此后长期战争和革命经验表明,凡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战争战略方针,铁军精神就能完全表现,在危险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反之,革命事业就会遭受挫折。1941年5月,在盐城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华中局,领导华中的抗日斗争。至1941年底,华中地区的党员发展到11万多人。从此我党成为华中各地抗日斗争的真正领导力量[5]。刘少奇作为新四军政委和华中局书记,为了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贯彻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军队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他在华中地区所作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作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反对党内各种不良倾向》《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等系列报告,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华中地区的广大党员和新四军指战员。华中各地、各部队形成了浓烈的学习和钻研马列主义的良好风气。刘少奇针对皖南事变后部队中出现的悲观失望情绪和部分八路军指战员不愿意改为新四军的问题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亲自给连以上干部上课,讲解新四军整编的重大意义,讲解《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使大家认识到: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已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荣誉之师,亲日派与反共顽固派要消灭新四军,我们则相反要加强新四军;八路军、新四军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分彼此,新四军可改为八路军,八路军亦可改为新四军;中央为统一华中战区各战斗部队的建制与指挥,将华中八路军编为新四军是完全正确的。在刘少奇的教育引导下,各级干部增强了组织纪律修养,加强了党性修炼,带头克服山头主义、小团体主义和狭隘的家乡观念,部队精神振奋、士气高涨,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

2.历史逻辑:传统仁民保民的武德文化精神。传统武德文化是以“仁义”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仁就是仁民、爱人。由仁而义,主张“义战”“德胜”,反对不义战争。仁民需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追求正义、励精图治、保国安民,成为传统武德文化主要内容。围绕“仁”这个核心,在处理本军与敌军、与敌国、与邻国的关系上,遵循“义战”原则。保民、爱国是中华传统军人武德的最核心价值。新四军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传承了传统优秀武德等军人道德文化精神,并实现了真正的超越,由以民为本、爱国主义升华为共产主义,由英雄主义升华为革命英雄主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军人武德道德财富。

3.实践主体逻辑:人民群众革命主体观。毛泽东指出,“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6]。抗战中党用人民抗战热情坚定杀敌决心,激发杀敌斗志,广大官兵展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涌现出杨靖宇、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等众多英模人物[3]。相信群众、了解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发挥人民主体性,就是要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兴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之风。群众路线使铁军精神从一种精神信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化为根据地人民团结奋进、一致抗日的决心,更促成了铁军精神的完善和成熟。其中,获得人民群众情感认同的主要途径就是铁的纪律建设。陈毅要求新四军指战员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十项注意,群众感慨地说,新四军“真乃天下文明第一师”,“有此仁义之师,何愁倭寇不败”。新四军在抗战中成长壮大,主力部队发展到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 000余人,民兵近百万人。建立了苏皖浙豫鄂五省八个战略区,解放人口3 400万[7]。

4.价值逻辑:人民利益至上。共产主义信仰的深厚根基是人民。新四军官兵平等、同心同向,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形成了铁一般的信仰。官与兵,是同志之间的关系。参加新四军的人,不是为了薪饷,也不是为了官位,而是为了抗日救国和人民解放这个共同的志向。在生活待遇上,要好大家好,有苦一起吃。在官兵关系上,上级对下级爱护,下级对上级尊重服从,只有工作上的分工,没有贵贱的差别。因此,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逻辑上必然推导出没有自身利益的政党,并在伟大的抗战斗争实践得以证明。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伦理的根本价值诉求,也是获得人民群众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权价值认同的逻辑前提。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8]党和军队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新四军来到盐阜区后,平息全区匪患,组织贫苦百姓向地主、富农借粮度荒;根治水患,修复海堤;大力兴办教育,帮助民众消除落后的封建文化意识。新四军和边区政府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大至一部法律、一项政策的执行,小至一户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政府都操心。

三、时代价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需要进一步传承铁军精神的人民情怀红色基因,让其种子进一步萌发时代价值。

1.坚定政治信仰,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直是党坚守的政治信仰,也是具有实践品格与时俱进的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新四军铁军精神“人民情怀”在新时代开花结果,就是要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使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做出让老百姓满意的结果,以事为先,以干为先,善于把远大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在各种诱惑面前筑起防线,抗拒诱惑,坚守基本底线,增强精神免疫力、党纪国法的执行力、为官用权的约束力,交出让广大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做新时代信仰立场坚、品格格局大、理想境界高的人民的好公仆。

2.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理政智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胸中常思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转化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生活话语,将人民情怀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行动力,与人民群众形成思想共识和情感共鸣,提升理政能力和智慧。当前,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和重点片区,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坚定群众致富信心,在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路上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在全社会创设有利于民生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提高群众参与热情,推进治理现代化。贯彻现代化治理的群众路线,就是要相信群众,注入更具人性化、人本化的情感动力要素。改进社会管理方式,解决缺乏调动群众真实感情和首创精神等问题,解决好为谁当官、怎样用权、为谁服务的问题,积极推进和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管好权力、慎用权力、珍惜权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形成党群、政群、社群之间良好的互动秩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时代的担当意识和人民情怀,不忘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铁军精神的人民情怀,永葆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热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聚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够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铁军新四军群众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铁军颂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读《铁军颂》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