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歌唱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2019-03-05 11:33厦门市莲龙幼儿园林丽红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歌唱幼儿音乐

厦门市莲龙幼儿园 林丽红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常常存在教师歌唱教学能力不足、忽视幼儿合作与经验拓展,忽略对幼儿的素质、能力特别是个性的培养等问题。大班幼儿的发声水平、旋律感、社会合作能力都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怎样通过歌唱表现情感,使歌唱者和欣赏者都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是大班歌唱活动的主要任务。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尝试让歌唱活动有主动、生动的过程,也有愉悦、健康的结果。

一、 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寓趣于教

兴趣往往是幼儿学习歌唱的最佳动力。要唤起幼儿学习歌唱的热情,首先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学习的愉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诱人的教学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并由有趣向乐趣、由乐趣向志趣逐步递进,以促进幼儿的愉快发展。

第一,仿音响。例如在歌曲《大马大马告诉我》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用弹舌创编马蹄声,如奔跑的马快速的“嗒嗒”声,慢跑的马“嗒—嗒—”声;在歌曲《大公鸡》的演唱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用延长音来模仿大公鸡“喔喔喔——”的声音。

第二,找特别。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所学的歌曲与之前学过的歌曲进行比较,找出该首歌特别的地方。如《问候歌》中有很多象声词“听呀”“情呀”“并呀”“定呀”“令呀”“心呀”等,教师指导幼儿找出这首歌曲的特别地方之后,再引导幼儿体验用象声词演唱的韵味。

第三,创情境。在演唱歌曲《小鸟小鸟你真好》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佩戴老鸟和小鸟的胸饰,和同伴进行分角色表演唱、对唱,体验小鸟对妈妈敬爱的情感,为有表情的演唱奠定基础。

第四,画歌曲。大班的幼儿已有一定的前书写经验。教师在引导幼儿聆听歌曲之后,可以引导幼儿把听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用图形、线条、符号、色彩等表现出来。例如喊答式歌曲《对歌》,幼儿可以用长长的弧线来表示独唱部分,用点号表示合起来对唱的部分。又如在歌唱活动《小雨点跳舞》中,对于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滴答”“哗啦”“沙沙”“噼啪”等不同声音,有的幼儿画出色块来表示、有的幼儿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示、有的幼儿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来表示;在最后的歌曲创编环节“小雨点还会在哪里跳舞呢?”中,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地将自己的答案画出来并进行演唱。

歌唱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寓趣于教”,以满足大班幼儿娱乐、求知的需求。新颖、多变的教学形式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升华幼儿的学习志趣。

二、创设歌唱学习的探索空间——寓乐于教

大班幼儿喜欢探索,有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的能力。歌唱活动并不是要教给幼儿多少歌唱的技巧,也不是让幼儿会唱多少歌曲,而是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歌曲中的秘密,体验歌唱、听辨、表现、表达的快乐。

(一)用心聆听歌曲,进入想象境界

歌曲是通过聆听来感知的艺术。不同声响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感知。聆听歌曲需要有积极的心态。因而在歌唱活动的引导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的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感到有趣、快乐、生动,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聆听,教师应创设一个安静聆听的氛围,努力培养幼儿“真”听的好习惯。

1.初听歌曲。首先,音乐区角是幼儿进行歌曲初听的理想场所。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提供一些歌词挂图,让幼儿提前聆听歌曲,从中获得前期经验。其次,在歌唱活动的开始阶段,进行整体聆听时,可以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如在故事性歌曲《鸭妈妈和鸡阿姨》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带着问题“鸡阿姨不会游泳怎么办?”“鸭妈妈不会孵蛋怎么办?”聆听歌曲,并在认真聆听歌曲后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它们互相帮助的情节,体验其中的快乐。

2.复听歌曲。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段听或有重点地听歌曲中特别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可以接受更多样式的音乐内容,能够掌握更复杂的音乐结构,能正确分辨出歌曲中明显的重复和变化。如歌曲《贪吃的大猩猩》中,可以让幼儿重点听什么地方需反复唱两遍、第三段和前面两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等。在重点聆听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哼唱,或通过反复听,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判断出歌曲在哪里开始重复、从哪里开始有了变化、哪一部分强而哪一部分弱、节奏有什么规律等,也可配合图形、色彩等因素,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3.重现歌曲。大班幼儿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教师可组织“听、找、说”活动,在音乐区逐步递增地呈现已学歌曲的图片,让幼儿在聆听歌曲的前奏时快速找出相应的图片并说出歌曲名称,发展幼儿用心聆听的能力。

(二)参与歌唱游戏,主动表达、表现

歌唱游戏是音乐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创中学的特色。歌唱游戏中,幼儿可以在听听、玩玩、唱唱、跳跳、敲敲、打打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大班幼儿喜爱综合歌唱活动,当他们在歌唱活动中真正感到愉快时,必定是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如在学习歌曲《洗手绢》的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幼儿用歌声赞美劳动光荣、劳动愉快,而且可以鼓励幼儿在搓、擦、漂、绞等动作中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歌唱游戏是“动”的艺术。歌唱游戏活动中的“玩”,就是让幼儿在音乐课上“动”起来。通过唱歌、律动、歌表演等活动,幼儿可以感受歌曲的美、体验歌曲的丰富情感与内容。幼儿随着歌曲的节奏而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依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有表情地表演,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联想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学习歌曲《五只小青蛙》的活动中,幼儿听着轻快的音乐双手向上,双腿并拢向“河边”蹦去。幼儿一伸一屈的表演动作和音乐一强一弱的节奏密切配合,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天真活泼的小青蛙了。身临其境的表演,使幼儿感到格外新鲜有趣,沉醉在小青蛙捉虫子、吃虫子、跳荷叶的美妙意境中,达到了“寓乐于教”的目的。

三、增强幼儿歌唱的创造意识——寓创于教

“寓创于教”是歌唱活动的特点之一。大班幼儿通过对歌曲的表现和创编,能深深体验愉悦和满足,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鼓励幼儿探索、创造,同时还要不断传授创造的方法,引导幼儿运用已学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想象,不断地求异、求新、求变。

[案例]教师曾给幼儿提供一首谜语儿歌:“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到了晚上毛碰毛。”笔者先引导幼儿猜谜语、读儿歌,然后要求幼儿把谜语歌唱出来。一开始,幼儿想唱,就是开不了口,第一个音不知如何开始。教师启发他们先像读儿歌一样开始编歌,不要怕不好听、不成调。这样的启示,缓解了气氛,使得幼儿情绪释放,但幼儿唱出来的都是平平的音,比读儿歌稍有高低变化。慢慢地,有些幼儿能唱出调子来了,越到后面就越放松、自然。有的幼儿还会在最后一句重复一遍:“毛碰毛,毛碰毛。”有的幼儿还增加了“嗨!”“哟!”等衬词。当然,幼儿在编歌的时候是不懂什么作曲要求和原则的,但已经能打破作曲的神秘感,能由心而唱,即兴发挥,自娱自乐。

要引导幼儿学会创造,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会创造。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幼儿。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充分相信、爱护、尊重、赞赏幼儿的创造,并在唱唱、听听、玩玩等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善于创造性地表达自我,同时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之中,并不在意别人对他们是否关注。他们在歌唱中无拘无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自由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有的善于听,有的善于唱,有的善于模仿……教师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发挥特长、喜爱歌唱,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歌曲的感受、理解和创造。

猜你喜欢
歌唱幼儿音乐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